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期]九成居民存用药误区严重可致死亡!

中健网 >> 医疗圈 >> 焦点 2013年11月12日 中健网·专题部 刘光
据《新京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药学会联合发布我国居民安全用药调查报显示,90%的百姓对如何安全合理用药缺乏了解,甚至存在严重误区,可能会长期损害健康,严重者将直接导致死亡。药学专家分析发现,50%的网友答卷存在大量错误的用药认识。孕妇用抗生素或致畸胎、酒后服药暗藏杀机、牛奶服药阻碍人体吸收、减肥药物过量可致昏迷等8个最代表性的安全用药误区。

  

    8误区详解及纠正
  新生儿慎用抗生素药物
  51.07% 不知新生儿须慎用氯霉素等抗生素药物
  【提醒】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肝功能发育不全,大剂量服用氯霉素类药物,易在体内蓄积,引发致命的毒反应。2005年春晚《千手观音》的21位演员中,18人是因在2岁前使用抗生素过敏,致药物中毒耳聋
  孕妇用抗生素或致畸胎
  50.32% 不知孕妇是否可以使用抗生素类药物
  【提醒】 孕期随意用药或坚决不用都可能危及母婴,正确做法是研读说明书或寻求医生指导。如四环素易致胎儿畸形,切勿使用;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生素药物毒性低,对胎儿相对安全,可遵医嘱使用,但仍须关注过敏反应。
  酒后服药严重可致死亡
  58.88% 不了解酒精会对服用药物产生极大影响
  【提醒】 不少抗生素药物与酒精同时进入身体后,有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反应,轻者头晕、恶心,重者可致休克、甚至死亡。安眠药(安定)与酒精类饮料同服,极易加重嗜睡、昏睡,严重的会造成呼吸抑制、甚至死亡。
  减肥药物过量可致昏迷
  51.31% 认为服用二甲双胍减肥安全有效
  【提醒】 二甲双胍属于降血糖药物,降低血糖的同时确实有减轻体重的效果,但正常人过量服用有可能导致乳酸酸中毒,轻者出现乏力、恶心、头昏等症状,重者可致意识障碍、深度昏迷,损害身体。
  服药后卧床易发食道溃疡
  50.43% 不知睡前服药的正确方法
  【提醒】 服药后立即卧床,药物可能滞留食道,引起食道溃疡。此外,50.27%的网友误以为“顿服”即为每顿饭时服药。其实,“顿服”是指将一天用药量一次服下;空腹服药是指清晨或饭前1小时服,或饭后2小时服。
  药物开封后保质期变化
  50.39% 认为药物开封后保质期不会变
  【提醒】 中老年人常备的“救命药”硝酸甘油易潮解,一旦开封有效期就不再是1年或2年了,而是3-6个月,否则药效会打折扣。同样,眼药水无菌要求高,30天内用不完最好弃用,同时还要注意在2-8℃的冷藏条件下保存。
  牛奶服药阻碍人体吸收
  50.94% 认为可用牛奶冲服药物
  【提醒】 某些药物(如土霉素、四环素)不可与牛奶或乳制品同服,否则将与牛奶或乳制品中的钙离子结合,严重影响药物吸收。
  乙类非处方药安全性更高
  超半数不知非处方药分甲、乙两类
  【提醒】 甲类非处方药标有“OTC”,底为红色,只能在具有配备执业(助理)药师的药店、医疗机构药房零售;乙类非处方药标有“OTC”,底为绿色,除社会药店和医疗机构药房外,还可在经过批准的普通商店及旅店零售。
  服药“一把抓”有风险服药时间有讲究
  很多市民家中都会有自己的小药箱,尤其是慢性疾病患者。但是超过八成的大众对如何安全合理用药尤其是抗生素缺乏了解,甚至存在严重误区。
  抗生素有两种“依赖型”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9月发布的最新报告也提到,仅在美国,因抗生素使用不当,每年至少有200万人感染耐药菌,2.3万人因此死亡。急性肾损伤、过敏性休克、偏头痛等是用错药的常见反应。2012年,我国药监局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20多万份,患者用药不当、阅读说明书不仔细等是重要原因。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陈磊垚介绍说,不同抗生素的服用对时间和浓度的要求是不同的。比如时间依赖型抗生素,如头孢类的、青霉素类抗生素,常见的如阿莫西林,口服用药的具体时间必须保证,否则很难保证药效。还有一种属于浓度依赖型抗生素,比如大环内酯类的抗生素,常见的如阿奇霉素,每次的剂量即药物浓度必须要保证,否则药效也会打折扣。
