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2期】清明节气养生、运动、药膳在这里

中健网 >> 医疗圈 >> 焦点 2023年04月01日 中健网·健康焦点 佚名
清明养生,“清”出健康,“清”出长寿。

  4月5日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之清明,清明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春季里最受人们重视的节气之一。不仅与扫墓习俗有关,清明更是一个尤为重要的养生节气。

  《岁时百问》中提及:“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因而,清明养生应顺应自然,重在“清”与“明”。

  那么,在清明前后这段时间里,该如何养生,才能达到强身健体、防病长寿的效果呢?

  清明养生重在“清”

  每个节气都有不同的养生重点,清明养生,重在一个“清”字。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寒气生浊,热气生清。”从立春到清明经过雨水、惊蛰、春分,大地渐暖到了清气上升的时候。

  清明前后,中老年朋友围绕着“清”字做好保健养生,做好以下这5点,一定能“清”出健康,“清”出长寿来。

  1、 清肝气

  肝五行属木,通于春气,肝气随着清明节的到来达到最旺。

  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肝气疏通、畅达,对全身脏腑、经络、形体的功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而且肝胆相表里,所以如果肝胆之气郁结,则会影响到全身。

  如何调达肝胆之气呢?这里推荐大家一个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搓两肋。

  两肋是肝经循经上行路过的地方,两胁处有大包穴和章门穴,搓或敲打这里有助于促进肝经的气血运行,有很好疏肝理气的作用。

  2、 清肺气

  肺为五脏之长,宣发卫气于体表,以保护诸脏免受外邪侵袭。这里的卫气就是保卫的作用,清肺气才有助于宣发卫气。

  清肺气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深呼吸,大家可别小看了它, 适当做一做,可以帮助排出肺部的代谢废物,有利于保持肺部清洁,保护呼吸道,缓解肺部不适,而且还能够减轻疲劳,舒缓情绪。

  找一个空气清新的地方,深深的吸一口气,然后缓缓的吐出,一次深呼吸就完成了,怎么样,够简单了吧。

  3、清心气

  清明前后,天气忽冷忽热、阴晴不定,天气的多变再加上清明扫墓容易使人悲伤、心情不好、情绪低落,最终造成心气不顺。心气不顺,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精神疾病、抑郁、焦虑等精神疾患。所以清明时期要注重清心气。

  可以将注意力转移到大自然中,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户外散步、踏青等活动,来清净心气、愉悦身心。

  清心气还有一个好方法——拍打肘窝

  肘窝部位刚好是心经、心包经、肺经三条阴经通过的地方,还藏着肺经的尺泽穴和心包经的曲泽穴。

  每天拍打肘窝一次,每次10分钟,可以疏通经络,去心肺之热。

  4、清肠胃

  五行之中,肝木克脾土,肝经应春气而旺,容易压制脾胃之气,造成肝强脾弱的状态。再加上清明小长期,人们难免放纵饮食,加重肠胃负担,尤其是肠胃虚弱不好的人。对于吃寒食和青团的传统习俗,也要因人而异,适量食用。清明后可以适当选用一些清肠道的食物,比如西兰花、洋葱、大蒜、豆类、海带、黑木耳等,避免出现胃肠积滞的症状。

  5、清湿气

  清明处于冷空气与暖空气交替相遇之际,空气湿度明显增大。此时,祛除湿气,提高抵抗力势在必行。清明前后正是艾草长得茂盛之时,用艾草泡脚能祛湿散寒,促进身体血液循环,也可搭配生姜同时使用。还可以尝试中国传统古法艾灸,帮助温通经络散寒祛湿。常用的祛湿穴位大多分布在下肢,比如丰隆穴、足三里、承山穴等。

  总结一下上面的内容,清明时节,不断生发着清新之阳,而人体经过一个冬天的缓慢代谢,积累的废物需及时排出,养生重在“清”,特别要注意清肝气、清肺气、清心气、清肠胃、清湿气。

  那么除了这个点之外呢,还有一点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艾草,艾草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老祖宗留给我的养生法宝。

  清明有艾,无灾无难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清明前后气温起伏多变,适当固护正气有助于驱邪防病。而艾草,就是此时最佳的选择。

  《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温、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故又被称为草医。

  那么,清明节如何用好这株小草,呵护家人的健康呢?

