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提醒:严寒季节不期而至 谨防脑中风发作

中健网 >> 医疗圈 >> 医讯 2018年12月17日 中健网·医讯 史爱华 段红莉
又到了寒冷的冬季,脑病科中风的患者迎来了高峰期,脑中风是冬季的高发期,被称为是冬季的“流行病”,因此寒冷季节做好脑中风的防治尤为重要。

  中健网讯 又到了寒冷的冬季脑病中风的患者迎来了高峰期,脑中风是冬季的高发期,被称为是冬季的“流行病”,因此寒冷季节做好脑中风的防治尤为重要。

  唐山市中医医院西院区脑病科三病区负责人段红莉介绍说:脑中风又称脑血管意外,分为出血脑中风(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中风(脑梗塞、脑血栓形成) ,具有极高的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

脑中风的临床表现

  脑中风的临床表现:为突发一侧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利、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出现嗜睡、昏迷等意识障碍。另外中风发生前可出现一些先兆,如头晕、走路不稳,阵发性一侧肢体麻木无力,嗜睡,头痛,一过性事物模糊、言语不利,流口水等等。

脑中风为何寒冷季节高发

  低温是脑血管疾病冬季高发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已经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病的中老年人,突发脑血管病的危险性更高。因为身体在低温状态下,外围的血管会收缩。这使得血管阻力及血压上升,心脑负荷加重,脑出血性中风发作的机会大大增加。同时,寒冷的刺激能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升高,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凝血块,从而大大加重因动脉粥样硬化所造成的脑供血不足,引发脑缺血性中风发作。户外运动减少寒冷的时候,很多人都喜欢呆在家里,不喜欢外出运动。活动减少,脑血液灌注就会减少,同时冬季室内缺乏通风也加剧脑部缺血缺氧,所以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几率增加。

中医支招:冬季如何预防脑中风

  现代医现代医学认为脑中风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便秘、年龄、吸烟与酗酒、肥胖遗传等。预防脑中风的发生,主要是积极控制血压、血糖,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祖国医学对于冬季防中风的养生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顺应自然,天人合一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因此冬季养生要顺应冬季的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特点,不要轻易扰动阳气,妄事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安静自若;要躲避寒冷,求取温暖,不要使皮肤开泄而令阳气不断地损失,这是适应冬季的气候而保养人体闭藏机能的方法。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中风的发生与情志的异常有直接的关系,《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大怒则形气绝,血菀于上,使人薄厥。”冬季的气候干燥寒冷,容易造成人的情绪的不稳定,发生中风。《黄帝内经》所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只有心境平和,五脏元真通汇,人即安和,才不会生病。保持情绪的稳定,如多听轻音乐和舒缓悠扬的古典音乐,是冬季养生预防中风的有效办法之一。

穴位按摩,保护风口

  中医学认为中风的发生主要是风痰瘀阻滞人体的经络所致,冬季气候寒冷,风寒之邪易侵袭人体,对于人体头部的三大风穴翳风、风池、风府穴的按摩可疏风散寒通络。 

  翳风穴取穴方法:耳垂按向体侧处为穴。疼痛为受风信号,风邪侵袭肌表。

  风池穴取穴方法:耳垂下方相平向后,至颅骨后方凹陷处。散内外风,降血压。

  两穴都近大脑,按摩之后可以提升正气,抵御风邪,保护大脑。

  风府穴取穴方法:后头部正中,后发际上一寸。散风熄风,通关开窍。

  三穴联用按摩法:双手四指并拢放于两侧翳风穴,左右交替由翳风穴推至风府穴,速度由慢到快,做后有由耳垂至后头项都有发热,麻木感(散风)。

进补养生,视体而定

  冬季进补,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然而盲目进补、过度进补也是常见诱发脑中风的因素,脑血管患者的补益,要经过专业的中医师进行体质的辨识,根据自身情况给予个体化辩证膏方,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段红莉主任中医师提醒:预防脑中风的发生,要积极控制血压、血糖,体重,戒烟限酒等,对于中风先兆的患者,及早去脑病科就诊,防止进一步加重发展为中风病。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