[第772期]三伏天喝热水能逼出寒气?

中健网 >> 医疗圈 >> 焦点 2015年07月17日 中健网·专题部 李可
三伏天,吃冰棍,喝冷饮是最过瘾痛快的事情。近日,在朋友圈里却流传一条冬病夏治的养生方法:三伏天期间不喝冰镇饮料,喝热水可把体内多年的寒气逼出来。那么,坚持在三伏天喝热水,拒绝寒食冰饮,真会把体内多年深入骨髓的寒气逼出来吗?

  什么是寒气

  寒气是冬季的主气。若是过于寒冷,人生病则是寒邪。除了冬季,气温骤降、淋雨、出汗吹风、吹空调,这常会感染到寒邪。人体内有阴阳两气,当寒邪入侵体内,体内的阳气会做抵抗,因为阳气是制阴祛寒。若是寒邪过强,阳气不足以抵抗寒邪,反而被寒邪侵害。那么这就是中医常说的,损伤了阳气。则会出现脘腹冷痛、呕吐、腹泻、恶寒、鼻塞、流鼻涕等症状。

  值得重视的是,寒气不单单是引起感冒、腹泻这样的小病,这是治病广泛、杀伤力强的邪气。若是寒气入侵肾脏,肾阳受损,则出现怕冷、四肢冰冷、大便稀洁的情况。轻者是引起重感冒,重者引起阳气暴脱,会致命。若是寒气急者,会引发血脉闭塞、冠心病中风等难症。

  喝热水有益,但没那么神奇

  有的人认为,冬天不容易出汗,夏天毛孔张开,而且身体本身循环快,气血运行旺盛,这个时候排汗、排毒最好。如果喝热水,不断让自己出汗,就能排出毒素。

  医生对这种说法也并不能完全认同。喝热水其实更多是国人的一种生活习惯,但如果说靠喝热水排出体内积聚多年的寒气,这说法比较夸张。另外,提醒大家,在喝水的温度上,不建议温度太高,长期喝热水会烫伤口腔及食管黏膜,易造成口腔炎、食管炎,导致局部黏膜充血、水肿。即使在三伏天,水温在40℃到45℃,符合口腔温度,适合胃肠的温度就行了。

  专家表示,三伏天确实是一年中冬病夏治的重要时节,在伏天进行一些合理的调理和治疗,确实可以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达到预防治疗一些慢疾病的作用。但在三伏天喝热水就能把体内寒气逼出的这一说法,太夸张,也不科学。喝热水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发汗,也就是中医所说的发汗解表功能,起到透里疏通、清热的作用。喝热水的确有助于养生,但需长期坚持,仅仅坚持这几十天是远远不够的。

  从中医角度来看,体内湿气、寒气都是因为脾虚时间过长而导致的不良反应。专家建议,若想解决体内寒气重的问题,冬病夏治的中药敷贴、拔火罐、刮痧、艾灸等方法,做起来效果更好。

  三伏天能否食用冰镇食品?因人而异

  那么,三伏天期间能否食用冰镇食品呢?专家认为,天气闷热时,人会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等反应,这时适量地喝些冷饮,能够起到消暑、清火、降温的作用,因此不能将冷饮一棍子打死,应该因人而异。

  身体健康的人没必要刻意回避冷饮,饮用适量即可;体弱的老人小孩和患有慢性病的老病号还是要慎吃冷饮,中医认为,经常喝冷饮会使身体处于寒湿状态,肠胃会有不舒服的感觉,有慢性病的患者,可能会因为喝了冷饮而加重哮喘、诱发气管炎、引起胃痛等。

  驱寒不能光靠喝热水 三种方式来帮忙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除了夏季贴敷疗法,专家建议驱寒经阳还可采用灸疗和拔火罐。

  据了解,伏天“灸疗”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之一,它是依据中医学“天人相应”、“春夏养阳”等理论,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艾灸,通过对经络腧穴的温热刺激,通过灸疗令阳气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的气血直达病处,标本兼治。而拔火罐也是常见的中医疗法,能达到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

  夏季艾灸,人体正处于散发的时令,天时的阳气与艾灸的纯阳之气,进入人体,风、寒、湿、暑、燥、火等邪气就会被天地之双重阳气赶出体外,因此对除去身体里的伏阴有很大帮助。

  但是专家强调,无论是“三伏贴”还是“艾灸”,更适合阳虚的人使用,不能随意滥用。例如,属于火大热体质的人,从来身体里就不缺阳气也没有受寒的机会,就不存在补阳的问题,但一些长年怕冷的人,到了夏天就试试这些补阳的疗法了。

  伏天这样吃最健康

  冷食冷饮最好少吃,甚至不吃,那入伏后我们吃什么好呢?医生建议多吃清热利湿之物,比如苦瓜、苦菜、苦荞麦,都能解热去暑、健脾开胃。而应季的冬瓜、绿豆、红豆等,也有益于清热利湿。

  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还应适当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姜具有温补的作用,夏季可以多吃点姜,补补阳气。生姜性辛温,有散寒发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呕等功效。喝姜茶是一种简便易行的保健方法,而夏天是最适宜喝姜茶的季节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