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期]尽最大努力给老年人以关爱

中健网 >> 医疗圈 >> 焦点 2013年09月30日 中健网·专题部 程仓瑞
1990年第45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1991年开始,每年10月1日为“国际老年人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生儿数量明显减少,人均寿命也从1950年的20岁上升到目前的66岁。这种双向发展使全球几乎所有国家的人口结构都趋于老化。据联合国有关规定,一个国家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超过7%,或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10%,便被称为“老年型”国家。除少数非洲国家外,现在几乎所有国家的人口结构都在趋于老化,这是因为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而平均寿命不断增加造成的。

  人口老龄化的国际国内状况

  当前,在全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约有60多个已进入“老年型”。目前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32亿,也即将进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据估算,今后50年间,老年人数大概会翻两番,从6亿人增加到将近20亿人。今天,每10人中就有1个花甲老人。到2025年,全世界的老年人口将达到11.21亿。到2050年,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总数将近20亿,占总人口20%,并将超过14岁以下儿童人口的总数。百岁老人将从2002年的约21万增长到320万。目前全球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是意大利,占总人口的25%。到2150年,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预计会步入花甲之年。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退休人口数量增加、人类寿命延长及少子化加速已使劳动力短缺,加重了劳动人口与整个社会的负担。以欧盟为例,2000年底,欧盟国家73%的劳动力养活27%的退休者,而到2050年,将由47%的劳力养活53%的65岁以上的退休老人。据人口专家预计,到2030年,西方7个主要工业化国家65岁以上人口将占全部人口的22%,而在1980年仅占百分之12.5%。日本、美国和德国60岁以上的老人人数40年后将会翻一番。如果目前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不变,到下个世纪初,意大利政府的养老金支出将比现在增长5倍。在发达国家中,日本老龄人口的增长速度为西德的2倍,美国的7倍,这个20年前世界上年轻化的工业国,到本世纪末将成为最老龄化的国家。人口迅速老化已使日本劳动力短缺,日本政府不得不鼓励已退休的老人继续工作。人口老化还将加重社会抚养不从事经济活动老人的负担。目前日本大约6个在工作的人需抚养一位老人,而到2025年,将由3人抚养1人。

  中国也已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有最新调查表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过1.27亿;7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超过2000万。认知功能障碍是脑退行病变的行为表现,其最严重的病理状态是老年期痴呆症,已成为国际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中国60岁以上老人中,老年性痴呆占2.4%,血管性痴呆占3.2%,患者总数在300万以上。加强老年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预防老年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已经成为当前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注意老年人精神异常信号

  老年人精神异常或因精神抑郁、或因环境影响、或因某种疾病而致。从露出精神异常的蛛丝马迹到病情严重有一个过渡时期,但往往由于没有及时发现症状信号,而使部分患者丧失了及早治疗的良机。

  常见的老年精神异常"信号"有以下几种:

  一是怪。这是指行为、语言、生活习惯等明显改变,出现一些怪异现象。一些患者由于精神因素影响,出现虚幻、怪异的听觉。

  二是疑。即无中生有或认为同事、邻居、亲属等对其迫害。有的病人认为他人嫉贤妒能,从而与别人结怨为仇。

  三是懒。是一种与其本人一贯表现不相符合、超乎常情的病态"懒"。表现为不愿料理生活、不更换衣服、不打扫卧室、不愿走亲访友、不喜欢与人交谈,懒于参加一切社会活动。

  四是呆。表现为呆滞少动、反应迟钝、动作缓慢、言语吞吐。有的病人生活起居被动,可较长时间坐着、站着或躺卧,常独自闭门、足不出户。

  上述种种"信号",可单独出现也可同对并存。这类患者关键是要早发现,早治疗。

  老年人常出现的6种不健康心态

  1、幻想:受身体逐渐衰老的影响,有些老年人盼望长寿的愿望会越发强烈。于是,他们会常常用幻想来欺骗自己,以获得一时的心理宽慰,如爱听他人关于自己健康的恭维话等。

  2、怕死:他们害怕衰老的核心是恐惧死亡。惧怕谈论死亡,不敢探视病人,怕经过墓地和听到哀乐,甚至看到一只死亡的动物也备受刺激,不敢正视。

  3、怕孤独:这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心理异常,其主要表现是自我评价过低、生存意识消极、经常对他人不满及抱怨。长此以往,有此情况的老人就会加强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强化自我内心的封闭,逐渐地疏远社会,最终会形成孤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并将默默地承受孤独带来的痛苦。这类老人既希望别人关心照顾,又害怕由于过分期望而出现过大的心理落差和失望,于是常常拒绝与他人交往,因而会变得行为孤独、性情孤僻,与周围人的距离越来越远。