  服药时间最忌望文生义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陈磊垚介绍说,很多人吃药的时候也注意看说明书,但是会出现望文生义的问题,这些问题看起来不是大问题,但是也足以引起重视。
  以“睡前服用”为例,很多人会理解为睡觉前几分钟服用,实际上是指睡前一刻钟或者半小时服用。还有大家经常在药品说明书上见到的“一天三次”,这三次的间隔也是有讲究的,不是说只要一天吃三次就可以了,这三次的间隔时间是指每间隔8小时服用一次。还有大家常听医生说的“空腹”服用,很多人认为只要是没吃饭就算空腹服用,而实际上,这个“空腹”的时间区间一般指饭前1小时和饭后2小时。
  最容易让很多患者看不懂的一个用药名词叫做“顿服”,如果你想当然的认为是一顿饭服用一次或者即刻服下,那就是大错特错了,这个名词的意思是指把一天的用药量一次性服下。
  药物服用“一把抓”有风险
  很多老病友尤其是患有几种慢性病的老年患者朋友,喜欢吃药的时候“一把抓”,既省时又不容易漏服药品。但是,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陈磊垚提醒大家,虽然临床上许多疾病在治疗时常常需要联合用药,以增强药物的疗效或减少其不良反应。但是,不是代表什么药都能一起服用,这样反而会加重病情或引发新的疾病。比如阿司匹林与吲哚美辛合用时可能会诱发胃出血,排钾利尿药与强心甙合用时,可能会增加心肌对强心甙的敏感性,导致心律失常。所以,吃药“一把抓”的坏习惯一定要改改了!
  吃药姿势影响药效站着吃药效果好
  最科学的服药姿势是站立。站立时食管呈自然垂直状态,有利于药物下行滑到胃里,便于尽快吸收。姿势不当,不仅药效不能很好发挥,还可能对身体有损害。
  最科学的服药姿势是站立。站立时食管呈自然垂直状态,有利于药物下行滑到胃里,便于尽快吸收。坐着尤其是躺着服药时,易使药物粘在食管壁上,不但不能将药物输送到最佳吸收部位,而且食管壁还会因粘附的药物而受到刺激,甚至腐蚀。尤其是胶囊类药物,一旦粘在食管上,再饮水也难以短时间内到达胃部。
  此外,人们站立吃药时有个习惯:猛仰脖子,把药片猛地咽下去,实际上这种方法并不可取。吃药时,猛地一仰头,很容易呛水,特别是孩子和老年人。因此,吃药时最好是动作慢一些。同时,服药后不要立即躺下,至少应该活动5~10分钟,特殊药品要求30分钟,以免药物滞留在食管内,延缓其发挥作用。
  当然,也有些药物比较特殊,需要患者刻意采取卧位姿势服用。例如,服用睡眠诱导期短的安眠药,患者应在服用后立即躺卧,以免发生意外。治疗胃溃疡的药物要根据不同的溃疡部位,采取不同的卧位姿势,这样才能使药物与溃疡面充分接触。因为大多数溃疡药的机理都是药物与胃液中的粘蛋白结合形成保护膜覆盖溃疡面,从而促进溃疡愈合。这样做还可减慢药物排空时间,延长药效,提高疗效。如治疗胃底后壁溃疡时,服药后最好仰卧一会儿;如果是治疗胃体后侧壁溃疡,服药后则最好采用左侧卧位。硝酸甘油能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患者含服硝酸甘油时如采取站立体位,则可能因体位性低血压而昏倒。因此,含服硝酸甘油应采用半卧位,而且这种姿势有利于心绞痛快速缓解。
  漏服药物别随意补服
  漏服药物时,千万不可在下次服药时加大剂量服用,以免引起血药浓度突然升高而导致药物中毒。一般情况下,漏服药物可按“漏服药物时间是否超过用药时间间隔的1/2”原则进行判断,特殊药物须遵医嘱或药品说明书。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人,常常由于年纪大而变得健忘,转头就忘记自己是不是已经吃过药了。特别如今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子女不在身边无法时时提醒按时服药,这让老人不知如何是好:有的想干脆多吃一次吧;有人想留待下一次服用2倍剂量的药物;但也有人担心再吃一次会不会造成药物过量而影响健康。除了老年人,年轻人有时也会忘记自己是否已经吃过药。漏服药物时该怎么办?怎样避免漏服药的情况发生?
