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期]优生优育系列之哺乳全攻略

中健网 >> 医疗圈 >> 焦点 2013年09月11日 中健网·专题部 程仓瑞
妈妈的母乳是给宝宝最好的礼物,是宝宝第一剂天然预防针。在了解母乳好处的同时,妈妈也要收集更多信息让哺乳的过程更顺利。本次专题搜集了多方面的资源,也加入相关网络调查结果,不仅提供妈妈完整的母乳哺育信息,更希望能让妳感受到在哺乳路上并不寂寞。

  如何提供宝宝完整的保护

  1.均衡饮食母乳喂养。科学研究表明,母乳中含有最适合宝宝成长营养素、多种生物活因子和抗体,可以为宝宝提供完整的保护,并促进宝宝发展的成熟。通过均衡饮食及规律生活,妈妈可以为宝宝创造优质母乳。

  研究表明,食物的气味会透过子宫内的羊水或者母乳传递给婴儿。哺乳过程中,由于母亲吃下肚的食物味道会转化到母乳之中,所以在宝宝还没开始吃副食品之前,就已经通过母乳尝过了不同的食物味道,等到开始吃副食品之后,这种对食物味道的记忆会让他对各种食物的味道都不陌生,接受起来就比较容易,长大后也比较不会偏食。此外,说服宝宝多吃蔬果的最好方法,就是妈咪自己在怀孕时与产后多吃蔬果。

  2.勿过度依赖发奶食物。在哺乳初期,为了让奶水快快到来,新手妈妈往往期待通过所谓的“发奶食物”来达到促进乳汁分泌的功效,因此而猛喝各种汤汤水水,有的妈妈甚至因为担心自己奶水不足每天喝2公升的鲜奶,结果导致宝宝过敏不适的情形发生。

  其实让奶水充足最好的方式,就是勤于哺喂或增加乳房排空的次数。喝汤水虽能产生奶水,但必须注意高过敏原食。像鲜奶、有壳海鲜等这些易过敏食物并非完全不能吃,而是应该适量即可。因此,建议妈咪在哺乳的过程中,仍然应该谨记均衡饮食、少量多样的原则,并观察宝宝的便便及体重成长情形,作为判断母乳是否安全、健康的参考依据。

  3.每天要多消耗500大卡热量。哺乳的妈咪每天会多消耗500大卡的热量,因此,建议妈咪每天多摄取500大卡的食物来补充身体所需。哺乳期间身体的循环代谢快,选择优质食物,妈咪们可以兼顾美食又吃得没有负担。

  4.水分摄取要适量。如果妈咪每天摄取的水分不足,不但无法让体重减轻,还可能造成乳汁分泌减少。因此,妈咪无论多忙,都应该注意每天摄取至少2000c.c.-3000c.c.的水分,开水、豆浆、黑麦汁、褒汤等汤汤水水都有帮助。但如果水分摄取过多,只会增加妈咪身体的负荷,甚至可能引起电解质不平衡,所以,饮水也不要矫枉过正。

  5.哺乳妈咪要善待自己。不论是全职妈咪或是职场妈咪,在哺乳育儿的道路上,最重要的是学会妥善的分配时间,更好的善待自己,如果老觉得没时间打理自己而自怨自艾,只会搞得情绪不好而影响乳汁分泌。所以,妥善安排时间,把自己打理的神清气爽,也是制造优质母乳的重要撇步骤。

  怎样让奶水更充沛

  1.勤喂是个好办法。试着抽出24~48小时的时间(如您的奶水实在太少了,可抽出更长的时间),什么事也不要做,专心喂奶和休息,且每次喂都尽可能让宝宝吃的时间长一些。一个爱困的婴儿,需要妈妈不时把他轻轻唤醒,鼓励他吃奶。

  2. 两乳都要喂。这样不仅保证宝宝获得充足的母乳,同时也充分、均衡地刺激了母乳的分泌。

  3. 换边喂。每次喂奶,换边约2~3次,这样既可引起婴儿吸奶的兴趣,又可同时刺激两乳奶水分泌,保证婴儿吃到充足的母乳。一般都是婴儿在一边吃10分钟,换边后再吃上2~3分钟。妈妈一定要在每次喂奶时,都换边。

  4.让宝宝只吸妈妈的乳头。母乳喂养宝宝,一定只让宝宝吸吮妈妈的乳头,不要再让他吸奶瓶或安慰奶嘴,以免他吸惯了奶嘴,反而不要妈妈的乳头了。如果要给宝宝补充一些其他食物,试着用汤匙。

