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期]发热的诊治

中健网 >> 公益行 >> 健康有道大讲堂 2018年12月10日 中健网·健康有道 李晓红
发热是由于各种原因使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排除各种正常生理性因素,如剧烈运动、月经前期等。

一、认识误区

(1)发热主要与感染发炎有关,必须使用抗生素和退热药

(2)发热一定是体温高于正常,体温越高说明病情越重

(3)恐惧、焦虑与紧张心理

(4)低热正常,不用理会

二、什么是发热

发热是由于各种原因使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排除各种正常生理因素,如剧烈运动月经前期等。

正常体温:腋窝  36.2—37.2 ℃; 口腔  36.5—37.5 ℃;直肠  36.9—37.9 ℃ 

三、发热分度

低热  37.3~38℃ ;中等度热  38.1~39 ℃ ;高热   39.1~41 ℃;超高热  41 ℃以上 

四、发热的分期

1.体温上升期:疲乏无力、肌肉酸痛、皮肤苍白、畏寒或寒战等现象。

注意:此时要采取保暖措施,不要行降温措施

2.高温持续期

症状:该期患者皮肤发红并有酷热感,呼吸加快加深,出汗,无寒战。

特点:体温达高峰后保持一定时间,并逐渐下降。 

注意:采用物理或药物方法降温。 

3.体温下降期

症状:大量汗出,皮肤潮湿。 

特点:体温下降至正常水平。 

注意:补充水分及电解质,注意保暖。 

五、发热常见原因

1.感染性: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寄生虫等。

2.非感染性:结缔组织过敏疾病、肿瘤、药物热、吸收热、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系统。

3.法明确病因的发热

六.体格检查

•体温、心率、呼吸频率 

•头颈部 

•肺部及心脏听诊 

•腹部触诊、肾区叩痛 

•皮疹、关节红肿及皮肤软组织感染

辅助检查及意义

1、血液学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等)

血常规:发热时白细胞升高常见于各种细菌感染,炎症,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白细胞减少常见于病毒感染疾病,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等。

降钙素原:它选择性地对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及寄生虫 虫感染有反应,而对无菌性炎症和病毒感染无反应或仅有轻度反应。因此,它在鉴别是细菌性感染与病毒性感染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C-反应蛋白(CRP): 可用于细菌和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一旦发生炎症,CRP水平

即升高,而病毒性感染CRP大都正常。结合前降钙素原更能提高对细菌感染的准确性。

肾功能:指导医用药,避免药物性肝肾损伤,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和有相关基础疾病者。 

2、影像学检查(X线、CT、B超)

X线 胸片:就是胸部的X片 ,经常用于检查肺部、胸廓、心脏等的疾病。用来诊断肺炎,肺部肿瘤,骨折,气胸等。 

胸部CT:胸部的CT是通过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T)对胸部进行检查的一种方法。 

两者区别:胸部CT对病变的诊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CT扫描显示胸部结构的清晰度明显优于胸片; CT对纵隔器官的形态、轮廓、结构及其周围间隙均可清楚显示;胸部CT扫描有利于检出轻微病变和隐蔽部位病变,显示病变特征,特别是对于早期肺癌的确诊有决定性意义,检查质量有保障;胸部CT在胸部健康查体中的价值明显优于X线胸片。

3、其他检查(尿常规、粪常规、心电图等)

尿常规:排除是否尿路感染 

粪常规:排除是否肠道感染 

心电图:发热合并有心肌炎时,心电图会有异常表现 

七、治疗

1、病因治疗

细菌性感染应用有效抗生素;毒感染者可适当用抗病毒性药物;非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处理原发病。 

2.一般治疗

饮食清淡、补充水分、维生素 

3.发热降温措施

降温标准

青壮年患者:一般状态良好,38 ℃~39℃,可给予物理降温,大于39 ℃可药物降温。 

老年患者、婴幼儿孕妇、心功能较差者,体温超过38 ℃~38.5 ℃时,可考虑药物降温 

降温方法

物理降温(酒精擦浴、冰袋、冷水等) 

