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期]生物共振仪测过敏原不可信

中健网 >> 医疗圈 >> 焦点 2014年04月03日 中健网·专题部 刘光
春风吹过,总会有一些人“如坐针毡”:春风带来的粉尘、新鲜的水果、浓郁的花香、小动物身上掉下的毛都会引起他们的过敏反应。年年如此,不堪其扰……而且,据调查,近几年过敏的人越来越多了,人们都想查出过敏原并根治。然而,以“无创检测和快速治疗”为卖点的生物共振仪,不仅不靠谱,还可能致生命于险地。

  

    生物共振脱敏仪不科学、不可信!
  检测仪器的探针与患者的手指相接触,通过检测人体内存在的过敏信号可与何种过敏原的信号实现共振,从而找到导致受检者过敏的过敏原和过敏程度。治疗则耗时更久,将探针与患者的前胸及后背相接触,号称此举可将过敏原所产生的“生物共振信息波”反转并放大,回输入人体,通过消减过敏信号,将过敏痕迹抹去,经过多次治疗,即使患者以后再遇见上述物质,也会变得较为“麻木”,从而不再出现过敏反应。这种生物共振脱敏仪号称可测出四百多种过敏原。
  “我们医学界早有共识:生物共振脱敏仪是不科学、不可信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变态反应科学科带头人李添应说,六七年前,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会曾连续多次致函当时的国家药监局,要求撤销对这种设备的使用许可,但因为各种原因,最后没了下文。为免患者受骗,时任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会主委的张宏誉教授要求,凡是开展生物共振波检测治疗过敏业务的医院,都不得加入该学会。
  经过医学会的努力,这几年生物共振脱敏仪从大多数正规医院撤退。然而,让李添应感到无奈和痛心的是,至今仍有一些不明真相的家长拿着生物共振仪的过敏原检测结果来找他,要求进行脱敏治疗。“检测结果是不准确的,怎能再据此进行治疗?”李添应说,英国著名的医学杂志BMJ曾对比过生物共振脱敏仪检测出的过敏阳案例和经典的点刺检验结果,结论是生物共振无法准确检测出过敏原。
  儿时得湿疹标志是过敏体质
  湿疹是儿童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疾病,目前研究已证实,儿童患湿疹就标志着这个孩子是过敏体质,将来容易发生过敏性疾病。在门诊中常发现鼻炎哮喘的孩子婴幼儿时期都有过湿疹的病史。因此,湿疹是孩子最早的过敏表现。调查显示,孩子的过敏体质有三部曲:小时候是湿疹,大一点是哮喘,再大一点是鼻炎。
  过敏性疾病的发病在男女间没有太大区别,但是有年龄特征。比如湿疹往往是在出生后1岁以内达到发病高峰,以后下降;食物过敏一般出现在1岁时最多见,以后发病率下降;而幼儿常见的是胃肠道过敏,比如牛奶导致的腹泻;过敏性哮喘在3~7岁达到发病高峰,以后一直保持较高的发病状态。过敏性鼻炎往往是在7岁以后发病高,2~30岁发病也较高。另外,由于饮食的简单化,人们餐桌上的食品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受其影响最大的是婴儿。而且,从大米粥开始到现在已变成婴儿米粉,断奶也提前了。消化器官还没有完全发育好,体内摄入了婴儿不易消化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成为发生过敏反应的重要变应原之一。
  过敏到底要不要治?
  现代医学对于过敏性疾病治疗的基本原则如下:脱离过敏源。
  脱敏治疗包括皮肤点刺脱敏疗法、舌下含服脱敏治疗、生物共振治疗。脱敏治疗周期长,可能需要病人在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每周一次、每月一次治疗,一般人很难坚持。而且过敏性疾病是不断变化的,人在某一阶段对某种物质过敏,另一阶段可能会对其他东西过敏。过敏性疾病越来越多也是普遍现象,某个人可以在某阶段出现过敏,某阶段又好转。导致脱敏治疗实施起来很困难。药物治疗,疗效是暂时的,只在服药期间有效。
  “用上激素效果就好,可是长期激素治疗会不会形成依赖?”这是许多过敏性疾病患者很纠结的一个问题。长期不恰当的使用激素一定会导致激素依赖。所谓的激素依赖实际上就是由于长期外源性的摄入激素,导致人体自身分泌激素的器官――肾上腺皮质发生了功能的低下,一旦形成器质性的病变,人就必须长期外源性的摄入激素,就形成了激素依赖。目前认为过敏的治疗,脱敏药物只是起到暂时缓解的作用,而不是根治,能够对过敏起到本质治疗的就是远离过敏原。
  支招:过敏性鼻炎常用药不如多运动
  鼻子不通时,病人可用0.9%的生理盐水滴鼻或冲洗鼻黏膜,在此浓度下鼻黏膜的活动状态比较理想。病人可以自制盐水滴鼻剂,在37℃温水中滴入少许盐,感觉微微有点咸即可。婴儿一次滴一滴,切忌喷鼻,否则易因喷鼻力度控制不好而刺激鼻咽管,进而导致中耳炎。预防过敏性鼻炎,常用药不如多运动。相当多的青少年患者平时很少运动,坚持跑步、游泳,可以改善过敏性鼻炎症状。下鼻甲是一个大血窦,血管丰富,运动后由于血液循环加快,改善鼻黏膜供血,患者就会觉得鼻子通畅不少。最好能从三四月份开始游泳,一直游到冬天,坚持几年效果就很明显,或者可以经常洗冷水浴,冷水、温水交替洗,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春天皮肤过敏怎么办?