  5. 坚持只喂母乳。在哺乳初期,避免所有的辅食、开水和果汁,坚持只喂母乳,这样就可刺激母乳分泌,当婴儿的需要量增加时,母乳也会更加丰富。

  6. 妈妈饮食平衡。尽可能吃各种营养成分不同的天然食物;每次喂奶前,试着喝一杯水或果汁。

  7. 充分休息与放松。和宝宝一起睡个午觉,洗个热水澡,听听轻松的音乐,做做轻缓的运动等等,都有利于奶水的增加。

  怎样判断宝宝是否能获得足够的奶水

  1. 看大小便。正常的为每天换6到8次很湿的尿片以及排大便约二至五次。稍大时(六至八周以后)排大便次数会渐减,可能一天一次或三、四天一次。

  2.看体重。一个健康的婴儿每月应该增加体重0?5一lkg,或至少每星期增重125克。体重增加的计算应由婴孩体重的最低点算起,而不是出生时的体重,有些婴孩过了三、四星期才增加至出生时的体重。

  3.看身高。 正常情况下,婴儿出生后1~6个月身高由48.2-52.8cm增长到65.1-70.5cm,到1岁时,身高约长到73.4-78.8cm。

  4.看喂奶次数。在一天24小时内须喂8到12次或者每2或3小时喂一次。这是平均情况,但有些婴孩吃的次数多,有些少。吃的次数少不见得是不正常,除非他的体重增加情形不良好。

  5.看肤色。肤色很健康,皮肤、肌肉很有弹性。整个人看起来机警有活力。

  如何妥善保存母乳

  产假结束后,一直坚持母乳喂养的妈妈遇到了一个大难题——不能按时哺乳。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既坚持母乳喂养,又不耽误工作呢?为你推荐母乳保存妙招。

  1.提前准备篇——调整哺乳时间、积蓄母乳。

  调整时间——妈妈上班前1—2周,开始给宝宝打心理“预防针”,根据妈妈上班后的作息时间,调整、安排好宝宝的哺乳时间,给宝宝一个适应过程。

  如果工作地点离家比较近,可以在上班前喂饱,午休时回家喂奶一次,下班后再喂,加上夜间的几次喂奶,基本上就能满足宝宝的需要。如果离家远,可以事先将母乳挤出来储存好,请家人代喂1—2次,晚上回到家再喂奶。

  积蓄母乳——可以提前1—2周挤出一些母乳储存备用,将挤出的母乳装至容器内冷冻或冷藏保存。

  2.实际操作篇——用具、储奶、解冻。

  (1)准备好吸奶器及储奶用具——最好使用适宜冷冻的、密封良好的塑料制品,如母乳保鲜袋,其次为玻璃制品,最好不要用金属制品,母乳中的活性因子会附着在玻璃或金属上,降低母乳的养分。

  (2)吸奶——可以在上班前一天或在上班前将母乳挤出储存,并在容器外贴上挤奶的日期及时间,这样便清楚地知道母乳保存的期限,以免不洁、过期导致细菌滋生,引起消化道疾病的发生。

  即使再忙,妈妈也要保证每3小时吸一次奶,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奶胀和泌乳量的减少,使母乳喂养可以更好地继续下去。吸出的奶同样可以储存起来,让宝宝不必因为吃不到母乳而烦恼。如果单位没有冷藏设备,妈妈可以准备一个迷你小冰箱,暂时储存,回到家要尽快让宝宝吃掉或送至冰箱冷藏。

  (3)储奶——a.室温保存:初乳(产后6天之内挤出的奶)在 27—32℃室温内可保存12个小时;成熟母乳(产后6天以后挤出的奶)在15℃室温内可保存24小时,在19—22℃室温内可保存10小时,在25℃室温内可保存6小时。B.冷冻保存:母乳冷冻保存与冷冻箱的情况有关.如果是冰箱冷藏室里边带有的小冷冻盒,保存期为两周;如果是和冷藏室分开的冷冻室,但是经常开关门拿取物品的,保存期为3—4个月;如果是深度冷冻室,温度保持在0℃以下,并不经常开门,则保存期长达6个月以上。储存过的母乳会分解,看上去有点发蓝、发黄或者发棕色,这都是正常现象。

  (4)解冻——冷冻的母乳在解冻时,应该先用冷水冲洗密封袋,逐渐加入热水,直至母乳完全解冻并升至适宜哺喂的温度,或放置在冷藏室慢慢解冻退冰。不要将母乳直接用炉火或者微波炉加热,这样会破坏母乳中的养分。解冻后直接倒入奶瓶中就可以喂宝宝了。解冻后的母乳一定要在24小时内吃掉,并且不能再次冷冻。

