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0期]别随便给孩子扣上"多动症"帽子

中健网 >> 医疗圈 >> 焦点 2015年10月20日 中健网·健康焦点 李可
开学、开园一段时间了,一些初入小学、幼儿园的孩子家长陆续接到老师的投诉或反馈:“你家孩子上课总是不能集中精力,左顾右盼、心不在焉,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看是不是多动症?”许多家长听后惊慌失措,忙不迭地带着孩子上医院。对此,专家明确指出,当孩子出现这些看似“多动”的表现之后,家长和老师别盲目给孩子扣上“多动症”的帽子,因为“好动”是小孩的天性,很多因素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

  别按成人标准要求孩子坐定

  我们经常能在幼儿园和小学的课堂上看到:有的孩子刚上课头15分钟表现还不错,能认真听讲,之后就开始摸摸这、玩玩那,还会和旁边的孩子讲话,影响别的同学听讲。

  那么,这样的行为算“多动”吗?专家解释,注意力分无意注意力和有意注意力。有意注意力是指要暗示自己集中注意力的生理现象。不同年龄的儿童,有意注意力的时间有差异:5-6岁时,有意注意力集中时间为10-15分钟;7-10岁时,有意注意力集中时间为15-20分钟;10-12岁时,为25-30分钟;12岁以上能超过30分钟。有意注意力集中通俗地说就是“能够全神贯注”。

  无意注意力是说孩子的注意力被分散了,以课堂为例,15分钟后许多孩子就开始无法集中注意力了,文静的孩子可能只是在头脑里开小差,活泼好动的孩子就开始动动这、摸摸那了,但与此同时老师讲的内容他们仍能听进去一些。课堂上能够保持15分钟的全神贯注,基本符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

  “多动症”帽子别随便戴

  专家介绍说,和上面描述的孩子不同,多动症儿童在做任何事情上(包括他最喜欢的事情)都很难维持专注力。别人跟他说话时,经常表现出没有在听的样子,哪怕说话的人他很喜欢;常常很难依照指示完成事情,无法完成功课、家务等(他们心中理解指示,也想完成,但行为不受控制)。

  多动症的诊断是非常严谨、慎重的,一般当孩子出现这些行为以后,我们还不能说孩子就是多动症,还需要对孩子进行智力、注意力量表检查,并通过一些医疗手段做进一步的检查,比如脑电图、CT或MR。通过表现和检查,综合评估后才能确诊。

  孩子确实患有“多动症”,这时就需要对症进行干预治疗了,包括心理、感觉整合训练的治疗以及药物治疗。药物能改善注意缺陷,降低异常活动度及冲动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成绩,改善患者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家长无需特别担忧,通过规范治疗,孩子是有可能完全康复的。

  专家提醒家长,来就诊的“多动”孩子,最后真正被诊断为“多动症”的少之又少,绝大多数孩子只是“好动”。所以,家长和老师都别轻易给孩子戴“多动症”的帽子。

  真的多动症家长怎么办?

  如果确诊为多动症,首先要进行药物治疗。对于脑功能障碍,目前的一些药物是有效的,但也都有副作用,所以,一定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其次,合理安排孩子的日常生活,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学习习惯,让孩子有规律的生活。可以让孩子少看电视,少上网,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研究表明,儿童在学龄前电视看得越多,他们在7岁的时候就越明显地出现注意力缺失。

  第三,不要责怪孩子,更不要当着孩子露出绝望、抱怨的情绪,因为得了多动症并不是孩子的责任。尤其是60%的多动症患儿有品行障碍,偷拿别人的东西等。家长一方面要严肃地告诉孩子这是不对的,另一方面不要反应过激,尤其不要羞辱孩子;

  第四,多陪伴,有耐心。当孩子兴奋度降低的时候,想办法引导孩子保持兴奋度;

  第五,训练孩子感觉综合能力,研究证明,多数患者可见有神经系统软体征,表现为:快速轮替动作笨拙,共济活动不协调,不能直线行走,闭目难立,指鼻试验阳性,精细运动不灵活等。专家提醒到:父母在家应注意训练儿童的感统能力。最简单的方式包括跳绳、打球、游泳等。

  第六,训练小儿的平衡能力。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大多运动系统特别是运动平衡系统不协调。因此小儿多动症的护理可利用生活中较简易的工具、玩具进行有意识的训练。

  第七,心理治疗非常重要。多动症的诱发原因中有社会心理因素。家长面对患儿也容易失望、急躁。心理治疗可以帮助家长调整养育方式,促进与患儿的良性互动,及时处理情绪、行为等冲突。

  小儿多动症如何预防

  1、首先为了避免遗传因素的影响,孕妇应注意陶冶性情,保持心情愉快,精神安宁,谨避寒暑,预防疾病,慎用药物,禁用药物,禁用烟酒,避免中毒、外伤及物理因素的影响。

  2、家长应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减轻孩子思想上的精神压力和思想负担,多鼓励,少歧视,多肯定,少否定。父母粗暴强制的教育方法和过度溺爱、过度保护都可能导致孩子患多动症。

  3、在饮食上,应注意多吃富于营养又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多食用富含健脑和维生素类食物,少吃或尽量不吃含铅多的食物、含色素、防腐剂的饮料和小食品。并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

  4、父母应培养孩子自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按时作息,注意集中注意力的训练,培养孩子的正确学习态度,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保证充足的睡眠,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防止疾病发生。

  5、父母应尽量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生活环境,使孩子在轻松愉快中度过童年。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