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干燥干咳少痰 中医支招教你如何祛除秋燥

中健网 >> 医疗圈 >> 医讯 2019年09月18日 中健网·医讯 史爱华 孙惠敏
中医认为“燥”为秋季主气,是秋季最易伤人致病的邪气。不难发现,入秋以来,有些人出现了皮肤发紧,咽干口燥,鼻腔干燥,眼睛发干,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大便秘结等症状,这些症状并不是一般的上火,而是“秋燥”。中医学强调:肺喜润而恶燥,秋季气候干燥最容易伤肺,因此秋季尤其要重视对肺的保养,预防肺系疾病的发生。

  中健网讯 中医认为“燥”为秋季主气,是秋季最易伤人致病的邪气。不难发现,入秋以来,有些人出现了皮肤发紧,咽干口燥,鼻腔干燥,眼睛发干,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大便秘结等症状,这些症状并不是一般的上火,而是“秋燥”。中医学强调:肺喜润而恶燥,秋季气候干燥最容易伤肺,因此秋季尤其要重视对肺的保养,预防肺系疾病的发生。

  唐山市中医医院肺病科主任中医师孙惠敏介绍:秋季燥邪有两种不同的质:一种偏于热,一种偏于寒,也就随之分为“温燥”、“凉燥”两种类型。

温燥

  温燥多发生在初秋,表现为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喘,咽喉干痛,鼻干唇燥,胸闷,心烦,口渴,舌苔薄白而燥,舌边尖俱红等燥热症状,是肺受温燥之邪,肺津受灼而出现的症状。

凉燥

  凉燥多发生在晚秋,表现为头痛身热,恶寒无汗,鼻塞,伴有津液不足的现象,如嘴唇干燥,连续干咳,胸闷,皮肤干痛,舌苔薄白等症状,是肺受寒燥之邪、津液耗损而出现的症状。

秋燥的防治

早睡早起

  初秋养生,要注意调整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因为由夏转秋,阳气渐渐衰弱。早睡,能够能够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而早起能够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对预防秋季的呼吸道疾病非常有帮助。孙惠敏主任说有效防治“秋燥”,应收敛神气,顺应收敛沉降之象;起居作息尽量早睡早起,以保持神志的安宁。

适度锻炼

  秋季秋高气爽,非常适合锻炼,但锻炼时应注意适当锻控制运动量,并根据自身感受来增减衣服,避免大汗淋漓;适时补充水分,运动前后多饮白开水,可使人体不因锻炼多汗而脱水生燥,以使秋燥不易近身,增强体质,提高御“燥”的能力。

调畅情志

  《黄帝内经》记载:“肺在志为悲(忧)。”秋季“肺”最容易发生疾病,一旦肺气虚,机体对一些不良刺激的耐受性就会下降,就容易产生悲伤的情绪。反过来,悲伤也会进一步伤肺,从而持续表现为无法抑制的忧伤。因此应保持内心宁静、情绪乐观,舒畅胸怀,抛开烦恼,避免悲伤情绪,是秋季保养肺的好方法。

润肺饮食

  秋季是一个从炎夏向寒冬过渡的季节,是人们抵抗力相对较弱的时候,在秋季也应该适当多吃一些能够增强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的食品。禁食生冷。鲜藕、生梨、荸荠、胡萝卜、豆腐、黑木耳、蜂蜜、豆浆、牛奶等有滋阴润肺之功;多数蔬菜和水果性寒凉,有生津润燥、清热通便的功效,且含大量水分及维生素、无机盐、纤维素,可以改善燥气对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建议交替变换食用。多喝水,白天可喝淡盐水,晚上则喝蜜水,可润肺、养生、抗衰老、并可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多吃蔬菜和水果;适当多吃些滋阴润肺的食物。秋燥时节,还要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

  喜欢喝茶的朋友可以取麦冬、菊花适量反复冲泡,多次饮用以缓解秋燥。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