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人破茧成蝶用行动擦亮针灸这张"中国名片"

中健网 >> 医疗圈 >> 医讯 2017年02月13日 中健网·医讯 王群海
翻开历史一帧帧成功的名片,总有这么一班人,甘愿用毕生的心血,标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高度,致力和推演了历史的进程,大大提升了知名度、美誉度,铸就了灿烂辉煌的一页,永远载入史册。古往今来,孔子以七十二个门徒为中国古代教育文化名片,建立了儒教,成了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刘备以四个人物为左膀右臂名片,建立了三国鼎立的蜀国;朱元璋以八人为智囊团队名片,建立了大明王朝;毛泽东以十大元帅为游击战术名片,推翻了三座大山,打败了日本帝国侵略者,建立了新中国;马云以十八人为推崇名片,建立了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帝国......

  翻开历史一帧帧成功的名片,总有这么一班人,甘愿用毕生的心血,标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高度,致力和推演了历史的进程,大大提升了知名度、美誉度,铸就了灿烂辉煌的一页,永远载入史册。古往今来,孔子以七十二个门徒为中国古代教育文化名片,建立了儒教,成了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刘备以四个人物为左膀右臂名片,建立了三国鼎立的蜀国;朱元璋以八人为智囊团队名片,建立了大明王朝;毛泽东以十大元帅为游击战术名片,推翻了三座大山,打败了日本帝国侵略者,建立了新中国;马云以十八人为推崇名片,建立了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帝国......

  习总书记向世界卫生组织赠送针灸铜人雕像,标志着中国针灸已成为一张“国家名片”。针灸是中医药的瑰宝,也是中医人的一张脸面,皱纹是脸面的年轮;情感的是内心的一张名片,针灸事业是我们的年轮......一定满怀信念,开拓进取,续写一圈圈新的轮印,擦亮针灸这张名片,只争朝夕,奋斗不止。让中国每个人享受“穴位得气”的健康内涵,发挥特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到淋漓尽致,努力成为妙手回春、实惠于民、特色服务的“能工巧匠”。

  中国是针灸的故乡,是我国传统医疗文化的一颗璀璨之星。那么,它的前世今生是怎样演变而来的呢?还是来了解一下吧。人们通常叫针灸,其实有两层意思:针为针刺;灸为艾灸,合称针灸。那就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一)以石为针,以砭而治,是古代早期针刺治病的萌芽阶段。在浩繁如云的卷帧里,在古色古香的名片里,摄取下中医史的宝贵记忆。当时条件简陋,称谓也不尽相同。一个地区、一个医家、一段时期,对“砭石”的应用叫法也不统一,有的叫针石,有的叫砭石,还有的叫馋石。由此,开创了以针灸治疗为标志的中医外法的一条先河。

  《素问·异法方宜》说:“东方之域,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以东方来。”《山海经》记载:“高氏之山,有石如玉,可以为针,光芒四耀,能治百病。”关于砭石,《说文解字》释曰:“砭”,以石治病也。隋金元起注云:“砭石者,是古代外治之法,有三者:一针石,二砭石,三馋石,其实一也。古人未能铸铁,故以石为针。”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技术进步,针刺工具不断改进,制作工艺日渐提高。继砭石、石针之后,出现过不同形态与质地的工具,例如骨针、竹针、陶针。一晃到了夏商青铜器时代至春秋铁器时代,由于冶金技术的发明,针具又赓续更新成铜针、铁针、银针、金针等,各种金属针具相继发明,熠熠生辉,更加推进了理论的快速发展,其中以《黄帝内经》的诞生开始,实则为针灸学成熟期的重要标志。该书的《灵枢经》,重点论及针灸学。九针理论的出现和升华,即对针具做了详细阐明与如何应用,还奠定了针灸理论由层面上升到临床使用里程碑式的高度进程。因此,九针,即是针灸理论又是针刺应用相融合的结晶,抓拍了一个相得益彰的美丽缩影画面。

  (二)灸法的起源与发展,有几大史实为主要“名片”标志,从雏形走向丰满,从初级走向成熟,日新月异,飞速发展。

  1.灸法是伴着火的发明破土而出的。大约距今六十万年的人类发明了火,之后,我们的祖先尝试用桑枝或八木作为热源进行施灸。虽然这种施灸方法不错,但因热度失控,极易烫伤,且火种不易保存。因此,为探索寻找新热源,既有利于灸法的材料,自然而然成了重中之重,标志着早期原始的以木施灸方法的终结,也标志着灸法的新发展。

  2.以艾叶为原料的艾灸方法的出现。事情追溯到战国至两汉时期,现代意义上的灸法才趋于形成,即确立以艾叶为主要材料,即是所说的“灸法”,实际上主要是指“艾灸疗法”。古人选择以艾叶作为施灸原料,主要是基于艾叶易燃烧、温度易控、气味芳香、资源丰富、来源广泛、易于加工、便于贮藏等特。此外,在古代艾燃烧取火容易,便于保存火种,且可作为祭祀等宗教活动用品,故而最为常用。这种灸材的发现,是艾灸走向一个实用的重要标志。

  3.艾灸各种方法的应用,赋予灸法广泛的适应性与更好地疗效性。古代提出的艾灸直接灸,间接灸,器具灸等数十种方法,结合艾灸富有易用、实用、实效、高效的特点。

  4.灸治整体观的出现。从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现今发现最早的经脉学著作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中,都强调“灸其经脉”。在艾灸施治应用中,在经“脉”上施灸,往往较一个具体的穴位上施灸,更具有面积大、作用广、易得气、循经快的特点,临床意义重大。

  5.“虚则补之”、“寒则热之”、“陷下则灸之”以及“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等理论的提出,为艾灸治疗与保健提供了正确的治则。《灵枢·官能》曰:“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则强调:“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这些都是艾灸原则的细化与说明。后世提出的“保命之法,灼艾第一”,更是强调了艾灸施治的重要性。因此,艾灸在此原则的指导下,对于各种病症,特别是对于虚症,寒症、疑难病症等,具有与其他疗法不可替代的突出效应,更成为千百年来人们延用不衰的养生保健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中国向世界卫生组织赠送针灸铜人雕塑仪式时指出,要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传统医学,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地融合。当针灸铜人走向世界时,针灸技术也被国内主流医学认可和接纳,为促进全民健康也必将作出更大贡献。愿针灸成为永远“活着”的中华绝技,不要沦为医生抽屉里的“腿色名片”。针灸是中医的精华,是技术含量高的“绿色疗法”,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的特点,理应得到广泛使用与推广

  针灸铜人走向世界,意味着连结了“和”与“心”字的一座中医学大桥,决不能“墙内开花墙外香”,要怀着踌躇满志的“近水楼台先得月”之信心,中医人要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功果非鲜,诚堪褒奖,用实际行动擦亮针灸这张“国家名片”,将老祖宗珍留的“独门绝活”赓续下去,薪火相传;让名片越擦越亮,闪烁出流光溢彩。冬去春来,春暖花开,让中医之花开遍燕赵大地,锦上添花,百姓得实惠,续写花的四季之春吧!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