  专家表示,是否需要补服漏吃的药物,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一天服1次的药物,当天记起应马上补服。至于一天服2~3次的药物,漏服药物如果是在2次用药时间间隔一半以内,可以按量补服,下次服药再按原时间间隔;如果漏服药物时间超过用药时间间隔的一半以上,一般不需要再补服,下次按原间隔时间用药。特殊药物须遵医嘱或药品说明书。
  降压药、紧急避孕药漏服最好及时补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袁进表示,服药时一定要科学掌握间隔时间,按时服药,不要存在“忙时不服、闲时补服”的心理。千万不可在下次服药时加大剂量服用,以免引起血药浓度突然升高而导致药物中毒。是否需要补服漏吃的药物,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一天服1次的药物,当天记起应马上补服。至于一天服2~3次的药物,漏服药物如果是在2次用药时间间隔一半以内,可以按量补服,下次服药再按原时间间隔;如果漏服药物时间超过用药时间间隔的一半以上,一般不需要再补服,下次按原间隔时间用药。
  1、长效降压药:一般每日1次,当日发现漏服,可立即补服,次日发现漏服,则不必补服。短效降压药:一般每日3~4次,如果漏服,应立即补服,并适当推迟下次服药的时间。建议有条件者在补服前最好先测量一下血压或咨询医生。
  2、降血脂药物:如果漏服一般不需再补服,下次按原间隔时间用药。
  3、抗甲状腺药物:漏服1次一般不影响效果,所以不需要补服,下次仍按原间隔时间用药。但不可长期漏服。
  4、紧急避孕药:一般是房事后72小时内服第一片,12小时后再服1片,越早服用效果越好。超过72小时,一般不补服,应咨询医生。
  5、抗生素类药物: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药物一旦漏服,应立即补服,下次服药时间可适当向后延长。喹诺酮类药物如果漏服,可在下一次加倍补服。
  6、激素类药物:如糖皮质激素药物,如果按每日一次服药,在当日发现漏服后,应立即补服,次日发现则不必补服。如果按每日2~3次服药,在发现漏服后,应立即按量补服。如果在下次服药时才发现漏服,则此次应服加倍剂量,此后仍按原来规定时间服药。
  7、泻药:超过服药时间2小时后,则不要加服,下次按时吃药即可。
  8、维生素补钙剂、氨基酸等药物以及中药:如果漏服,一般不建议补服。
  降糖药:补服情况有差异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内科主任胡春玲主任医师以降糖药为例,介绍漏服药时该怎么做:
  1、降血糖药中的磺脲类药物:一般要求患者在早餐前半小时服用,每日一次,这类药物因服用次数少,漏服的可能性相对低一些。如果在早餐前漏服,但能在中午吃饭前想起的话,就可以按照原来的剂量补服,但如果过了午餐才想起,那么就要视情况半量补服。
  2、餐时血糖调节剂如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等:需要在餐时吃的降糖药,如果刚吃完饭才想起来未服药,可以立即补服。如果马上到下一顿吃饭时间,则先要测量餐前血糖,如果血糖升高不明显,就无需补服,但如果血糖升高明显,则应适当增加餐前用药剂量或适当减少这一餐的进食量,以使血糖尽快恢复到正常范围内,减少漏服造成的影响。
  3、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类降糖药:其作用机制是延缓肠道中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如果在餐中或刚吃完饭想起漏服,可以马上补服;但如果是吃过饭之后再补服的话,由于缺乏作用底物,药物的降糖作用也大打折扣。
  4、双甲二胍等双胍类降糖药:这类药不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单药应用一般不会出现低血糖。如果二甲双胍的用量比较小,漏服后可以通过加大活动量的方式来降低血糖,或联合用药者在明确血糖水平升高后再补服。如果已经到下一次服药时间,则无需再补服。
  三招提醒老人吃药
