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期]冬末春初,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中健网 >> 医疗圈 >> 焦点 2014年02月10日 中健网·专题部 李余
寒冬即将过去,春天悄悄来临,又到了冬末初春的季节。此时天气转暖,各种细菌和病毒结束了蛰伏期,各类传染病也开始高发,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常见的春季传染病有哪些?如何辨清不同传染病的最初症状从而预防疾病呢?

  

    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春季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腮腺炎猩红热、风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人员密集、空气污浊等区域更是有利于这些疾病的传播,人一旦感染上后多少会出现一些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发热等,对人们平时的工作与生活还是有较大的影响的。儿童,特别是八个月以内的婴幼儿,因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健全,也就是大家平时总挂在嘴上的“免疫力差”,更容易被感染上传染病病毒。
  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现象非常严重。该病是由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直径80~120nm,球形或丝状。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甲型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大,传播迅速,极易发生大范围流行。甲型H1N1也就是甲型一种。本病具有自限性,但在婴幼儿、老年人和存在心肺基础疾病的患者容易并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
  麻疹
  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我国是H型以H2型为主,其传染性很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约2~3年发生一次大流行。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等而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
  麻疹病毒在外界抵抗力不强,对阳光、一般消毒剂很敏感,在流通的空气中及阳光下半小时即失去活力。 麻疹病毒耐寒、耐干燥,日常开窗换气即可起到预防作用。
  传染源:麻疹病人;隐性感染者。
  潜伏期7~12天,常见10~11天。
  临床表现:
  最早出现的症状:发热(多为高热39℃以上)、全身疲倦;接着出现卡他症状:两眼发红、流泪、畏光、喷嚏、流涕、咳嗽等,口腔黏膜斑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皮疹:发病2~6天,一般4天后出疹,3天出齐,4天出透,5天退疹,7天退净,出疹后5天即无传染性,皮疹淡红色,斑丘疹,呈充血色,疹间皮肤正常,出疹顺序为: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及额、面、颈、自上而下蔓延至胸、背、腹及四肢,最后达手掌和足底。恢复时,皮疹按出疹的先后顺序消退,留有浅褐色的色素斑,伴脱屑。
  并发症:
  支气管肺炎最常见,为麻疹病毒引起的继发肺部感染;心肌炎;心肌缺氧;心力衰竭;  喉炎;并发细菌感染时,喉组织水肿,分泌物增多;脑炎及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它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病人是传染源,飞沫的吸入是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角痛,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
  多数病例无前驱症状,但发病后,多数病例起病急,发热、畏寒、头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发病后1~2天后出现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肿大,双侧肿大者约占70%。非化脓性,咀嚼含酸性食物更甚。体温可达39~40℃,应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
  并发症:神经系统受累,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耳聋,心肌受损等。
  猩红热
  猩红热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多见于小儿,尤以5~15岁居多。
  皮疹通常于发病后2日出现,首先耳后、颈部、上胸,24小时内迅速蔓延全身。皮疹为在弥漫性充血的皮肤上出现针尖大小的丘疹,指压后退色,有瘙痒感,疹间皮肤潮红,面部仅有皮肤发红而无皮疹,唇周围反而明显苍白,为口周苍白圈,即所谓猩红热面容。舌质红,乳头红肿如草莓,称杨梅舌,依出疹的顺序退疹,2~3天内退尽,皮肤有脱屑。隔离期为发病后6天。
  并发症:化脓性:淋巴结炎、中耳炎等;中毒性:心肌炎、肝炎等;变态反应:风湿病、肾小球肾炎、关节炎。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率很高。主要发生在婴幼儿,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冬春两季多发,其传染力强,接触或飞沫均可传染。易感儿发病率可达95%以上,学龄前儿童多见。临床以皮肤黏膜分批出现斑丘疹、水疱和结痂,而且各期皮疹同时存在为特点。该病为自限性疾病,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也可在多年后感染复发而出现带状疱疹。
  皮疹通常于发病数小时或1~2天内分批陆续出现,初为斑疹,其次为丘疹,数小时至1天后大多转变为椭圆形,表浅的露珠状疱疹,四周围可有轻度的红色浸润,其大小不等,合并感染时则变为脓疱,疱疹在1~2天后即开始皱缩及结痂,痂皮脱落后,一般不留疤痕。
  皮疹呈向心性分布,躯干最多,次为头面部,四肢远端较少,手、足最少。
  并发症:皮肤感染、肺炎、脑炎、肝炎、间质性心肌炎、肾炎等。
  水痘隔离期至水痘疱疹完全结痂,隔离期不少于发病后的14天。
  风疹
  风疹又称“风痧”,痧子等。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由于风疹的疹子来得快,去得也快,如一阵风似的,“风疹”也因此得名。风疹病毒在体外生活力很弱,传染性与麻疹一样强。一般通过咳嗽、谈话或喷嚏等传播。多见于儿童,6个月以内婴儿因有来自母体的抗体获得抵抗力,很少发病。一次得病,可终身免疫,很少再患。
  临床以发热(一般不超过38℃)、皮疹、淋巴结肿大为特点,全身症状轻微,发热后皮肤很快出现红色充血性斑丘疹,细小色淡,多见于面部及躯干部位。枕后、耳后、颈后淋巴结肿大,麻疹无此症状。皮疹2~3日消退,一般不留色素沉着。 一般隔离至出疹后5天。
  另外,母亲孕期感染时,风疹病毒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而致先天缺陷,称为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流脑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致病菌由鼻咽部侵入血循环,形成败血症,最后局限于脑膜及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髓膜病变。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瘀点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并发症:继发感染
  后遗症:严重
  隔离期至症状消失后3天。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