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3期】谷雨节气养生、运动、药膳在这里

中健网 >> 医疗圈 >> 焦点 2023年04月22日 中健网·健康焦点 佚名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六个节气,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4月20日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六个节气,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节气前后,各地气温开始回升,降雨增多,湿气大,天气变化莫测。因此,谷雨前后,我们应遵循自然节气变化,针对气候特点进行谷雨养生,需防“湿邪”侵袭伤身。

  注意开窗通风、加强保暖,不要着凉,多晒太阳,适当运动。如果已有“湿邪”侵入,在日常饮食中,可增加一些利水渗湿的食物,如玉米、茯苓、冬瓜、薏米、赤小豆等。

  食椿芽,开胃健体

  谷雨前后,香椿上市,俗语讲:“三月八,吃椿芽儿”、“雨前香椿嫩如丝”。谷雨食椿,又叫“吃春”。中医认为香椿具有开胃健脾、清热利湿、润肤明目、袪虫疗癣、止痢、止崩之功。现代研究表明,香椿富含蛋白质、维生素B、维生素C、胡萝卜素、糖、大量挥发油及磷、铁等矿物质等,营养及药用价值可观。又因其含有维生素E和激素成分,又有“助孕素”的美称,常食可令肌肤润滑,美容健体,民间亦有“常食香椿芽不染病”一说。食欲不振、久咳久痢、崩漏带下、蛔虫疥癣等症可选用之。食用方法如香椿炒鸡蛋、椿芽拌豆腐、凉拌香椿都是不错的选择。

  理肝气,降火清心

  暮春时节,草木舒展生长。人体当顺应自然生发之势,畅调肝气,豁达心态。《黄帝内经》言:“百病皆生于气”,“肝主疏泄”,若肝气不舒,郁结于内,则如草木束缚不得舒展,或抑郁、悲伤,或烦躁、暴怒,引起眩晕头痛、目赤耳鸣,甚则出现精神异常。可登高远眺高呼宣泄,或春游、散步陶冶性情,切莫焦虑忧愁、大动肝火。不妨于心生不快或焦躁难安时按摩十宣穴(十指尖端)、支沟穴以清心补肝。

  祛湿气,助脾护肝

  谷雨之后,雨水渐多,湿气渐重,此时当注重祛湿,饮食上可选择山药、薏米、冬瓜、藕、白扁豆、陈皮等甘润之品以健脾祛湿。蔬菜以新鲜应季者为主,如菠菜、荠菜、野菜、黄花菜等。适当进食海鱼、牛肉、大枣等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以助阳气血。春木应肝,肝旺木盛易横克脾土,故此时应少食辛辣刺激及酸性食物,如辣椒、花椒、胡椒及羊肉、麻辣火锅等辛热之品,以免助肝生火,碍脾徒生湿热。

  吃春茶,解毒清热

  清明见芽,谷雨见茶。谷雨当天,安化、桃江一带村民采摘鲜茶制成擂茶,称“谷雨茶”。茶道讲:“吃好茶,雨前嫩尖采谷芽”,谷雨又叫“茶节”,真正的好茶采自此时,味道最佳,细嫩甘香,清爽醇厚。最宜家人、好友相聚,品茶谈趣,不仅可增进感情、舒畅情志,还可清热解毒,免在夏日伏天生痱生疹。这里所讲的茶叶为绿茶,可加入决明子、菊花、玫瑰花、荷叶以疏肝降脂。

  舒筋骨,健体防病

  谷雨时节,雨绵湿重,易侵脏腑,郁情伤身,当舒展筋骨,吐故纳新,顺应万物生长之势。可选择“呼吸六字诀”以调理脏腑,做时或站或坐,腰胯放松,依次调息读“嘘、呵、呼、咽、吹、嘻”六个字,过程均匀缓慢,稍事休息,恢复自然,重复六次。也可选择快走(每天最少6000步),或骑单车,既能欣赏春日美景,又能放空身心、消除疲劳,因手心、足心有许多与脏腑相应的穴位,当我们紧握车把、用力蹬车或行走时自然就进行了对穴位的按摩,同时调动了全身的气血,强化了肌肉骨骼。