  胡春玲和袁进提醒,以下一些小方法可以帮助老人记起有无服过药物:
  1、使用分药盒。需要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可以使用分药盒。分药盒有7个格,分别为星期一……星期日,每格含有3个小格子,分别为早、中、晚,每个小格可盛放一次服药的剂量。如果记不清是否漏服药,看看小格里的药是否还在就清楚了。
  2、制作简易的用药台历。把药名、服药时间、次数都备注在上面。每服药1次,就在相应的位置上打一个勾。台历最好放在每天都能经过的地方,如床头柜、客厅茶几等,能时时提醒自己服药。
  3、用手机备忘录或闹钟提醒。提前把服药时间、剂量等输入手机备忘录中,提醒自己吃药。如果是老人,铃声最好是洪亮的音乐加震动,这样即使手机放在兜里或不在身边,也能听到,也可以设定闹钟来提醒吃药时间。
  警惕药效被食物“偷走”
  有些食物可以改变药品的治疗效果。口服药物和食物一样,都要经过小肠吸收才能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然后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相应的组织和器官中而发挥其作用。在服药期间,搭配合理的食物,可促进药物的吸收,增强其疗效,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若食物搭配不当,则会降低疗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现介绍一些常用药物与食物的搭配禁忌。
  小檗碱与茶 茶水含有鞣质,在体内易被分解成鞣酸,而鞣酸会沉淀小檗碱中的生物碱,降低其药效。因此,服用小檗碱前后2小时内不能饮茶。
  布洛芬与咖啡、可乐 布洛芬对胃黏膜有刺激,咖啡中的咖啡因和可乐中的古柯碱则会刺激胃酸分泌,加重布洛芬对胃黏膜的副作用,甚至诱发胃出血、胃穿孔。
  止泻药与牛奶 服止泻药不能饮用牛奶,因为牛奶不仅降低止泻药的药效,其含有的乳糖还容易加重腹泻
  利尿剂与香蕉、橘子 服利尿剂期间,钾会在血液中滞留,如果食用富含钾的香蕉、橘子,体内钾蓄积过量,易诱发心脏、血压方面的并发症。
  维生素C与虾 服用维生素C前后2小时内不能吃虾,因为虾中的铜会氧化维生素C,使其失去药效。虾中的五价砷易与维生素C发生反应,生成具有毒性的“三价砷”。
  抗生素与牛奶、果汁 服用抗生素前后2小时不要饮用牛奶或果汁,因为牛奶会降低抗生素活性,使药效无法充分发挥;而果汁(尤其是新鲜果汁)富含的果酸会加速抗生素溶解,不仅降低药效,还可能增加毒副作用。
  钙片与菠菜 菠菜含有大量草酸钾,进入体内后电解的草酸根离子会沉淀钙离子,妨碍人体吸收钙,还容易生成草酸钙结石。服钙片前后2小时内不要进食菠菜,或将菠菜先煮一下再食用。
  抗过敏药与奶酪、肉制品 服用抗过敏药期间忌食奶酪、肉制品等富含组氨酸的食物。因为组氨酸在体内会转化为组织胺,而抗过敏药抑制组织胺分解,造成组织胺蓄积,诱发头晕、头痛、心慌等不适症状。
  降压药与西柚汁 服降压药时不能饮用西柚汁,因为西柚汁的柚皮素会影响肝脏某种酶的功能,而这种酶和降压药的代谢有关,容易造成血液中药物浓度过高,增加副作用。
  阿司匹林与酒 酒在体内先被氧化成乙醛,然后成为乙酸,而阿司匹林会妨碍乙醛氧化成乙酸,造成体内乙醛蓄积,加重发热和全身疼痛等症状,还容易引起肝损伤。
  服药半小时再运动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然而对于正在服药期间的人来说,除了要注意运动的方法外,运动的时间也会影响到药物的吸收。服药半个小时以内,最好不要运动。
  服药后半小时到一小时,药物才能吸收。药物服下后30分钟到1小时,才可在胃肠内溶解,并逐渐被小肠壁所吸收,再由血液循环将药物的有效成分输送到全身各处,因此服药后需要一定量的血液参与循环。如果服药后马上运动,血液就会大量流向肢体等运动部位,肠胃内脏的血流变少,致使输送药物的血液减少,药物吸收缓慢或不彻底,进而导致药效不佳。因此,服药后30分钟才可开始进行一些不太剧烈的运动,如慢跑、动作简单的瑜伽等;服药后1小时内都不应进行打篮球、快跑等剧烈的运动。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