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3期]老年血液病的中医治疗

中健网 >> 公益行 >> 健康有道大讲堂 2013年10月14日 中健网·健康有道 李晓红
李晓红 河北省中医院血液科副主任 教授。 主治: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旦白尿症、营养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各类出血性疾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等;

    一、老年血液病的常见症状

    血液病是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或影响造血系统伴发血液异常改变,以贫血、出血、发热为特征的疾病。造血系统包括血液、骨髓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和淋巴组织,凡涉及造血系统病理、生理,并以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都属于血液病范畴。

    老年血液病的常见症状有:发热、贫血、出血、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骨痛、黄疸、腹胀、皮肤瘙痒、老年造血功能障碍等。

    二、老年造血功能

    1、红细胞与血红蛋白

    (1) 随着年龄增长,红细胞寿命无明显改变。

    (2)红细胞生物学功能降低:对钾离子的运转力、对渗透改变的耐受性比其他人群低。

    2、老年白细胞

    (1)老年白细胞分类没有变化,但数量有下降趋势,且以淋巴细胞降低为主。

    (2)感染所致白细胞反应:老年人感染时白细胞升高反应不如年轻人明显,提示老年人骨髓粒细胞的储备减少。老年人白细胞功能正常。

    (3)老年期淋巴细胞

    3、老年血小板与凝血因子

    (1)老年人血小板计数不减少。

    (2)血小板随年龄增长而逐渐老化。

    (3)衰老的血小板增多。

    (4)老年人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

    4、老年骨髓

    (1)老年人骨髓增生度减退;

    (2)骨髓造血组织的平均百分率,从10岁以下年龄组的78.8%,降至70~79岁组的28.9%。直至60岁以后又再次降低,原因可能与骨质疏松而导致脂肪增多有关。

    5、其他

    (1)血清铁:30岁以上男子的血清铁平均为130ug%,女子为116ug%;71~80岁男子,血清铁平均值已降至75ug%,女子为66ug%,40%超过50岁的男女人群中,平均血清浓度为50ug%。

    (2)血清维生素B12:老年人表现血清维生素B12浓度下降,在3%~7%65岁以上的人群中,血清与红细胞内的叶酸浓度也低于正常(〈3ng/ml)。

    (3)血沉:60岁以上的健康男女人群中,少数表现血沉明显增高。

    4.染色体:有人观察了60岁以上男子组的染色体核型,发现12%~35%的核型中显示Y染色体缺失;反之,在60岁以下的男子组中,Y染色体的缺失率仅占0~5%。23例80岁以上的男性老人中,75%标本中发现有一定数量的45,XO染色体核型的存在。可见,45,XO核型可能是男性老人的特点。

    三、老年常见血液病

    1、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信息 度非常不定的典型“灰区病”,故而是医学领域的主要研究对象。

     (2) MDS是高龄患者中最为常见的恶性血液病,其发病率约为AML的3倍,CLL和 MM的2倍,年龄〉65岁,MDS发病变得 较AML更为常见。

    2、老年白血病

    (1)老年急性白血病:老年组以贫血为首发症状多见。老年人的高白细胞性白血病尤其是M型 患者比青中年更易因脑出血而导致死亡。老年人血管壁腔性增加,易致血管壁损 伤与破裂,这就是老年人急性白血病时易致脑出血的理由。

    (2)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西方国家常见的一种老年白血病,本病以骨髓、淋巴-网状细胞系统以及周围血液中分化良好的淋巴细胞进行性储蓄,最终导致其它器官系统的受累为特征。从免疫学角度看,多数本病的淋巴细胞属于B细胞型。

    (3)毛细胞白血病:目前认为,HC是一种异常的B淋巴细胞。起型隐袭,进展缓慢,脾肿大最为显著,90%以上患者诊断时有脾肿大,巨脾症常见。

    3、老年恶性淋巴瘤

    与霍奇金淋巴瘤不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主要是一种老年病,发病高峰在50岁以后。老年人群中尤以下列亚型为多见。

     (1)小淋巴细胞淋巴瘤

     (2)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4、老年浆细胞病

    浆细胞病也称浆细胞恶液质,多发性骨髓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和原发性淀粉样变性等三类。血清中可出现单株丙种球蛋白,即M蛋白。

    (1)多发性骨髓瘤

    (2)巨球蛋白血症

    (3)淀粉样变性

    (4)意义未明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

    四、老年血液病的中医治疗

    1. 补肾壮阳法:有形寒肢冷,面肢浮肿,自汗,出血轻或无,便溏,腰膝酸软,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脉虚大或沉细。在治疗上以壮阳为主佐以填精。方用右归丸加减。