  随着气温的回暖,皮肤科门诊中,过敏性皮肤病的患者渐渐多了起来,多见荨麻疹、日光性皮炎。出现过敏症状后,要立即停用任何化妆品,对皮肤进行观察和保养护理。在此期间,不要用太热的水洗脸,以避免刺激皮肤,同时注意防晒。发生过敏性皮炎后,千万不要自作主张地到药店购买药品自己涂抹,因为一则可能出现药不对症,二则会影响医生的正确诊断,一定要在医院查明病因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对症治疗,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春季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有四种:
  花粉症
  大自然有许许多多的物种,有些植物的叶茎花果等对人的皮肤有过敏反应或刺激作用。如果无意中接触了它们,轻者裸露部位有痒或者灼烧感,局部出现红斑,颜色为淡红色至鲜红色,稍有水肿,或有针尖大小的丘疹密集,重者红斑肿胀明显,出现水疱。建议过敏体质的人在外出时戴好口罩、眼镜,手、足等部位也尽量不要暴露。或者提前服用一些抗组织胺类药品:如开瑞坦、西替利嗪等。
  日光性皮炎
  又称“桃花癣”。春季阳光中的紫外线比较强,是日光性皮炎的多发季节,临床表现为脱皮、瘙痒、干疼等,还有的出现红斑。另外,根据临床研究发现,某些野菜也可诱发和加重此类疾病。因此,建议大家外出时尽量避免日光直射身体,涂防晒霜,同时不要使用碱性的化妆品和含碱的洗漱用品。
  虫咬皮炎
  又称丘疹性荨麻疹。春季到来,随着天气逐渐转暖,一些像蚊子、小蠓、白蛉等之类的小昆虫也活跃起来,被这些小昆虫叮咬后,常常出现局部红肿、搔痒,甚至还会有麻木等现象的发生,外出时要扎好袖口、裤脚,室内要及时采取灭虫措施,最好不在树下晾晒衣被。被昆虫咬伤后,可以在受伤部位涂一些风油精、清凉油等药品,如果比较严重,要及时送医院进行治疗。
  荨麻疹
  又称风团块。表现为皮肤突然发痒,然后出现扁平状疹块,有的发红,有的发白,部分可以在短时间内自行消失,但易反复发作。急性荨麻疹如果发生在喉头黏膜,可导致喉头水肿、气管阻塞,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引起此病的原因很多,可能是食物方面的,也可能是接触性的,还有可能是某种药物引起的。出现荨麻疹,一般情况服一些抗过敏类药物即可,若呼吸困难要立即去医院。
  外媒公布过敏的10大真相
  1、家中老大更容易患过敏症。
  英国研究人员测试了1200多名儿童在刚出生、4岁和10岁时的过敏症状,发现家中老大(头胎)出现过敏的几率明显高于其他孩子。
  2、即使没养宠物的家中也可能会出现“宠物过敏”问题。
  常见的宠物过敏原是猫毛和狗毛。美国环境卫生科学研究员一项研究发现,99%的美国家庭存在猫狗过敏原,而其中养猫或狗的家庭只有不到一半。大部分家庭中的宠物过敏原是来自学校、医院、商场、电影院等公共场所。
  3、掌握正确服药时间有助于缓解过敏。
  美国犹太医学研究中心马丁博士表示,人体有本身的昼夜节律,不同时间有不同反应,过敏是否加重与人体生物钟有关,因此服药时间也很有讲究。比如,晚上服用抗过敏药物,可让药物在早上发挥最佳药效。
  4、肥胖者过敏发病率更高。
  美国《过敏与临床免疫学杂志》刊登的一项新研究通过对4000多名2~19岁参试者的相关数据分析后发现,肥胖者的过敏发病率比体重正常者高26%,食物过敏发病率更是高出59%。
  5、新宠物也可能导致过敏。
  纽约过敏与鼻窦炎研究中心尼加博士表示,即使自小就养宠物,长大后也可能会发生过敏。随着环境的改变(如搬家),人对宠物的免疫能力会丧失。另外,家里养新宠物也可能会发生过敏。
  6、植物也容易引起过敏。
  美国过敏、哮喘和免疫学学会室内环境委员会主席詹姆斯博士表示,盆景植物也容易成为过敏原,其破损处或根茎处容易产生霉菌,导致过敏。因此,家中盆景土层上最好覆盖一层沙。
  7、感觉憋气可能是由于胃肠菌群失衡。
  密歇根大学医学院研究发现,胃肠道菌群失衡会改变整个免疫系统,增强身体对花粉和动物毛发等常见过敏原的过敏反应。现代饮食和抗生素过量使用是问题关键。所以应尽量少吃糖,多吃新鲜果蔬,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服用抗生素。
  8、过敏会引发口臭
  美国罗切斯特大学伊斯曼口腔卫生研究所所长希尔博士表示,对一些过敏患者而言,服用抗组胺药物之后容易导致口干,使用滴鼻剂容易溜进喉咙,这些都容易导致口臭。
  9、过敏药不会产生耐药性。
  美国内布拉斯加哮喘与过敏研究中心琳达博士表示,一些患者感到过敏药不起作用,以为自己产生了耐药性,其实这更可能是其过敏症状加重的原因。最好考虑脱敏治疗、鼻用类固醇、等渗盐水洗鼻剂等其他疗法。
  10、过敏也可能有好的一面。
  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发现,有过敏病史的人罹患脑瘤的危险相对要低1/3。研究人员表示,这可能与导致过敏症的遗传变异有关。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