  起居养生

  早晚加件衣,“春捂”别捂过头,话说“谷雨寒死老鼠”,说的就是谷雨来,天气忽冷忽热,易感冒,注意保暖。谷雨节气过后,气温会逐渐升高,雨量开始增多,但是也要注意保暖。很多人像夏天一样穿衣服,其实季节还没有到,湿气、寒气很容易从裸露的部位进入体内。

  运动养生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中医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日总给人们一种万物生长、蒸蒸日上的景象,此时野外空气清新,正是采纳自然之气养阳的好时机。

  人们应根据自身体质,选择适当的锻炼项目,如慢跑、做操、打球等,也可以到野外春游,这不仅能畅达心胸,怡情养性,而且还能扩大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加出汗量,使气血通畅,郁滞疏散,祛湿排毒,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素质,减少疾病的发生,使身体与外界达到平衡。

  情志养生

  谷雨节气中,在精神情志养生方面,还要重视精神调养,应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要做到心胸开阔,保持恬静的心态,听音乐、钓鱼、春游、太极拳、散步等都能陶冶性情,切忌遇事忧愁焦虑,以防肝火亢动。

  谷雨时食谱推荐

  1、薏米冬瓜鸭肉汤

  原料:薏米30克,芡实20克,陈皮6克,鸭肉、连皮冬瓜各250克,生姜、精盐、胡椒粉、植物油适量。

  做法:将薏米、芡实、陈皮加适量清水浸半小时备用。将鸭肉去皮去脂肪洗净,入沸水中焯去血水,切成块状,与生姜一起放入烧热的油锅中略炒,然后加入薏米、芡实、陈皮、精盐、胡椒粉,加适量水煮汤,煮约45分钟后加入连皮冬瓜再煮15分钟即可。一日内分二次饮汤食肉。

  养生功效:健脾去湿,利水消肿,理气化痰。

  适宜人群: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肾病、水肿、肝硬化腹水等表现为湿热症候的人群。

  禁忌人群:脾胃虚弱、肾脏虚寒、久病阳虚肢冷者。

  2、什锦竹笋

  原料:鲜竹笋50克,香菇、黑木耳、金针菜各20克,猪瘦肉50克,食盐、植物油适量。

  做法:将鲜竹笋、香菇、黑木耳、金针菜洗净后用清水浸泡1小时,捞出材料后去水,前三味材料与猪瘦肉均切成细条状。在锅内倒入植物油烧热,加入上述所有材料及适量食盐后反复炒至熟透即可。作为正餐菜肴,可分次随量食用。

  养生功效:清热养肝,健脾和胃,降压,通便减肥

  适宜人群:肥胖和习惯性便秘的人尤为适合。

  禁忌人群:患有胃溃疡、胃出血、肾炎、肝硬化、肠炎者不宜多吃。

  3、薏苡仁鲫鱼化湿汤

  原料:鲫鱼一条,薏苡仁20克、赤小豆20克、淮山15克、砂仁10克。

  做法:将鲫鱼洗净去除鱼鳞内脏,薏苡仁、砂仁、淮山、赤小豆洗净,赤小豆清水浸泡30分钟;生姜洗净切丝备用;先将鲫鱼两面煎至微黄,加入1勺料酒去除腥味,加入2000毫升清水,将其带入砂锅内,然后加入薏苡仁、砂仁、淮山、赤小豆,还有切好的姜丝,中火烧开,撇去汤上浮沫,文火继续熬煮40分钟,加入调味精盐,即可饮用。

  功效:薏苡仁性微寒味甘、淡,是健脾利湿之良药,淮山性平味甘,具有健脾利湿的作用,赤小豆利湿消肿,砂仁性温味辛,具有开胃醒脾利湿之功效, 服用后可补益脾胃,祛除体内的湿气。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