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要注意,谨防冬季取暖谨防低温烫伤!

中健网 >> 医疗圈 >> 医讯 2018年02月01日 中健网·医讯 史爱华 周静
低温烫伤一般多见于老年人、糖尿病、脑血管意外患者。由于这类人群的皮肤感觉异常,对热刺激的反应敏感性低,往往躲避不及时更容易发生低温烫伤。

    中健网讯 近日,家住路北的刘女士一瘸一拐地来到医院就诊,她告诉医生:前一天晚上睡觉还好好的,一觉醒来就感觉左脚踝处传来一阵阵火辣辣的刺痛感,就赶紧到医院就诊。经过医生的详细检查和了解情况,诊断为低温烫伤。

    原来是因为近来天气寒冷,为了取暖,刘女士晚上睡前就在脚下放热水袋取暖,当天临睡前,像往常一样泡了个热水袋,原本的封套被拆下来洗了,索直接放到被窝取暖。之后,困意渐浓的刘女士沉沉睡去……

    第二天一早,刘女士被一阵阵火辣辣的刺痛惊醒,感觉不对劲的她赶紧到医院就诊。

    寒冬腊月,气温骤降,寒冷彻骨。很多人启动各种“取暖利器”来御寒,其中,暖风机、热水袋、电暖宝、热贴等是最方便最常用的“装备”。但每年都有人因使用各种“取暖利器”不当出现低温烫伤。

    什么是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也可称为低温烧伤或低热烧伤,一般是指机体长时间接触中等温度(一般指44~50℃)的热源,造成从真皮浅层向真皮深层及皮下各层组织的渐进性损害。

    研究表明:44℃热源持续接触6个小时,49℃持续接触9分钟,60℃持续接触5分钟,70℃持续接触1分钟,皮肤就可能被烫伤。

    随着近年来各类取暖物品种类的不断增多,低温烫伤的发生也愈加频繁。常见可致低温烫伤的取暖物品有热水袋、暖宝宝、电热毯、取暖器等,据统计,低温烫伤在冬季高发,约占冬季烫伤的1/3。

    低温烫伤的症状并不十分严重,表面看起来往往只是一个小水疱,但其实可能已伤及皮下组织,甚至肌肉、神经、血管,造成愈合困难。特别是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低温烫伤,会导致皮肤破溃,伤口就会难以愈合,且容易发生感染,不及时救治后果将不堪设想。

    哪些人群容易出现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一般多见于老年人、糖尿病、脑血管意外患者。由于这类人群的皮肤感觉异常,对热刺激的反应敏感性低,往往躲避不及时更容易发生低温烫伤。

    对于健康的中青年朋友,低温烫伤患者则多数是过度熟睡时使用取暖设备所致;婴幼儿表达能力欠缺,也是低温烫伤的高危人群。

    唐山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二病区副主任医师周静提醒:寒冷冬季,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糖尿病足病患者因血液循环不良体不耐寒,大多有泡脚或应用暖宝、电热毯、热水袋、热帖等取暖的习惯,殊不知这些看似很安全的物品,却很容易造成“低温烫伤”。

    糖尿病病友为什么更容易“低温烫伤”?

    这要从低温烫伤的原理说起:首先,人体局部与高于体温但低于45℃的致热源接触时不会产生明显的痛觉;如果长时间接触,则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会因适应而麻痹,而痛觉正是人体最重要的保护机制之一。其次,相对低热的持续作用,虽温差小,但表层组织脱水缓慢,热容量大,向深部组织传导的热量多,使深部组织的热损伤逐渐累加。最后,流动的血液本来能够带走热量而有效防止热能蓄积,但如果长时受压局部血液流动障碍,容易使热能蓄积起来而导致局部组织损伤。

    糖尿病病友皮肤对温度的感应能力相对较迟钝,如同时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或(和)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则肢体感觉障碍、血液循环障碍更为严重。因为痛觉及温觉减退,甚至丧失,在接触外源性致热源时,不能趋避;因为血液循环障碍,致散热功能减退,即使处于正常不致烫伤的40~44℃致热源中,因热消散率差,导致热积聚,引起组织损害。所以更容易导致低温烫伤。

    同时因为存在高血糖及微循环病变,糖尿病患者即使是很小的烫伤,也难以愈合,甚至造成败血症、截肢等严重后果。所以更应重视防范。

    “低温烫伤”如何处理

    由于低温烫伤有类似于“烤红薯”现象,故烫伤深度一般比较深,严重者可达骨骼,并可形成所谓的立体“口小肚大”的烧瓶状。低温烫伤大多为“三度烫伤”。

     一旦发生低温烫伤,先用凉毛巾或凉水冲一下烫伤处,以达到降温的目的,然后要及时就医,千万不要用酱油或是牙膏涂抹烫伤处,容易引起烫伤处感染。    

    一般来说,直径小于2cm的创面,通过换药使其愈合。直径大于3cm的创面,通过换药短期内很难愈合,甚至长时间无法愈合,故需要手术治疗。

    唐山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二病区周静副主任医师建议:糖尿病低温烫伤后应尽快就医,打断微循环障碍所引起的病变升级,合理控制感染,尽早清创,控制血糖,降低致残率,足部水疱切记不可自行刺破。另一方面,应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防护教育,天冷时可选用厚的羊毛袜保暖,可适当按摩肢体促进血液循环,忌用热水袋、暖宝宝等直接接触皮肤,泡脚时注意水温和时间,以免烫伤皮肤。

    预防低温烫伤

    那么,取暖时我们需注意些什么呢?

    使用取暖设备之前,应该对该设备的温度范围有所了解,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例如:使用电热毯取暖时,尽量在晚上入睡前关掉电源;使用热水袋时温度不宜过高,也不要将水灌得太满,装70%左右热水即可,太烫的话可以用毛巾裹起来,减缓导热速度。使用取暖贴时,一定要贴在衣服外面,不能直接贴在皮肤上,也不宜贴过长时间;使用家用取暖器时,应以感觉到温暖的距离为宜,并且间断使用。同时要注意,高龄老人及小孩应在家人看看护下使用各种取暖物品。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