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期]浊度理论与溃疡性结肠炎

中健网 >> 公益行 >> 健康有道大讲堂 2018年06月25日 中健网·健康有道 郎晓猛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 litis,UC)是一种以结肠黏膜连续性、弥漫性炎症改变为特点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为主要症状。

一、认识溃疡肠炎

    1.概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  litis,UC)是一种以结肠黏膜连续性、弥漫性炎症改变为特点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为主要症状。

    溃疡性结肠炎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北美和欧洲的常见病,近30年来,日本的发病率呈逐步增高趋势。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最常发生于青壮年,发病高峰年龄为20-49岁,男女性别差异不大。

    2.流行病学

    此病在欧美发达地区发病率高,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准的日益提高,发病率也在增高。溃疡性结肠炎可首发于儿童期,但多见于20岁以后,发病第一高峰期为20~25岁,第二高峰期为50~60岁。病程自1月至30年不等。被WHO列为难治性疾病。

    近十余年来,随着国人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UC的就诊人数呈非常明显的逐步增高趋势。

    UC缺乏诊断的金标准,主要结合临床、内镜和组织病理学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在排除感染性和其他非感染性结肠炎的基础上作出诊断。

    3.临床分型

    初发型、慢性复发型(轻度、中度、重度)、慢性持续型、急性暴发型

    4.发病机制

    环境因子--→遗传易感者--→肠道免疫和非免疫系统--→免疫反应和炎症--→临床症状

二、西医治疗

    1.必须戒烟

    2.营养支持——全面、有效

    •低渣饮食

    •要素饮食

    •完全胃肠外营养

    3.腹泻严重者应予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4.抗生素应用——甲硝唑、环丙沙星

    5.慎用抗胆碱药(常用者有阿托品、山莨菪碱、东莨菪碱、颠茄、解痉灵、普鲁本辛等)与止泻剂

    6.心理治疗

三、.药物治疗

    1.口服药物介绍

    (1)氨基水杨酸制剂---治疗轻度UC的主要药物

    用于炎症性肠病急性期和维持缓解的治疗

    柳氮磺吡啶(SASP)

    奥沙拉嗪

    美沙拉秦

     巴柳氮

    (2)糖皮质激素

    多用于重症、急性活动期病例,不宜用作维持治疗。是目前控制病情活动最有效的药物

    静脉:氢化可的松、琥珀酸H-C、地塞米松、甲基泼尼松龙

    口服:泼尼松、地塞米松、甲基泼尼松龙、布地奈德

    对大肠、小肠炎症病变皆有效,显效后静滴改口服,剂量渐减,5mg/周,加用5-ASA

    (3)免疫抑制剂

    用于维持治疗,适用于激素无效或对激素依赖的慢性活动性病例

    常用药物:硫唑嘌呤、6-巯基嘌呤、甲氨喋呤、环孢素等

    难治性炎症性肠病患者约10%~15%需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中,第一个月内每周检查一次全血细胞计数,此后至少每月复查一次。

    (4)生物制剂

    用于控制活动性病变、维持缓解、治疗瘘管等。用于治疗传统药物无效的病例,种类有:

    抗肿瘤坏死因子制剂——英夫利昔单抗(IFX),避免用于:活动性感染(含结核)、肿瘤、心衰或梗阻患者;

    抗细胞黏附分子制剂;

    天然抗炎制剂;

    2.局部药物介绍

    (1)局部用药剂型:栓剂、灌肠液、泡沫剂、气雾剂。

    目前国内的局部制剂只有两个剂型:栓剂和灌肠液——莎尔福

    局部治疗的指征

    远段结肠炎(直肠、乙状结肠):以局部治疗为主,口服药物与局部治疗结合效果更好 ,无论是诱导缓解和维持缓解

    活动性左半结肠炎:必须口服药物,常合用局部治疗。

    3.外科手术治疗

    (1)绝对指征

    •大出血、穿孔

    •明确或高度怀疑癌肿

    •组织学提示重度异型增生

    (2)相对指征

    •重度UC伴中毒性巨结肠,静脉用药无效者

    •内科治疗症状顽固、体能下降、对激素耐药或依赖者

    •UC合并坏疽性脓皮病、溶血性贫血等肠外并发症者

    (3)手术方法:全结肠切除加回肠肛门小袋吻合术

    总之,西医在UC的综合治疗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尚未能取得突破,目前氨基水杨酸类、皮质类固醇类和免疫抑制剂仍然是治疗UC的主要药物,但因存在不良反应大、复发率高、用药时间长等问题,使临床应用受到一定局限。

四、中医认识

    中医学诊治疾病注重整体调节,辨证论治的思维方式对疾病的理解更为深刻,加之灵活多样的治疗方法,在UC(特别是轻、中度)的维持治疗、预防复发和减少毒副作用等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本病以慢性复发型最为常见,以发作、缓解交替出现为特点,与中医的“休息痢”较为相近。慢性持续型属中医“久痢”范畴。

“浊毒理论”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

    我们经过近30年长期经验总结、大样本临床及基础研究,证实“UC的基础病机与浊毒内蕴密切相关”。UC多由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导致脾胃虚弱,湿浊内生,壅滞气机,日久化热、化毒,浊毒互结于肠道,腐肉化脓而致腹痛、泄泻、痢下赤白黏液。

    1.概念

    浊和毒作为中医的基本术语,远可追溯至《内经》时代甚至更早,但是将浊毒合而称之,并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却是上世纪后期中医界的一个创新。