  4、抑郁:有些老年人心理比较脆弱,面对衰老的客观事实既惧怕又无奈,这种心态如果不及时调整,极易导致抑郁。这种抑郁比较顽固,很容易使人丧失生活的兴趣,令人感到疲惫。因而这种人很容易情绪激动,动不动就发火,常常自卑自责、自怨自叹,严重者可有自杀的倾向和行为。

  5、偏激:这种情绪可表现为两个相反的趋向。一种趋向是因衰老以点带面地否定自我,把自己看成无用之人,经常自责、自卑、自怜和自贬。另一种趋向是因为自己衰老而更高地要求别人,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敬重、关心和照顾,却不考虑他人及社会的实际条件和能力。当这种希望得不到满足时,又加剧了其心理上的偏激,并因此而自暴自弃。

  6、多疑:有些老人因身体有病而多疑,常表现为无病也疑,有病更疑。即使自己有一些轻伤小恙也自以为是病入膏肓、无药可救。间或谈病色变,问病又止,求医换药不断。这种疑病可令其对衰退的机能极度敏感,对一般人感觉不到的体内变化或体验不到的痛苦也都会有所感觉,如对心脏的跳动、胃肠的蠕动等方面的变化也能感觉到。这些过度的敏感更容易加重其疑心病。

  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指导

  1.规律的生活起居。可协助老年人安排每日的作息时间,使老年人每日的安排既充实,又舒适。

  2.合理的饮食。老年人应重视饮食的质量,摄取较高的营养物质以保证能量的需求。

  3.良好的卫生习惯。应指导和协助老年人搞好个人卫生,如皮肤口腔的卫生。

  4.适当的运动与锻炼。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贯穿于机体生长、发育、衰老的全部过程,所以运动对老年人也同样至关重要。如果老年人能坚持适量的运动和锻炼,不仅能延缓衰老的过程,而且能调节、增强和改善机体各系统的功能。

  5.充足的睡眠与休息。老年人需要较多的休息,而且要分散于一天的活动之中。老年人的睡眠时间相对减少,每天大约6h左右,但要因人而异,注重睡眠的质量。

  6.保持排泄通畅。老年人排泄功能的正常与否与其生理、心理状态及生活状况密切相关。因此,应指导和帮助老年人保持排泄畅通。

  7.注意安全。应重视老年人现存和潜在的安全问题,如摔跤等。应注意预防和控制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和发展。

  正确认识老年痴呆

  老年期痴呆的患病率与年龄的增长成正比,部分患者有家族遗传史,文化程度较低者发病率较高。较常见的有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其他如外伤、中枢感染、中毒、肿瘤等也可引起痴呆。

  痴呆的发病多缓慢而渐进,主要表现包括记忆、智能的减退,定向力障碍,分析、判断力减退,情感障碍及姿势、步态改变等。按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期,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活动减少、易疲劳、头昏、眩晕、心悸、食欲减退、兴趣及主动性下降、情绪不稳、情感淡漠或抑郁以及轻度健忘。此时的表现往往不易辨别,常被误认为神经症或正常的老化。至中期则出现典型的痴呆症状,包括定向力障碍,尤以时间定向障碍最为多见,随病情发展,地点人物定向也减退,如不能辨认家人,在家中找不到卧室或厕所等;记忆力障碍,以瞬时记忆和近事记忆障碍为先导,进而出现远记忆力下降;智能障碍,患者的计算力、理解力、判断力及生活自理能力均减退;精神症状,此期患者大多伴有幻觉或妄想,以幻视、幻听和被窃妄想最为多见,情绪改变亦较常见,如焦虑、抑郁、易激惹、欣快、情感失控等,夜间谵妄此期亦较多见;人格改变;行为障碍,如失眠、冲动、漫游等。到了晚期,患者多处于长期卧床状态,智能完全减退,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完全丧失,情感淡漠,四肢常处于挛缩状态,可引出病理征,常伴有大小便失禁。

