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期]雨水节气:乍暖还寒咋保健

中健网 >> 医疗圈 >> 焦点 2013年02月18日 中健网·专题部 程仓瑞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首脍炙人口,出自唐朝诗圣杜甫笔下的诗,不仅生动描述了春雨的特点——当夜幕降临时,春雨伴随着和风,悄悄地、无声地、细细地落下而滋润万物,而且用拟人的手法,把雨人格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当万物萌芽生长需要雨水的时候,它就无声无息地来了。一个“好”字,不但赞美了春雨不事张扬、朴实无华的品格,同时,也借此赞美了那些为需要帮助的人送去及时雨的人。</br>雨水节气雨如丝,相关知识与丝连。

雨水节气气候特点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雨水三候对应的花信为“一候菜花,二候棠棣,三候李花”。此节气,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雨水不仅昭示降雨的开始及雨量增多,而且昭示气温的回暖。雨水前,天气相对来说比较寒冷。雨水后,人们则明显感到春回大地、春暖花开和春满人间,沁人的气息激励着身心。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到0℃以上,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已达3℃左右,江南平均气温在5℃上下,华南平均气温则在10℃以上。不过,华北地区的平均气温仍在0℃以下。

雨水节气与农事

 

    农谚说:“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

    对农业来说,雨水正是小春管理、大春备耕的关键时期。雨水节气过后,气温开始回升,小麦自南向北开始返青,土壤中的水汽不断上升,凝聚在土壤表层,夜冻日融,开始返浆。因为降雨增多,空气湿润,天气暖和而不燥热,非常适合万物的生长,对越冬作物生长有很大的影响。正是“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

    “一年之计在于春。”作为以耕作为主的农民朋友来说,他们所关心的是如何抓住这一关键季节,进行春耕、春种、春管,实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的愿望。就大田来看,“雨水”前后,油菜、冬麦普遍返青生长,对水分的需求相对较多。而华北、西北以及黄淮地区,这时降水量一般较少,常不能满足农作物的需求,此时应及时春灌。对那些没有秋翻的土地,特别是谷茬、糜茬等硬茬子地,要趁着有冻未化的时机,抓紧将茬子拉倒碾碎,这样既能保证播种质量,又能达到抗旱保墒的效果。淮河以南地区,此时一般雨水较多,应做好农田清沟沥水,中耕除草,预防湿害烂根。华南双季稻早稻育秧工作已经开始,为防忽冷忽热天气对秧苗的危害,应注意抓住“冷尾暖头”天气,抢晴播种,力争一播保苗。

雨水节气与民俗

 

    接寿:雨水节气,出嫁的女儿和女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送礼的礼品通常是一丈二尺长的红棉带,这称为“接寿”,意思是希望父母“寿缘” 长,长命百岁。送节的另一典型礼品就是“罐罐肉”。用沙锅炖的猪脚和雪山大豆、海带,用红纸、红绳封了罐口,恭敬地送给父母,表示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谢和敬意。如果是新婚女婿送节,岳父岳母还要回赠雨伞,意为女婿出门奔波,能遮风挡雨,也有祝愿女婿人生旅途顺利平安的意思。这是流行于川西一带的汉族节日习俗。

    撞拜寄:雨水节,在川西民间是一个非常富有想象力和人情味的节气。这天不管下雨不下雨都充满一种雨意蒙蒙的诗情画意。早晨天刚亮,雾蒙蒙的大路边就有一些年轻妇女,手牵了幼小的儿子或女儿,在等待第一个从面前经过的行人。而一旦有人经过,也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拦住对方,就把儿子或女儿按捺在地,磕头拜寄,给对方做干儿子或干女儿。这一习俗称作“撞拜寄”。为儿女找干爹的目的,则是希望儿女一生平安,健康成长。一旦有人被拉着当"干爹",有的扯脱就跑,跑不脱的,大都爽快应允,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信任,相信自己的命运也会好起来。此举年复一年,久而盛开一方之俗。

    占稻色:就是通过爆炒糯谷米花,来占卜当年稻谷收获的丰歉。“成色”的好坏,就看爆出的糯米花多少,爆出来白花花的糯米越多,则是收成越好;而爆出来的米花越少,则意味着收成不好,米价将贵。这一封风俗开始于宋代,并在广州一带流传。后来爆糯谷占卜收成的习俗渐渐淡化,逐渐演变成年底用爆米花作煎堆馅的习俗。

雨水节气与饮食养生

 

    雨水时节,正是养生的好时机,当然调养脾胃应首当其冲。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健全,则人体营养利用充分,反之则营养缺乏,体质下降。五行学说中对人体五脏的生理功能解释是:肝属木,木可曲可直,条顺畅达,有生发的特性,因此“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泄的功能。脾(胃)属土,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又有消化水谷,运送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功效,为气血生化之源。也就是说由于肝木疏泄太过,则脾胃因之而气虚;若肝气郁结太甚,则脾胃因之而气滞。两者都是肝木克脾土。所以,春季养生中既要注意春季阳气生发的特点,扶助阳气,又要避免伤及脾胃。如何协调脾胃?除了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外,饮食调整很重要。

    首先平时喝水尽量喝温水。一些人在春季容易出现所谓的上火症状,不宜轻易饮用凉茶,以免导致虚火更甚。另外,注意食物清洁与保鲜,避免出现腹泻等问题。这时候不可以盲目进补,避免助阳外泄,肝木生发太过,克伤脾土,同时避免因肥甘厚味滋腻脾胃,肝郁脾虚,脾失健运,造成水湿不化、聚湿生痰、助长湿滞,导致一系列的脾胃问题。