药物降温(中成药如清开灵颗粒、连花清瘟颗粒、解热镇痛抗炎药萘普生、布洛芬)、激素等) 

八、发热注意事项

1、病因未明确前,慎用或禁用激素降温。 

2、“是药三分毒”药物都有毒副作用 

3、发热是机体对抗炎性反应的体现,轻度的体温升高可提高机体免疫水平,有助于缩短感染病程。

4、长期发热者建议医院就诊 

发热期间

保持口腔与皮肤清洁:长期发热患者,唾液分泌减少,同时由于机体抵抗力低下及维生素缺乏易于引起口腔溃疡,应加强口腔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晨起、睡前、饭后应漱口。

退热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大量出汗,及时拭干汗液和更换衣服,避免着凉。

卧床休息:高热病人由于新陈代谢增快,消耗大而进食少,体质虚弱,应卧床休息,同时减少剧烈活动。 

5.饮食六忌

(1)忌多吃鸡蛋  

鸡蛋所含营养的确丰富,但不宜在发烧期间多吃鸡蛋,这是因为鸡蛋内的蛋白质在体内分解后,会产生一定的额外热量,使机体热量间,增加患者痛苦。  

(2)忌多喝茶 

浓茶会使大脑保持兴奋的状态,且使脉搏加快,血压升高,进而使患者体温升高、烦躁不安。同时,茶叶水会影响药物的分解、吸收,降低药物的疗效。 

(3)忌多喝冷饮 

如果是不洁食物引起的细菌性痢疾传染病导致的发烧,胃肠道功能下降,多喝冷饮会加重病情,甚至使病情恶化而危及生命。 

4)忌多食蜂蜜 

发烧期间应以清热为主,不宜滋补。蜂蜜是益气补中的补品,如果多服用蜂蜜,会使患者内热得不到很好的清理、消除,还容易并发其他病症。 

(5)忌多食辛辣: 

由于体温升高,体内新陈代谢旺盛,在此情况下乱吃姜、蒜、辣椒之类的温热辛辣食品,会以热助热,加重病情,不利于退热与早日康复。 

(6)忌强迫进食 

烧时,往往认为发烧消耗营养,不吃东西那就更不行了。于是,他们强迫进食。其实,这种做法适得其反,不仅不能促进食欲,而且还会倒胃口,甚至引起呕吐、腹泻等,使病情加重。 

九、中医有关发热认识

临床意义:既是许多疾病的症状,又是机体抵抗力强弱的反映

1.症状:

自觉症状:自觉全身或局部发热 、体温检测在正常范围

客观症状:自觉发热体温检测高于正常

2.表现:高热、低热、定时发热、局部发热

3.类型:外感发热、内伤发热

4 病因病机

外感发热:风寒疏表证、风热犯表证、暑湿伤表证、气虚感冒

治法:解表散寒、清热疏风、祛暑解表、益气解表

内伤发热:气虚发热、阴虚发热、血虚发热、血瘀发热、肝郁发热、食积发热

治法:补虚退热、活血退热、解郁退热、消食退热。

5.常用药物介绍

•解表类:柴胡、葛根、豆豉

•清热类:石膏、知母、栀子、地骨皮、青蒿、丹皮、生地、淡竹叶、羚羊角

•解读类:金银花、连翘、菊花、鱼腥草、板蓝根、大青叶、黄连、黄芩、黄柏

•利水类:滑石、车前子

•补益类:西洋参、黄芪、石斛

6.中医治疗发热

特点:有着西药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作用全面,针对性强,没有明显的副作用

中药治疗外感发热,除了即刻退热效应不如西药外,可谓起效快、治疗彻底,不会出现退而复升的现象,尤其在外感发热的治疗中。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