浊:

    狭义:为体内津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

    广义:泛指体内一切秽浊当祛之物

    狭义:毒草、毒药或致病的病因或病证。

    广义:凡物质能害人者皆为毒。

    浊与毒常易相互兼夹为病,故而浊毒并称。

    广义的浊毒泛指一切对人体有害的不洁物质 

    狭义的浊毒是指由于湿浊、谷浊久蕴化热而成的可对脏腑气血造成严重损害的黏腻秽浊之物。

    浊毒是指一种对人体脏腑经络、气血阴阳均能造成严重损害的致病因素,同时也是多种原因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失常,机体内产生的代谢产物未能及时排出,蕴积体内而化生的病理产物。

    2.浊毒病因 

    (1)外感淫疠毒邪

    (2)饮食失节

    (3)情志不畅

    (4)虚损劳倦

    (5)环境改变

    (6)他邪转化

    3.浊毒致病特点 

    (1)浊毒粘滞,病程绵缠

    (2)滞脾碍胃,阻滞气机

    (3)常相兼夹,耗气伤阴

    (4)阴阳相并,浊毒害清

    (5)易积成形,蕴久生变

    4.浊毒证临床表现

  (1)望颜面五官

    浊毒蕴结,郁蒸体内,上蒸于头面,而见面色粗黄,晦浊。

     若浊毒为热蒸而外溢于皮肤则见皮肤油腻。

    浊毒上犯清窍而见咽部红肿。

    浊毒上犯清窍而见眼胞红肿湿烂、目眵增多,鼻头红肿溃烂、鼻涕多,耳屎多,咳吐粘稠之涎沫。 

    (2)望舌苔

    患者以黄腻苔多见。

    浊毒轻者舌红,苔腻、薄腻、厚腻,或黄或白或黄白相间;

    浊毒重者舌质紫红、红绛,苔黄腻,或中根部黄腻。

    (3)脉象

    浊毒证患者滑数脉常见,尤以右关脉滑数突出。

    病程短,浊毒盛者,可见弦滑、或弦滑数脉。

    病程长、阴虚有浊毒者,可见细滑脉、沉细滑脉。

    (4)排泄物、分泌物

    浊毒内蕴,可见大便粘腻不爽,臭秽难闻,小便或浅黄或深黄或浓茶样,汗液垢浊有味。

     5.辨证施治

    我们在临床中将其辨证分为四型:

    脾虚气滞---健脾行气、化浊解毒

    浊毒内蕴---清利湿热、化浊解毒

    浊毒阻络---活血化瘀、化浊解毒

    浊毒伤阴---化浊解毒滋阴 

    常用的化浊解毒中药

    黄芩、黄连、黄柏、茵陈、佩兰、藿香、茯苓、泽泻、紫豆蔻、清半夏、苍术等。

    脾气虚明显者加:党参、黄芪、黄精

    气滞明显者加:陈皮、香附、木香、炒莱菔子

    瘀血明显者加:丹参、红花、川芎、当归、三七粉

    阴伤明显者加:石斛、玉竹、沙参、生地、麦冬、乌梅

    经过多年临床观察,我们发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经常出现“浊毒证”,如大便黏腻不爽,臭秽难闻,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根据其临床特点我们制定了泄浊解毒大法,形成了泄浊解毒方。

    6.泄浊解毒方现代药理学研究

    我们已申报包括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相关课题5项,并且从免疫、遗传因素进行了一系列的动物实验,试从现代药理学研究探讨泄浊解毒方治疗UC的可能作用机制。 

    泄浊解毒方降低了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IL-8的含量、IL-6的含量、IL-1β的含量、IgG及IGA的含量、NO的含量、NOS的含量、TLR4蛋白水平的表达、TLR2蛋白水平的表达、IκB-α蛋白水平的表达、CD4+水平的表达、ICAM-1的表达、COX-2的表达。

    泄浊解毒方升高了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IL-4含量 、IL-10含量、IL-13含量、CD8+含量。

    7.中医特色治疗

    (1)泄浊解毒方

    鱼腥草、半夏、茯苓、黄连、葛根、木香、车前子、生薏米、黄苓、红藤、败酱草。

    (2)耳穴治疗

    耳与五脏六腑的关系十分密切,是机体体表与内脏联系的重要部位。

    实验结果表明,针刺耳穴胃区对病理状态下的胃、十二指肠具有良好的改善功能,有恢复其机能正常的作用,说明针刺耳穴胃区对胃功能调整有相对的特异性,更加证实了耳穴和内脏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因此针刺或贴压耳穴可调节脏腑和器官功能活动,从而治疗疾病。

    (3)贴敷治疗

    浊毒”理论为指导,运用化浊解毒法,结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创制贴敷1-8号方,针对改善胃癌前期病变患者的症状有很大益处。

    (4)中药灌肠

    (5)热奄包

    我科以“浊毒”理论为指导,根据患者辨证不同,开发了四种不同的热奄包,针对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症状有很大益处。

    (6)中药膏摩

    (7)针灸治疗

    选穴:

    ①膈俞、脾俞、上脘、建里、足三里。

    ②肝俞、胃俞、中脘、下脘、足三里。火针及毫针取穴相同。

    配穴:

    脾胃虚弱加章门,肝胃不和加期门,胃阴不足加三阴交,胸闷、恶心加内关。

    (8)艾灸

    (9)足浴

    中药足浴:药物可以选择红花,当归,川芎,桑枝,透骨草,伸筋草等热水泡后进行足浴。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