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手术治疗方法简介

中健网 >> 疾病库 >> 心脏病 >> 心内膜炎 2010年09月19日 中健网·心脏病 吴清玉
感染性心内膜炎比较常见,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差,一旦确诊在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应积极考虑手术治疗,常可挽回患者生命

【诊断】

对心脏病患者不明原因发热1周以上,出现心脏杂音或原有的杂音性质改变,白细胞总数增加,或心力衰竭突然加重,出现顽固性心力衰竭,应高度怀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可能。若患者伴有栓塞表现,则基本上可临床确诊。血培养阳性具有确诊价值,并为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提供依据,但血培养阴性并不能排除诊断。超声心动图检查常可发现赘生物,但未发现赘生物也不能排除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

继发于心内直视手术后的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较原发性者困难,一般表现为心内直视手术后应用抗生素1周体温不退,或体温正常后再发高热,若同时出现新的心脏杂音,或有体循环栓塞表现,应高度怀疑感染性心内膜炎。若仅有发热,可反复进行血培养,血培养阳性可确诊。血培养阴性,可结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瓣膜置换术后病人,应了解有无瓣周漏或瓣周脓肿,有无人工瓣功能异常,有无心内赘生物,如发现赘生物,可作为诊断的可靠依据。超声心动图检查对生物瓣诊断结果较可靠,对机械瓣由于金属的强回声,超声检查往往难以精确探及小赘生物。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能提供较好的图像。因此,对手术后持续发热而怀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不能一味等待血培养或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而应根据患者心功能情况,综合临床表现与各方面检查资料,作出确切诊断。

【治疗】

手术治疗

(1)手术时机及手术指征:心力衰竭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最重要的手术指征。心力衰竭取决于瓣膜受累或其他病变的损害程度。内科抗感染治疗无效或心力衰竭不能控制时,应积极考虑外科手术。在感染未能有效控制期间手术,术后可能再次感染,但心力衰竭持续发展将直接威胁患者生命,故选择适当时机进行手术干预,才可能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尽量避免术后感染是外科治疗的基本原则,不能因片面强调术前抗感染治疗而延误手术时机,因为有时只有手术治疗能治愈本病。持续保守治疗,患者可能会因此而丧失生命。下列情况出现时,应积极手术治疗:①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赘生物,明确瓣膜穿孔或赘生物导致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②左心系统内赘生物引起体循环栓塞或右心内赘生物引起肺栓塞。③主动脉瓣周围脓肿形成伴发房室传导阻滞。④主动脉受累,出现假性动脉瘤。⑤瓣膜置换术后继发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严重,药物不易控制,引起人工瓣功能障碍或瓣周漏、瓣周脓肿等。⑥耐药细菌或真菌引起的感染,但术后如仍存在感染,预后不佳。⑦先心病如室缺、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狭窄等均可发生SBE,应积极手术治疗。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