  艾草入食

  常言道:“清明食艾,无灾无难”。

  因此,清明时节,人们就把艾草加到食物中,成了青团、艾糍、艾饺等,以达到保健防病的目的。

  清明的艾草鲜嫩清香,不仅能促进食欲,还可以帮助人体升阳,抵抗外邪;同时,艾草也被称为“女性的养生草”,善温中、逐冷、除湿,凡妇人血气寒滞者,最宜用之。

  清明采艾草入食的方式多种多样,除了上面提到的青团、艾糍、艾饺,最简单的莫过于艾草泡茶了。

  将嫩艾草脱水干燥处理后,像泡茶叶一样,用沸水冲开即可。不仅能祛除体内寒凉之气,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人体抵抗力。

  此外,艾草煮鸡蛋、艾叶炖老鸡也是常见的食疗方。

  艾草泡脚

  很多人平时都有泡脚养生的习惯,泡脚的时候加点艾草,养生效果大不同。

  用艾草泡脚可以消炎杀菌、温经散寒,提升人体的免疫力。不仅如此,艾草泡脚还被人民日报推荐用于疫情期间的日常预防。

  泡脚水的温度以30-38度为宜,时间最好控制在15-30分钟。另外,在饭前、饭后30分钟内都不宜泡脚,否则可能会造成胃肠及内脏血液减少,影响胃肠的消化功能。

  在泡脚后,可趁着双脚发热的时候揉揉脚底,及时穿好袜子保暖。

  注意:如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低血压、经常头晕的人,都不宜用太热的水长时间泡脚。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也要注意水温,以免被烫伤。

  熏艾

  随着春季雨水逐渐增多,湿气日渐加重,呼吸道疾病发生的概率也增加,室内熏艾能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需要提醒的是,有哮喘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要谨慎用艾叶熏,一些敏感患者可能对艾条气味不耐受,也要注意。

  艾枕

  将艾叶制成枕头是中医外治法中的一种。

  艾叶枕头可清脑、明目、安神、缓解失眠,同时能疏通脑血管,预防脑血栓发生,对颈椎病也有治疗作用,同时可抗菌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力。

  而且艾叶的气味还能起到驱蚊避虫的作用,夏季即将到来,有需要的也可以备起来了。

  方法:用布做一个30公分长,18公分宽的小枕头,用干艾叶若干,以装3公分厚为宜,配中药三七3克,川芎、当归、丹参各6克,加工成粉末,拌入艾叶内装入布袋,一个艾叶枕头就制作完成了。

  艾灸

   艾灸疗法是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历时几千年。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艾叶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

  意思是说:“点燃艾绒的火如同阳光一样,可以振奋唤醒人的元气,挽回人的生命。”

  清明时节,天气乍暖还寒,加上人们在缅怀亲人时,情绪会比较低落,艾灸时要注意疏肝健脾。

  清明时节,肝气比较亢进,艾灸时需要注意疏肝 ,取穴时,以肝俞、膻中、章门等穴位为主,辅助其他穴位。

  在清明时节,艾灸保健还要注意强脾胃, 取穴:中脘、足三里,还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配一些其它穴位。

