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3期]脑中风的防治

中健网 >> 公益行 >> 健康有道大讲堂 2013年08月12日 中健网·健康有道 何立
何立 河北省中医院针灸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河北省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主持省级科研课题2项,编著著作4部,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主治脑血管病(脑梗塞,脑出血等),及其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难治行面神经麻痹,及各种神经痛。

一、概述

1、脑中风现状

    中风——是脑卒中(急脑血管病)的俗称,是指一种急性非外伤性脑局部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的局灶性神经损害(包括: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据世界卒中组织(WSO)报告,全世界每六秒钟就有一人死于脑卒中。全世界每年近600万人死于脑卒中。每年脑卒中的死亡人数比艾滋病结核病疟疾三种病加起来的总死亡人数还要多。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导致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日益增多,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在中国已上升为第一位死亡原因,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与生命。

2、脑卒中的早期症状

    脑卒中的早期症状往往没有受到患者或家属的重视,因而没有紧急送医院,最终延误了治疗。因此,认识脑卒中的早期症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脑卒中早期有哪些症状呢?

    无论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脑卒中,起病突然,对安静或活动时突然发生的下列症状,必须高度警惕,常见的症状有:

    全脑受损害症状:头痛、恶心、呕吐,严重者有不同程度的神志不清:如迷糊或昏迷不醒。局部脑损害症状:脑的某一部位出血或梗死后,出现的症状复杂多样,但常见的主要有:

    (1)偏瘫,即一侧肢体没有力气,有时表现为没有先兆的突然跌倒。(2)偏身感觉障碍,即一侧面部或肢体突然麻木,感觉不舒服。(3)偏盲,即双眼的同一侧看不见东西。(4)失语,即说不出话,或听不懂别人及自己说的话,不理解也写不出以前会读、会写的字句。(5)眩晕伴恶心、呕吐,眩晕即看东西天旋地转或觉自身旋转。(6)复视,即看东西成双影。(7)发音、吞咽困难,说话舌头发笨,饮水呛咳。(8)共济失调,即走路不稳,左右摇晃不定,动作不协调。

3、脑卒中的就医原则

    (1)及早送医

    是指在发现脑卒中的早期征兆后,第一时间到医院寻求诊治,不要有“在家休息一下可能就好了”,“现在不太稳定等好一点再去”等拖延时间的想法,这只能耽误诊治,对患者没有任何益处。即使是晚上,也要看急诊,尽快到医院,不能拖到第二天。

    脑卒中治疗强调一个就医时机,正常脑组织在缺血3小时后就可能出现不可逆变化,6小时后则缺血脑细胞出现坏死。如果脑梗死的病人在3~6小时内施以溶解血栓治疗,就可能在脑细胞没有出现完全梗死之前,恢复氧供和血供,从而恢复全部或部分功能。这是目前惟一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所有怀疑为脑卒中的患者,在发病后应该尽快到具备条件的医院就诊,争取良好治疗时机。脑出血患者更需尽早诊治,以防病情加重,错过手术等治疗时机

    (2)专科诊治

    发生脑卒中后,应该选择有条件提供早期诊断、早期血管评估、早期治疗的医院进行诊疗,由专业的科室医生进行治疗。就诊的医院应该能够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CT检查,有磁共振、脑血管造影仪器设备,具有专业的内外科和放射科医生。在我国现存情况下,应该以三级医院为首选。

    (3)家属积极配合

    进行病史的询问和体格检查,例如:发病时间、发病时的状态、发病后的症状、协助病人检查头颅CT、头颅磁共振、脑电图等。

二、脑中风的发生机制

    1、西医角度看中风

    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是造成脑出血及梗死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是直接原因。分为缺血性脑卒中(血栓型脑梗死、栓子型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2、常用检查办法

    (1)首先应该做头颅CT。在某些地方也把头颅CT更形象地称作“脑扫描”。CT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了解,因为脑动脉堵塞而发生了脑梗死还是脑动脉破裂而出现了脑出血。脑梗死时头颅CT发现在脑组织出现了片状的黑色图像(图1),脑出血时可见在脑组织中出现了白色的团块(图2),一目了然。所以,得了脑卒中,第一要做的检查就是头颅CT。

    (2)有时候还要做头颅核磁共振(MRI)。因为头颅CT灵敏度不够,发现梗塞影像的时间较晚,因此就有必要选择MRI。对于有些特殊部位,譬如小脑和脑干,或微小的梗死。因此,有时候即使做了CT,医生还会给病人做MRI。

    (3)尽管是脑卒中,但还要查心脏。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患脑卒中后心脏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二是因为脑卒中有可能是心脏疾病所致,譬如心房纤颤或其他原因造成心腔内有血凝块,血凝块脱落以后会顺着血流进入脑动脉,造成脑动脉堵塞。所以,患了脑卒中一定要查心脏。医生会根据病情需要安排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能检查脑底动脉环病变的方法包括经颅多普勒超声(TCD)、CT血管成像(CTA)、颈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脑动脉造影(DSA)。

    上图为:心脏、颈部动脉干和脑底动脉环之间的关系,以及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部位。

3、中医对中风的认识

    导源于《黄帝内经》——偏枯:“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风的含义是六淫外邪之一(风、寒、暑、湿、燥、火),“善行而数变 、主动”。此中风不同于老百姓所说“伤风、受风”。

    (1)风:外风肝风内动,中风为风邪所致,风邪多通肝,“风气通于肝”;中风多由情志引起,特别是怒,怒伤肝;“肝主身之筋膜”,手足震颤,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甚或抽搐,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与肝之阴血不足或“肝风内动”有关。

