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别盲目送“健康礼”不宜人群误服适得其反

中健网 >> 医疗圈 >> 医讯 2011年02月01日 华商网—华商报 佚名
春节临近,探亲访友“送健康”的宣传口号又到处飞,各保健品商店专柜更是“门庭若市”。对此,专家特别提醒:保健品不是药品也不是普通食品,并非人人皆宜,相反,不适宜人群误服还可能“送走健康”。

  春节临近,探亲访友“送健康”的宣传口号又到处飞,各保健品商店专柜更是“门庭若市”。对此,专家特别提醒:保健品不是药品也不是普通食品,并非人人皆宜,相反,不适宜人群误服还可能“送走健康”。

  现象

  保健品卖得火 效果如何消费者不清楚

  再过几天就是春节,不少药房和高档大卖场的各种营养食品、保健食品专柜仍“门庭若市”……从蛋白质粉、氨基酸、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补充剂,到人参、虫草、鹿茸等传统的滋补药材,每天都“货如轮转”,不少专柜供不应求。

  “送礼送健康,好听又实在,当然火了!”在一个保健品专柜,忙着帮顾客装蛋白质粉礼盒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近一个多月来各类保健品、滋补品都很好卖,有时遇到三两个大手笔的买主,还会出现临时的断货。

   在不同的卖场,记者做随机调查发现,不少选购滋补品保健品送人的消费者刚买的这份“健康礼”其实只是“信手拈来”,对这类礼物的功效如何、有何宜忌、是否真的适合要送的人,不少人都表示不清楚。“送礼送健康,听起来确实很贴心。”40多岁的李女士称,现在市场上的东西多,鱼龙混杂,挑起来像“雾里看花”,多数也只能听销售人员推荐选购的,其实自己并不了解。

  提醒

  不要盲目相信“健康礼”

  不少人在送“健康礼”之前对收礼对象的身体情况并不是很了解,选这类礼品多是“蒙查查”地“信手拈来”,其实已走进了多重误区——

  误区一:送保健品=送健康

  不少人认为买保健品送老人就等于是送健康,所以觉得多买点这类东西送人准没错,其实不然。营养专家王晓波提醒说,保健品虽然具有保健功能,但也有严格的适宜人群和不适宜人群的限定。如果对要送的人的身体情况不够了解,随便买保健品作为礼物,给不适宜的人服用了,不但起不到保健的功效,还可能损害到健康。

  误区二:保健品功能越多越好

   市面上存在一些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力等笼统的“大帽子”之外,销售人员还会拿着一些“内部参考”的小册子向消费者吹嘘多种作用。对此,王晓波特别提醒:保健品不是药品,不能用于治疗疾病,正规的产品最多也只有两个保健功能,而疗效甚至谈不上,最多也只能带有辅助治疗的作用。因此,消费者一旦遇上“疗效好”甚至称能“包治百病”的所谓“保健品”,千万要小心别上当!

  误区三:迷信各种营养分析

  有些保健品宣传喜欢罗列出一些让外行的消费者看不懂的化学成分,什么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或是同时可补充“N”种“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等,对健康很“划算”。不少消费者称自己就是被销售人员所讲的一些营养分析给说动的。

  对此,王晓波解释说,氨基酸本来就是蛋白质的最基本组成成分,日常只要膳食平衡,从新鲜价廉的鱼、肉、蛋奶类和蔬菜中,要找出所谓的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矿物质都很容易。除了身体有特殊疾病的人群,基本无需花冤枉钱去吃这类东西。

   特别是以添加微量元素为主的营养补充剂更应谨慎选购,因为若身体不缺乏,盲目乱补会适得其反。

  支招

  送礼之前先做“功课”

  想选购合适的滋补品、保健品当“健康礼”送亲友,最好先做“功课”。

  1.了解送礼对象的基本情况:

   如果是关系比较好的亲友、长辈,可在来往时观察或聊天时直接询问他/她有无哪方面的不适,特别是老人家是否存在哪一类慢性疾病;

   2.弄清所选产品的宜忌:

   选购滋补品、保健品时,要弄清楚其适应的人群以及服用的详细宜忌,将之与准备赠送的对象联系起来,考虑是否与其身体状况相吻合,特别是与其经常服用的药物(如高血压者的降压药)有无可能产生冲突等;

   3.辨别保健品真伪:

  正规的保健品通常在外包装盒上可找到明显的“小蓝帽”标识,且其下方还有具体的批号,消费者可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的网站输入批号查核其真伪。而没有上述标识的所谓“保健品”,无论功能吹得多神奇,切莫轻信!王文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