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2期]小儿推拿与保健

中健网 >> 公益行 >> 健康有道大讲堂 2014年05月12日 中健网·健康有道 王智
王智 河北省中医院推拿科主任医师,教授 河北省中医药学会推拿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北省卫生厅以及国家鉴定中心推拿专业考评员,《中国医药科学》杂志审稿专家。 主治疾病:小儿斜颈,脏腑按摩,小儿消化不良,腹泻便秘,近视弱视,遗尿,发热,咳嗽,感冒,夜啼,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退行性骨关节病,腰肌劳损,急慢性软组织挫伤及膝踝关节病变,减肥。

    孩子感冒是让家长最头疼的事了,一来孩子不愿意配合吃药打针,二来药吃多了又怕会有副作用。其实,家长们只要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给孩子推推揉揉,就能替孩子挡住感冒的袭击。

一、了解推拿基本知识:

    1、推荐的小儿推拿按摩介质:

    外感表证类如感冒等多选用解表类药:如葱汁、姜汁、薄荷汁等

    2、小儿推拿按摩手法操作要求:

    婴幼儿按摩手法种类较多,有不少按摩手法与成人手法相似,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肌肤柔弱,耐受力差,故有的手法虽然在名称上和成人一样,而在具体操作时却完全不同。

    (1)小儿推拿按摩操作身体顺序是先头面,其次上肢,再次胸腹腰背,最后是下肢;穴位顺序是先推主穴后推配穴,或先推配穴后推主穴。

    (2)小儿推拿按摩手法的总要求是:轻快,柔和,平稳,着实,透达病所,刺激强度要适宜,不可竭力攻伐。

    (3)手法刺激的强度应根据患儿年龄大小,体质强弱,病史长短,病势急缓而定。如病轻患儿,操作时间宜短,用力宜轻,速度宜缓,一日或两日一次;病重患儿,操作时间宜长,用力易重,速度宜快,每日按摩一至二次。

    3、施术体位

 

    按摩治疗时,根据小儿的病情、所选取的穴位以及操作手法等因素,小儿分别采取坐位、俯卧位、仰卧位等体位。按摩者以方便操作,便于用力为前提,选取坐位或站位施治。施术时固定好婴幼儿体位,注意小儿的体位坐卧舒适、力求自然,以免小儿躁动时引起外伤。小儿推拿按摩的穴位有点状、线状、面状。小儿推拿按摩的穴位一般不分男女,习惯上上肢只推左侧穴位,但也有推右侧的,其他地方一般双侧。

    4、按摩时间

    按摩时间的长短与次数的多少,对预期疗效有重要影响,必须在实际工作中,根据病情的虚实缓急,定出比较适当的治疗时间和次数。一般说来,凡属实证与急疾病,每日按摩次数宜多、时间宜短,每日可以按摩2次,甚至更多,每次按摩的时间约在20~30分钟:属虚证与慢性病,每日按摩次数宜少,时间宜长,每日可按摩一次或间日一次,每次按摩时间约在30~40分钟。从刺激强度上而言,实施手法时的力量要均匀、柔和、轻重适宜、深透有力。当然,按摩时间的长短,还需要根据选用穴位的多少来具体决定。总之,小儿推拿按摩以皮肤红润为定量的依据。

    5、按摩疗法的补泻问题

关于按摩疗法的补泻问题,一般说来补泻与手法用力的轻重、操作的速度和方向相关,顺、上、轻、缓为补,逆、下、重、急为泻。又有说法是用力轻、速度慢、顺经方向为补,反之则为泻,如用力和速度在两者之间,往返方向进行则为平补平泻。

二、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1.直推法(图196)医生用拇指桡侧缘,或用食、中两指指面附着于治疗部,做单方向的直线推动

精神萎靡、惊惕不安等。

2.分推法 用双手拇指罗纹面以穴位为中心向两侧作分向的推动,称为分推法,又称为“分法” 

3.合推法 合推法是与分推法相对而言,又称合法、和法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4.旋推法 医生用拇指罗纹面轻附于治疗的穴位上,做顺时钟方向的环旋移动。 

三、小儿推拿实用方法

1、预防作用

(1)擦迎香:早晨起床或晚上睡觉前,用双手大鱼际(拇指掌侧肌肉丰厚处)在鼻翼两旁的迎香穴处反复擦动200次。

(2)浴面:取坐位或仰卧位,用掌根在面部上下擦动100次。

(3)摩百会:取坐位,用掌心盖在头顶中央的百会穴上,慢慢摩动2分钟左右。

(4)擦涌泉:取坐位,用小鱼际(小指掌侧肌肉丰厚处)在脚心的涌泉穴摩擦1分钟。

2、推拿手法

(1)头面部穴位 【攒竹(天门)】 

(2)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3)操作: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推攒竹,又称开天门(图201)。