  目前虽然对本病尚无根治的办法,但已有多种药物可延缓本病的发展,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老年痴呆症的家庭护理

  对于老年痴呆患者,护理的根本目的是维持他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并通过调整周围环境,使之与患者的生活能力相适应,延缓患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现象的出现。

  1.尽量保持患者生活环境中的各种事物恒定不变,必须改变时要采用缓慢渐进的方式。痴呆患者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很差,生活环境的改变会使其不知所措,而加速自理能力的下降。但现实生活中变化总是难免的,护理者应尽量使这一变化小一点、慢一点,并反复教导和训练患者适应新环境。

  2.提供适当的帮助。照料痴呆病人并不等于替他做一切事,那将使其生活能力迅速下降。应鼓励他去做力所能及的所有事情,同时给予必要的帮助。痴呆患者就是在做最熟悉的事情时,也可能遇到困难而产生挫折感,进而退缩回避,并最终丧失做此事的能力,适当的帮助可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

  3.简单原则。生活是复杂的,不要试图训练痴呆患者去完成那些复杂的工作,如做饭、用洗衣机等,那只会加重他们的挫折感,引起不必要的情绪反应。告诉他们在哪里上厕所、在哪里睡觉也许更重要。另一方面,在训练患者做那些简单的事情时,应使程序和步骤减到最少。

  4.耐心。由于痴呆患者理解力、记忆力减退,因此在接受指导时大多反应较慢,或因遗忘护理者的要求而停滞不动。护理者需不急不躁,多给患者一些时间,并心平气和地反复指导,方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5.个体化。对痴呆患者的护理应根据其病情特点制定相应的计划,并随着病情的改变而改变。

  6.自我调适。护理痴呆患者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为护理人员提供良好的生活和社会支持,将有助于他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因他们的情绪波动带给患者额外的压力。

  护理痴呆患者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1.漫游。多由于智力障碍、环境不熟悉、疲倦、紧张焦虑、意识障碍等原因引起。而夜间漫游则主要与患者在黑暗环境下丧失空间定位能力有关。护理对策包括给患者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生活环境,如无障碍的场地、有明显标志物的居室等,且标志物应选用患者最熟悉的东西。为患者安排一些有计划的活动,也可以减少患者的漫游,并可改善患者的社交活动能力,增进其愉快感和自我表现感,这些活动应结合患者的兴趣爱好以及以往的生活经历,以便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2.自我照顾能力丧失。一方面,护理人员应反复指导和反复训练患者,使他们获得一些基本的个人生活能力。另一方面,又要从冷暖饥饱等各个方面替患者考虑周到。

  3.大小便失禁或生活能力差。痴呆患者大小便失禁,往往增加感染和发生皮肤病的危险。护理对策包括提供明显的入厕标志,将厕所设在患者生活区的附近,定时提醒患者如厕,重新训练大小便习惯等等。

  4.进食障碍。痴呆患者常有拒食、贪食、随手乱抓东西吃的情况。照顾好患者的进食直接影响患者的健康,方法一般包括定时进餐,选择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而且要根据患者的喜好安排食谱,以免引起拒食。喂饭时要慢一些,以便患者有时间充分咀嚼食物。

  5.性行为异常。性行为脱抑制(手淫)的情况在男性痴呆患者中更为多见,这可能是患者最后的快乐所在。与其制止,不如提供一个更为合适的环境或场所,允许他们有所发泄。

  6.精神症状。当患者出现幻觉、妄想时,不要与其争辩,可设法转移其注意力,再耐心解释,同时及时找精神科医生诊治。对于患者的暴力、攻击行为,仍以疏导、解释、转移注意力等方法为主,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短期应用镇静药物控制,同时应分析并找出引起患者不愉快的原因,防止再发生。

  7.失眠。患者认知障碍严重时,常白天休息夜间吵闹,使护理者疲惫不堪。处理的方法是尽量不让患者在白天睡觉,增加活动,保持兴奋,以使他们能在夜间休息。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