  哺乳期的乳房护理

  1.哺乳期间母亲应戴上合适的棉制胸罩,以起支托乳房和改善乳房血液循环的作用。每天两次的脉动磁疗可防止产前、产后的乳汁郁积。

  2.哺乳前柔和地按摩乳房,有利于刺激排乳反射。并挤出少许乳汁以使导管畅通。

  3.切忌用肥皂或酒精之类物品洗擦乳头,以免引起局部皮肤干燥、较裂。如需要,用含有清水的揩奶布清洁乳头和乳晕。

  4.哺乳中应注意婴儿是否将大部分乳晕也吸吮住(正确含接),如婴儿吸吮姿势不正确或母亲感到乳头疼痛,应重新吸吮,予以纠正。

  5.哺乳结束时,不要强行用力拉出乳头,因在口腔负压情况下拉出乳头,会引起局部痛或皮损。应让婴儿自己张口使乳头自然地从口中脱出。如果母亲因某种原因不得不中断喂哺,那么应首先把自己的手指轻轻放进婴儿的口中,使其停止吸吮。

  6.每次哺乳应两侧乳房交替进行,并挤空剩余的乳汁,这样可以促使乳汁分泌增多,预防乳管阻塞和两侧乳房大小不等。

  7.学会手工挤奶和恰当使用吸奶器或奶泵,避免因手法与吸力不当引起乳房疼痛和损伤。

  哺乳期母亲常见问题的预防和处理

  1.乳胀:产后8小时-4天,乳房可能会膨胀、变硬、疼痛,有热感。这一方面是由于泌乳开始,乳房中有乳汁充盈另一方面是由于乳房内淋巴潴留、静脉充盈和间质水肿所致,一般于产后7天乳腺通畅后症状自然消退。因此,出现乳胀后要进行理疗。用波动电流加脉动磁头,30分/次,2次/。并帮助母亲器械吸吮。

  2.乳管阻塞:乳房的腺组织结构是分叶排列的,每一叶有一导管引流。有时乳管阻塞,使乳汁不能排出,某一叶便会形成一痛性肿块,必须及时理疗,用波动电流加脉动磁头,30分/次,2次/天。以预防发展成乳腺炎和乳房脓肿。继续给婴儿吸吮,帮助将乳房排空。也可将肿块轻轻地向乳晕方向按摩,促使乳管通畅。

  3.乳头痛:乳头痛最常见的原因是婴儿吸吮不当。婴儿没有把足够的乳晕含的母亲常会因疼痛而减少哺乳次数或缩短哺乳时间,婴儿也会因吸吮不当,吃不到足够的奶,这样导致乳汁末能排空而使泌乳量减少,常会因此而导致母乳喂养的失败。正常的哺乳是不会引起乳头疼痛的,有乳头疼痛时必须注意纠正婴儿的吸吮姿势,做到正确含接。

  4.乳头皲裂:婴儿错误的吸吮会损伤乳头皮肤,发生皲裂,损伤的皮肤容易引入细菌,发生感染。发现乳头皲裂后首先要纠正婴儿的吸吮方式,继续喂哺,喂哺时让婴儿先吃无皲裂一侧的乳头。每次喂奶结束后,在乳头上留一滴奶,且在哺乳间隔时尽可能让乳房暴露于空气和阳光下,有助于皮肤的愈合。

  5.乳头内凹或乳头短:"休息"时乳头的长短其实并不重要,婴儿吸吮时是将乳晕和乳头一起拉长在其口中形成一个"长奶头"。因此不必为此而发愁,许多较短的乳头在孕期可发育得较好,在产后经婴儿的吸吮和牵拉更会有所改善。真正的乳头内陷即当你想把乳头拉出时,乳头反陷得更深,此现象临床是很少见的。

  6.乳腺炎和乳房脓肿:乳腺炎和乳房脓肿重在预防。一旦发生乳腺炎,应给予抗生素治疗,以控制感染,用乳腺动力治疗仪治疗以缓解疼痛和加速消炎。如果脓肿形成,则要切开引流。患乳腺炎时,母亲必须尽可能休息。在处理乳房感染时,应将乳汁排尽,如果乳汁淤积在乳房中,单使用抗生素及其他方法也是无助的。此时母亲要继续给婴儿哺乳,这是安全的,不会便婴儿得病。如母亲不想喂乳,则必须用手或吸奶器将奶排出,每天坚持挤多次。

  7.漏奶:喷乳反射活跃的妇女在产后初几周内常会出现漏奶,有的妇女当想到可爱的婴儿时便会漏奶,亦有的妇女为在外工作时出现漏奶而感到窘困。要使漏奶停止是难于做到的,但是一般都会自然停止。有这种情况时,可用一块小毛巾或卫生巾,垫在胸罩内,经常更换。

  哺乳期婴儿常见问题的预防和处理

  1.吐奶和溢奶:新生儿的胃几乎呈水平位,胃的发育还欠健全,特别是喷门部的括约肌比较松,所以当胃部充满乳汁,特别还混有婴儿啼哭或吸吮时吞入的空气时,奶便容易反流出来,出现吐奶和溢奶。预防的方法是在每次喂哺后都应将婴儿竖抱起靠在母亲的肩上,轻拍婴儿背部,使他将胃中的气体吐出来打扼),就可避免吐奶。婴儿躺时应取右侧卧位,并将上半身垫高些。