    2. 滋补肾阴法:证见手足心热,头晕,目眩,口燥咽干,盗汗,大便干,腰膝酸软,舌苔少,脉细数。在治疗上以滋阴为主佐以助阳。方用大菟丝子饮加减。

     3、益气生血法:证见面色不华,心悸气短,头晕乏力,舌质淡 红苔薄,脉儒细。常用方当归补血汤加味。

    4、清热凉血法:方剂——犀角地黄汤。

    5、清热解毒法:方剂——普济消毒饮,贯众、银花、连翘、板蓝根等。

     五、中药防治老年血液病

    1、大菟丝子饮

    方源:《千金方》无比山药丸

    组成:菟丝子、女贞子、枸杞子、制首乌、熟地黄、旱莲草、桑葚子、补骨脂、肉苁蓉、山萸肉。

    功效:补肾阴、滋补肾阳、益精养血。

    方解:阴为阳基,阳为阴统,阴阳互根,共奏补肾。

    临床应用:再障肾阴虚型,对造血干祖细胞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2、保元汤

    方源:明《博爱心鉴》

    组成:黄芪、党参、甘草、肉桂。

    功效:健脾益胃;补气养血。

    方解:元气者,未生之前所固有之气也。不用升降固涩疏泄,但维持固护之,故曰保元。

    临床应用:提高免疫力。升高白细胞。

    3、二至丸

    方源:《博爱心鉴》

    组成:女贞子、墨旱莲。

    功效:补虚损,暖腰膝,壮筋骨,明眼目;补益肝肾,滋阴止血。

    临床应用:用于肝肾阴虚之症,增强免疫、护肝、镇静、抗氧化、耐缺氧。4、六味地黄丸

    方源:《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丹皮。

    功效:滋补肝肾。

    方解:三补三泻,补大于泻。

    临床应用:用于急性白血病,延长缓解期,预防白血病复发。

    药理研究:有增强和平衡免疫作用,并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5、六神丸

    方源:《中国医学大辞典》引雷氏方。

    组成:麝香、牛黄、冰片、珍珠、蟾酥、雄黄。

    功效:解毒、消肿、止痛。

    方解:麝香、冰片开窍利咽,牛黄、珍珠清热镇惊,蟾酥、雄黄解毒杀虫。

    临床应用:用于急慢性白血病。

    药理研究:六神丸高浓度可直接杀伤白血病细胞,在一定浓度下可诱导细胞凋亡。

    6、青黄散

    方源:北京西苑医院(源自宋《证类本草》)

    组成:青黛、雄黄。

    功效:解毒、化瘀,消症积。

    方解:寒热并用,只作散,不入煎,雄黄、青黛比例1:9或5:5,选地道药材。

    临床应用:用于慢粒白血病或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3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药理研究:青黄散能明显诱导HL-60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对正常造血无明显影响。去甲基化作用。

    7、犀角地黄汤

    方源:唐《千金要方》

    组成:犀角(水牛角代)、生地黄、芍药、丹皮。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方解:犀角清心、凉血、解毒为主,配以生地凉血止血,清热养阴;芍药、丹皮能凉血,又散瘀。正如叶天士所说:‘‘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散血之意,一是离经之血残留;更有热与血结成瘀。
临床应用:多种适应症,如白血病、紫癜病等。

    8、归脾汤

    方源:宋《济生方》

    组成:生黄芪、当归、太子参、白术、茯苓、甘草、大枣、龙眼肉、酸枣仁、阿胶、仙鹤草。

    功效:健脾益气,养肝摄血。

    方解:本方以黄芪、太子参、白术、茯苓、甘草、大枣甘温补脾益气;当归、龙眼肉、阿胶养肝摄血;仙鹤草收敛止血。

    临床应用:主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慢性出血症侯。亦可用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9、大黄蛰虫丸

    方源:汉《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蛰虫、桃仁、水蛭、芍药、干地黄、杏仁、甘草、虻虫、蛴螬、黄芩、干漆。

    功效:破血消癥,祛瘀通络。

    方解:本方以虫类药居多,祛瘀消癥力强,尤以蛰虫、水蛭等疗效确切,显著。大黄、桃仁有较好的活血逐瘀通络作用,在破血为主的方剂中,加用和血药(芍药、干地黄)是常用的配伍。

    临床应用:主治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其他骨髓增殖性肿瘤,有一定缩脾作用。

    10、普济消毒饮

    方源:元《东垣试效方》

    组成:黄芩、黄连、陈皮、甘草、玄参、柴胡、桔梗、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僵蚕、升麻。

    功效: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方解:方中重用黄芩、黄连清热泻火,祛上焦头面热毒为君。以牛蒡子、连翘、薄荷、僵蚕辛凉疏散风热为臣。玄参、马勃、板蓝根有加强清解毒之功;配甘草、桔梗以清利咽喉,陈皮理气疏壅,以散邪热郁结,共为佐药。升麻、柴胡疏散风热,并引诸药上达头面,且寓“火郁发之”之意,功兼佐使之用。

    临床应用:用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伴“咽峡炎”、EB病毒感染等。

    六、日常饮食调理

    宜食清淡、营养丰富食物,多吃蔬菜、水果、鸡蛋、红色瘦肉、菌类。日常生活应注意远离油漆、汽油、染发剂、农药;膨化食品、饮料、添加剂;新家具、皮革、放射线。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