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院五大困局待解 双向转诊通道未打通

中健网 >> 医疗圈 >> 医讯 2011年11月14日 京华时报 王海欣
家门口的社区医院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新一轮医改中,破解“看病难”这一痼疾的重要药方之一是建立“社区首诊—转诊至大医院—社区康复”的三级就医体系。

  11月2日,患者走进海淀区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

  家门口的社区医院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新一轮医改中,破解“看病难”这一痼疾的重要药方之一是建立“社区首诊—转诊至大医院—社区康复”的三级就医体系。

  去年,本市启动社区医院改革后,相继在近200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实行了延长门诊时间、推广家庭医生式服务等举措,以引导百姓就近就医。一年来,效果如何?还有哪些亟待破解的难题?本市又将出何种举措打破社区医院的发展瓶颈?对此,本报记者进行了专题调查。

  记者调查发现,社区医院除了医生缺口大、居民急需的基本医疗服务难以开展外,还存在双向转诊机制未健全、部分常用药品未纳入社区用药目录、家庭医生亟待扩容等困局。

  1

  困局

  社区医生难做到“问不倒”

  有些常见病,患者去家门口的社区医院就能搞定,不用挤进大医院。

  但有些常见病,由于医生及检查设备匮乏,社区医院仍难尽如人意。

  比如,部分社区医院的计划生育指导工作。准妈妈张女士在所在街道指定的社区医院建了围产手册,但社区医院没妇产科,只有计生检查室。

  接待她的是一位年轻女医生。张女士说自己最近有恶心、心跳加速等孕期反应,问医生是否正常。医生不置可否,只建议她到准备生产的医院做详细检查,“除了量体重、测胎心等一些常规检查,我不明白的问题她也解释不清”。

  和张女士的看法一样,家住成寿寺附近的李先生认为,社区医生难做到“问不倒”。

  “我这段时间小腿总疼,去了两次社区医院,治疗快1个月了也没诊断出什么问题,又是吃药又是针灸的,也没见效,大夫就打发我到三级医院去看。”李先生说。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