    饮食以平性为宜。“倒春寒”容易使人内脏郁热,因此不宜吃燥热食物“火上浇油”。郁热使人“贪凉”,过于食凉,又会“同气相求”使湿寒伤及脏腑,引起胃寒、胃凉、腹泻之类的失衡症状。所以,饮食保持中庸,吃热饭热菜,慎吃辣椒、白酒等性温、性热的食物。可选择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荠菜、春笋、山药、藕、芋头、萝卜、荸荠、甘蔗等。另外,这个节气以粥为好,如莲子粥、淮山粥、红枣粥等。食疗以汤为主也是不错的选择,如猴头菇煲鲜鸡汤、云苓淮山煲瘦猪肉汤、菠菜滚牛肉片汤、淮山北芪猪横脷汤等。健胃养脾的汤有冬虫夏草炖水鸭、眉豆花生炖鸡脚、杞子淮山炖猪笔肉等。

雨水节气与运动养生

 

    中医专家介绍,在雨水前、中、后三天做下述养生运动,可提高肾、肝、脾脏腑经络功能。

    漱口吞津:每日上午10时前后,用舌体搅拌口腔,产生唾液后慢慢咽下,每日36次,可以清除大部分有害物,有益健康。

    中医认为,唾液在体内化生为精气,为生命须臾不可缺少的物质,具有强肾益脑等功效。现代医学证实,唾液除具有灭杀微生物、健齿助消化等功能外,还发现唾液含有能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和皮肤表皮细胞生长的神经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唾液能消除从氧气和食物中产生的对人体十分有害的自由基;唾液还有很强的防癌效果。

    撮谷道:即做收缩肛门的动作。其具体做法概括归纳为“吸、舔、撮、闭”四字诀。即放松全身,将臀部及大腿用力夹紧,配合收气,舌舔上腭,向上收提肛门,稍闭气,然后慢呼,全身放松。每天坚持收(提)缩一百次,每次1―2分钟,若大便后应延长至2―3分钟,可以促进肛周血液循环,防治静脉瘀血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内痔、外痔、肛瘘、慢性肠炎等;同时对治疗和预防冠心病高血压、下肢静脉曲张等慢性疾病有显著效果。

    揉腹:即用手来回擦或搓介于胸和骨盆之间。最佳时间为每日上午10时前后和晚上睡觉前。每次先用右手在胃脘部按顺时针方向揉120次,然后下移至肚脐周围揉120次,再用全手掌揉全腹120次,最后逆向重复一遍。

    中医认为,腹为人体“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脾胃居中,负责运化水谷精微和统摄精血神液来充养敷布全身,令五脏六腑常壮无恙。通过揉腹,可以收到调理脾胃,通和气血,培补神元等功效。现代医学证实,揉腹有强壮脾、胃、肠和腹壁肌,提高消化系统功能和减肥作用,还有治疗中老年性便秘、胃溃疡、周期性失眠、遗精、心血管病等疾患的功效。至于揉腹次数可因人而异,但饱食或空腹或腹部患有炎证、肿瘤等则不宜施行。

    浴足:于雨水前、中、后三天晚上睡前用温水浴足,同时用两手大拇指或中指点按两侧太冲穴、三阴交穴和涌泉穴各36次,可达到育肾、疏肝、健脾的功效。

春捂咋“捂”更得当

 

    “春捂”是传统的养生之道。冬去春来,寒气始退,阳气升发,此时人们的机体调节功能远远跟不上天气的变化,稍不注意,伤风感冒就会乘虚而入。“春捂”的原则是过犹不及,不“捂”不行,“捂”过头也不行,掌握好春“捂”的尺度非常重要。

    春捂重点“捂两头”,即照顾好“头”和“脚”。由于早春天气乍暖还寒,湿气较大,早晚低温,细菌病毒活跃,人容易生病,重点“捂”头颈与双脚,可以避免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发生。寒多自下而起,传统养生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因为人体下身的血液循环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到风寒侵袭,女性如果过早换裙装,会导致关节炎和多种妇科病。春天还是流脑、麻疹腮腺炎传染病的多发季节,这些疾病的发生虽与细菌、病毒感染有关,但感染后发病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体质和起居调养。

    保暖适当,莫“捂”过头。生怕孩子着凉生病,年轻爸妈们常用小棉被把婴幼儿“捂”得严严实实。医生提醒父母,“春捂”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捂”过了头,同样对健康不利。

    “春捂”并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而是既要视天气的变化情况,也要根据自身的体能素质而确定增减衣服。当南方地区步入3月或北方地区进入4月的时候,天气明显有些热了,如果这时还穿着棉衣,就会超过身体的耐热限度,甚至“捂”出了汗,冷风一吹反而容易着凉。孩子好动易出汗,更不要“捂”得太紧,出汗后骤减衣服很容易受凉感冒。婴幼儿需要逐渐适应外界寒暖的变化,如果暖被厚衣“捂”得太多,宝宝需要调节体温就要出汗,而体液过多消耗,就更不能适应寒冷刺激。春季气温日差较大,早晚较冷,此时可适当“捂”一会儿。而晴日的中午时刻,气温一般都在10℃以上,此时可适当减衣服。一般来说,春季可以让居室温度适当高一点,被子也要适当厚一点。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