  此外,在古法艾灸里的清明节气灸还有一个专属穴位:鬼哭穴。

  《针灸大成》中提到“鬼哭穴”,灸的时候鬼邪会哭着散去,疾病即康复。

  这里的“鬼哭穴”其实就是位于双手大拇指处的少商穴,是清明时节专门有祛除邪气的要穴。

  清明节难免心生哀伤,耗散阳气,艾灸少商穴在恢复阳气的同时能调畅气血。

  重要提醒:有热证的话不建议艾灸哦

  清明节食疗茶饮推荐

  淮山芡实扁豆排骨汤

  配料:淮山15克,芡实15克,北芪15克,白术10克,薏米15克,扁豆15克,猪排骨200克。

  做法:扁豆、薏米用锅炒至微黄,淮山、芡实、北芪、白术、排骨洗净,然后将全部材料放进煲内,加入清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煲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醒胃、祛湿抗疲劳,对于脾虚湿重、精神不振者尤宜。

  疏肝双花茶

  配方:玫瑰花6朵、杭白菊3朵、佛手5克、白芍5克、枸杞子5克、蜂蜜适量。

  烹调方法:上方加1碗半清水煮至半碗,去渣;待药汤稍凉,调适量蜂蜜作茶饮。

  方义:玫瑰花,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脾经,有理气解郁,和血调经的功效,主治肝胃气痛、新久风痹、吐血咯血、月经不调等。杭白菊,味甘苦,性凉,可疏风、清肝、明目,主治头痛、眩晕、目赤、心胸烦热等。

  配合疏肝行气、和胃止痛的佛手,柔肝养血的白芍、枸杞子,疏肝双花茶具有疏肝解郁、养肝明目的功效,适用于清明前后肝气亢盛所致目赤头痛、急躁易怒、失眠多、口干口苦、胃腹胁肋疼痛等症的调治。

  枸杞银耳羹

  枸杞、银耳各10克,山药15克,加水煮烂后加入冰糖30克,鸡蛋清2个,鲜菊花3克,调制而成。

  功效:滋阴清热、健脾除烦。

  扁豆粥

  白扁豆60克,浸泡2小时后,与粳米150克煮粥。

  功效:健脾养阴、除烦。

  大葱萝卜汁

  大葱、萝卜各250克,洗净榨汁饮用。

  功效:滋阴醒神。

  猪肝绿豆粥

  新鲜猪肝100克,绿豆80克,大米150克,食盐、味精各适量,煮成粥,调味食用。

  功效:补肝养血、清热明目、美容润肤,特别适合面色蜡黄、视力减退、视物模糊的体弱者。 

  菊花枸杞杞粥

  枸杞20克,菊花10克,粳米150克,猪肉末30克,精盐、味精、麻油等调料,烹制而成。

  功效:以益肾养肝明目。

  清明时节运动推荐

  1. 踏青

  踏青是清明节最为流行的运动方式之一,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习俗之一。人们在这一天会到郊外或公园里散步、游玩,欣赏春景,感受大自然的生机和活力。同时,还可以进行一些户外运动,比如慢跑、骑车等等,让身体得到锻炼,增强体质。

  2. 荡秋千

  荡秋千是清明节的另一项传统运动,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更为盛行。人们用两根长木棍支撑一个绳索,再将板凳系在绳索上,然后坐在板凳上荡来荡去。这种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带来快乐,深受年轻人和儿童的喜爱。

  3. 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节的一项传统运动。人们用竹子和纸制成各种形状的风筝,然后到空旷的场地放飞。这种运动不仅能锻炼手眼协调能力,还能让人们放松心情,享受自由和快乐。

  4. 打马球

  打马球是清明节南方地区的传统运动,尤其在云南贵州等省份更为流行。这种运动需要骑马,并用长棍击打球门,比较考验参与者的马术技巧和反应能力。

  5.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运动,但在一些地区也会在清明节期间举行。这种运动需要多人划桨,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比赛路程。赛龙舟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增强集体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清明节不仅是祭祖扫墓的日子,也是人们进行各种运动的好时机。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打马球和赛龙舟都是清明节的传统运动方式,它们不仅能增强身体素质,还能让人们放松心情,享受生活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