  2.体重增长缓慢:母乳喂养的婴儿一般不如人工喂养的婴儿胖,但只要体重增长,每周平均在1259左右就是正常的、婴儿并不是越胖越好或增重越快越好越健康。胖并不是健康的标志,相反提示营养过度,我们提倡孩子要长得结实,不要胖。如果增重达不到标准,则要寻找原因,如是喂哺次数太少、时间太短,则应增加喂哺次数和延长喂哺时间;另外还需检查婴儿是否有病。

  3.婴儿拒绝喂哺。这是个重要的问题,要认真寻找原因。先从母亲方面看喂哺的姿势是否正确,是否有足够的信心、耐心和爱心,有没有吃特殊的特别是刺激性的食物,喷射反射是否过强或过弱,有时喷乳反射过强,婴儿来不及吞咽亦会拒捕有时乳房过胀,使婴儿吸乳含接有困难,都应在喂哺前先挤掉一点奶。再从婴儿方面找原因:婴儿是否有鼻塞,口腔内有无鹅口疮,这些部会影响吸吮。如婴儿还有呕吐、腹泻、嗜睡、黄疸等情况,则应详细诊治,采取相应措施。

  4.母乳性黄疸。新生儿在出生后第2一3天会出现皮肤和巩膜的黄染,一般于7一10天自行消退,称"生理性黄疸"。母乳喂养的婴儿中有少数(约1%)在出生后1周末开始出现黄疸,可持续3一10周,黄疸并不严重,除黄疸外,婴儿其他都正常,体重增长亦正常,称母乳性黄疸。这可能与乳汁中存在的某种物质有关,无危害,可持续母乳喂养。但是必须首先确诊黄疸非严重疾病所致。对有母乳性黄疽的婴儿如果暂行喂哺48小时,黄疽会有所消退,胆红素水平会明显降低,再继续哺乳,又会轻度上升,但不超过原先水平。

  母婴有病时的母乳喂养的问题

  1.母亲患病时的母乳喂养。以往,母亲生病就停止母乳喂养,一是怕母亲的病会传给婴儿,二是怕母亲太劳累。现代新的医学观点认为母亲在有病的情况下几乎都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因此在西方一些国家,当哺乳母亲患病需住院时也允许并鼓励把婴儿带进医院,继续其母乳喂养。当然亦需按疾病的程度,疾病对母亲体力的影响,疾病治疗所用药物以及其在乳汁中的浓度和对新生儿的影响等进行全面考虑。乳汁中会含有母亲抵御感染性疾病的抗体,能帮助婴儿增加抵抗力。乳汁中含有的药物浓度,虽有些对婴儿有不良影响,但有一些亦同样有治疗的作用。乳母所患疾病大体上可分3类:

  第一类 急性感染性疾病,如感冒、产褥感染、乳腺炎。这类疾病都是可以继续喂哺的,因为母婴经常密切接触,导致感染的细菌或病毒,在潜伏期时早已与婴儿接触,继续哺乳可使婴儿在母乳中得到相应的抗体。

  第二类  主要脏器疾病,如心、肺、肝、肾等的疾病。主要需考虑疾病的程度和母亲的体力,应听取内科医生的意见。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在非活动期是可以母乳喂养的。现在婴儿出生后都常规注射乙肝疫苗,即使是表面抗原阳性(HbsAg阳性),患者的婴儿亦不会增加感染机会,当然最好加注高效免疫球蛋白。如果是HbeAg阳性(e抗原阳性),由于传染性强,不宜喂哺。

  第三类  其他一般疾病,基本上都可继续喂哺。如果母亲非常不愿意在患病时继续母乳喂养,则需按时将乳汁挤出,使泌乳仍能继续,病愈后仍可继续喂哺。

  2.婴儿有病时的母乳喂养:(1)早产儿、低体重儿母乳中的营养成分更适合末成熟儿的消化吸收,且能提高他们的免疫能力。早产儿由于吸吮能力差或需要接受治疗而不能直接喂哺,母亲应按时将乳汁挤出,至少3小时1次,然后用滴管或小匙喂,并尽量早日试在乳房上喂哺。(2)腹泻、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腹泻和肺炎是乳儿的常见病。母乳喂养儿中这些疾病的发病率比人工喂养儿要低得多,即使患病,其程度亦较轻。婴儿患这些病时更加需要继续母乳喂养。病儿有时可能会拒哺,则母亲需要更大的耐心而且喂得更勤些。发热和腹泻的小儿,需要的水量增加,可用小匙或杯加喂开水或糖盐水,上呼吸道感染时可能因鼻塞不肯吸奶,则要用软棉签轻轻地清除鼻腔内分泌物。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