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古代"书圣"王羲之与中药"五石散"的故事

中健网 >> 医疗圈 >> 医讯 2017年06月22日 中健网·医讯 王群海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对于生活在北半球的人来说,这天白天最长,夜晚最短,并且还是一年中正逢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这天过后,太阳将走“回头路”,所以,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唐代诗人韦应物也有“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的诗句。

  中健网讯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对于生活在北半球的人来说,这天白天最长,夜晚最短,并且还是一年中正逢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这天过后,太阳将走“回头路”,所以,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唐代诗人韦应物也有“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的诗句。

  不过,虽然太阳照射地面的时间慢慢变短,但辐射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所以夏至过后,气温将继续攀升。应该说,夏至代表着炎热天气即将来临的意思,民间俗语“夏至三更便是伏”,指离“三伏”天渐渐逼近了。由此,我想到了古代书圣王羲之的《淳化阁帖》卷七有《热日贴》中云:

  热日更甚。得书知足下不堪之,同此无赖。早且乘凉行。欲往迟散也。王羲之。

  在这封书信中,王羲之告诉友人,天气越发热了。这位友人大概和王羲之一样,服用药散(如五石散之类),所以王羲之接到他的书信,知道友人对药力感到无法忍受,而王羲之也是同样对药力无可奈何。不过好在此时早晨还比较清凉,可以出行,以期药力发散。

  这封信,虽然没有表述明确的时间,但它应该写于夏至前后——天气越来越热,因在入伏之前,早晨尚可乘凉出行。或许健步奔走了一大圈的王羲之,药发散后,又可以安坐来复信友人,留下为后世顶礼膜拜的书法作品了。

  传文还记载“羲之雅好服食养性”。“服食”是道教用语,就是服药,不是有病服药,而是无病服药,以求颐养性情、延年益寿。在当时,就是服食“五石散”,五种石头分别研粉按比例配制的散。这五种石头都是中药材,中药材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

  服用“五石散”雅好,在魏晋时期的上流社会很流行。“五石散”本来可以治病,但是无病滥用,就有毒副作用。立竿见影的毒副作用是“神明开朗”,这其实是神经兴奋,可是古人哪里懂得现在的科学道理,直以为能够颐养性情。还想延年益寿,就坚持长期服用,最终损害了全身。王羲之留下的书帖常有这样的词句:“吾服食久,尤为劣劣”,“烦不得眠”,“食至少”,“大吐”,“沉滞兼下”等等。今人在欣赏王羲之书帖的同时,也在阅读他自述的病历。

  “五石散”含有各种矿物元素。有些是人体需要的,但不需要那么多,多则有害;有些是人体不需要的,服食即有害;有些有剧毒,如汞、砷、镉、钡等;有些是放射性元素,更是贻害无穷。

  服食“五石散”导致王羲之晚年一身病,只活了59岁,就仙逝了。

  “五石散”顾名思义,其实,由石钟乳、紫石英、白石英、硫磺、赤石脂组成的中药散剂。因为药方毒性剧烈,不可滥用,知道即可。《神农本草经》总结了汉代以前的药学经验和成就,书中把丹砂、石钟乳、紫石英、石胆、禹余粮、五色石脂等18种石药,被列为“轻身益气、不老延年的上品中药。”只能说,汉代服石为中医药提供了一些借鉴性的帮助而已。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