(4)次数:30~50次。

(5)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惕不安等。

3、头面部穴位 【坎宫(阴阳)】 

(1)位置:自眉头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

(2)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作分推,称推坎宫,又称分阴阳(图202)。

(3)次数:30~50次。

(4)主治:外感发热、头痛目赤。

4、头面部穴位 【太阳】 

点、线结合穴。

(1)位置:眉后凹陷处。

(2)操作:①两拇指挠侧自前向后直推,称推太阳;②用中指指端揉或运,称揉太阳或运太阳(图203)。

(3)次数:30~50次。

5、头面部穴位 【迎香】 

(1)位置:鼻翼旁五分,鼻唇沟中。

(2)操作:用食、中二指揉,称揉迎香。

(3)次数:20~30次。

(4)主治:鼻塞流涕。

6、头面部穴位【风池】

(1)位置:枕骨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

(2)操作:用拿法,称拿风池。

(3)次数:5~10次。

(4)主治:感冒、头痛、颈项强痛。

7、腰背部穴位 【肩井】 

    点状与面状结合穴位。

(1)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之中点部位。

(2)操作:①用手指按其穴位,称按肩井;②用拇指与食、中二指对称用力作拿法,称拿肩井(图215)。

(3)次数:按30~50次;拿3~5次。

(4)主治:感冒、惊厥、上肢抬举不利等。

8、腰背部穴位【大椎】

(1)位置:第七颈椎棘突下间隙。

(2)操作:用中指揉,称揉大椎。

(3)次数:20~30次。

(4)主治:项强、发热、咳嗽。

9、腰背部穴位【风门】

(1)位置:第二胸椎与第三胸椎棘突之间,左右各旁开1寸5分。

(2)操作:食、中两指分别置于左右穴位揉动,称揉风门。

(3)次数:20~30次。

(4)主治:感冒、咳嗽、气喘。

10、腰背部穴位【肺俞】

(1)位置: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棘突之间,左右各旁开1寸5分。

(2)操作(图216):①以食、中两指分别置于左右穴位揉动,称揉肺俞;②两拇指分别自肩胛骨内侧缘从上向下推动,称推肺俞或称为分推肩胛骨。

(3)次数:揉50~100次;推100~300次。

(4)主治:喘咳、痰鸣、胸闷、胸痛等症。

11、腰背部穴位【脊柱】 

线状穴。

(1)位置: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是小儿身体上最长的线状穴。

(2)操作:用食、中二指螺纹面自上而下作直推,称推脊(图217)。若加天柱骨一起自上而下直推,就称为大推脊,其清热作用更强。②用捏法自下而上,称捏脊法(见上周捏脊法)。

(3)次数:推300~500次或更多;捏3~5遍。

(4)主治:发热、惊风、疳积、腹泻、便秘等。

12、上肢部穴位【肺经】

面状、线状相结合穴位。

(1)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2)操作(图222):旋推为补,称补肺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

(3)次数:100~500次。

(4)主治:感冒、发热、咳嗽、胸闷、气喘、虚汗、脱肛等。

13、上肢部穴位【内劳宫】

(1)位置:掌心中,屈指时中指、无名指之间中点。

(2)操作:以指揉,称揉内劳宫。

(3)次数:100~300次。

(4)主治:发热、烦渴、目疮、齿龈糜烂、虚烦内热等。

14、上肢部穴位【内八卦】

(1)位置: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所作圆。

(2)操作:用运法,称运内八卦。

(3)次数:100~300次。

(4)主治:咳嗽痰喘,胸闷纳呆,腹胀呕吐等。

15、上肢部穴位【外劳宫】

(1)位置:手背部、与内劳宫穴相对。

(2)操作:①用指揉法,称揉外劳(图232);②用指甲掐,称掐外劳宫。

(3)次数:揉100~300次;掐3~5次。

(4)主治:风寒感冒,腹痛腹泻、脱肛、遗尿等。

16、上肢部穴位【清天河水】

线状穴位。

(1)位置: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直线。

(2)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部,称推天河水,或称清天河水(图235);用食、中二指沾水自总筋处一起一落弹打如弹琴状,直至洪池,同时一面用口吹气随之,称打马过天河。

(3)次数:100~300次。

(4)主治:外感发热、潮热,内热等一切热证。

四、婴幼儿按摩的禁忌证:

1、皮肤发生烧伤、烫伤、擦伤、裂伤及生有疖疮等,局部不宜按摩。

2、局部红、肿、热、痛的皮肤感染性疾病,如脓肿、丹毒、骨结核、骨髓炎等不宜按摩。

3、按摩前应排除损伤后引起的各种骨折、脱位等。

4、高热、惊厥等危重症候应去医院就医,避免单独按摩治疗。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