    (2)火: 包括肝火、心火、胃火与阴虚火旺等内生火热。有成于发病之先者,为素蕴火热;有生于既病之后者,即因病而生之火热。

    实火常见原因:情志过激,气郁化火;情志不遂,或忿郁化火,肝郁化火;或劳神过度,五志过极,心火暴甚;饮食失节,嗜欲偏颇,积热内蕴。

    虚火责之阴亏,水不涵木,水不制火,木火生风;则肝阳化风,肝风内动,风火相煽。

    (3)痰:是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产物,其形成与肺、脾、肾、三焦的气化功能失常关系密切。肥、贵人生活优裕,嗜食肥甘,脾之运化不及,聚湿生痰,痰郁化热,阻滞经络,蒙蔽清窍,发为中风。

    (4)瘀:指凝于脉中之血,或溢于脉外的“离经之血”,亦指流行不畅而郁滞之血。瘀血理论在近代日益受到重视,现代则随着对“活血化瘀”方药的深入研究及现代医学理论与技术的应用,确立了其地位。

    (5)虚:指正虚包括肝肾阴虚、脏腑久虚、精血亏虚、气血两虚、元气虚、气虚等等。在中风病机中处于基础的地位。

    中风的发生往往是因正气亏虚,心肝肾等脏阴阳失调、痰阻血瘀,外邪乘虚而入之本虚标实之证。

三、脑中风的常规治疗

1、特异性治疗

    (1)溶栓治疗:发作3h内,推荐r-tPA, 0.9mg/kg静滴,最大剂量90mg;3h以上,可能有效,但不常规推荐。血压≥185/110mmHg,溶栓前应降至更低水平,大于80岁,也可选择溶栓,但需谨慎。

    (2)抗血小板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8h内,推荐使用阿司匹林160~325mg负荷剂量;不推荐应用其它抗血小板药物。

    (3)神经保护剂:胞二磷胆碱:轻微的神经保护效果;依达拉奉、脑活素等。

    (4)其他治疗:国产原研治疗脑中风药物:恩必普----丁苯酞软胶囊、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是我国脑血管病治疗领域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新药。主要作用机制为:改善侧枝循环、重构微循环增加缺血区灌注;保护线粒体,减少神经细胞死亡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线治疗药物,临床试验有安全性好、效率达78.2%。

 2、非特异性治疗

    (1)血压控制:急性脑卒中血压调控应在一周之后,一周之内原则上不降压。血压≤220/120mmHg,一般不降压。

    血压调控的处理原则:积极平稳控制过高的血压,防止降血压过低、过快,否则易导致脑缺血。严密监测血压变化,尤其在降血压治疗过程中。降血压要个体化。降血压过程中,注意保护重要器官。

    (2)血糖控制:血糖>10 mmol/L,应予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血糖<2.8 mmol/L,应予10~20%GS静脉滴注治疗。血糖安全范围 6~11 mmol/L

    (3)颅内压控制:要点为头抬高30°,达到止痛、镇静治疗作用,使用渗透性脱水剂(甘露醇、甘油、高渗盐水等)。主要用到低温疗法和外科降压术。

    高颅压处理的建议脱水治疗,首选甘露醇。不推荐所有脑卒中患者均脱水治疗,如腔隙性脑梗死。脱水治疗无效或早期脑疝者,可寻求外科治疗。

3、并发症治疗

    (1)心脏损害:积极治疗脑血管病。*减轻心脏负荷:避免或慎用增加心脏负担的药物。如避免补液过多过快,尤其是甘露醇。药物治疗:针对性治疗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紊乱或心功能衰竭等。

    (2)吞咽困难:注意进食方式:如坐着进食;以软食、糊状或冻状食物为主;甚至可将食物做成“中药丸”大小,将其置于舌根后部以利于吞咽;食后坐立半小时以上。轻度和中度吞咽困难可用鼻胃管过渡。严重长期吞咽困难,应行胃造瘘。

    (3)尿失禁尿路感染:解小便训练,如每2小时排尿1次。留置尿管,采用小型号,每月更换一次。尿路感染,及时用抗生素,作尿培养加药敏试验,以指导抗生素应用。

    (4)继发性癫痫:偶发:观察,不急于用抗癫药。频繁发作,应正规使用抗癫药;出现癫痫持续状态,按其治疗原则进行处理。卒中后3个月再发者,按癫痫的常规治疗方法进行。

    (5)体温异常:中枢性发热:以物理降温为主,可用冰帽或冰毯等,也可酒精擦浴,必要时给予人工亚冬眠。感染性发热:及时合理使用抗生素和退热剂。

四、脑中风的中医治疗

1、中药

    治疗脑卒中的中药主要分为三部分:活血化瘀类,如:丹参、川芎、水蛭、地龙等;神经保护剂,如:银杏叶、葛根素等;醒脑开窍类,如:麝香、醒脑静等。

    大量试验证明,中药类可以降低血小板聚集、抗凝、改善脑血流量、降低血液粘稠度,活血化瘀、保护神经,对脑中风的治疗有很好疗效,临床应用广泛。

2、针灸与经穴按摩

    (1)针灸治疗: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针灸起源于战国时期,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针灸疗法具有独特的优势,有广泛的适应症,疗效迅速显著,操作方法简便易行,医疗费用经济,极少副作用

    针灸:针刺法和灸法的合称。针刺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

    ①针刺的角度与深度 :角度:针刺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构成的夹角,包括直刺、斜刺、平刺(横刺);深度:针刺的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浅

    ②行针:行针亦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了使之得气,调节针感以及进行补泻而行施的各种针刺手法。得气亦称针感,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

     脑血管壁上分布着丰富的神经,尤其是肽能神经,这些神经的来源主要面神经的蝶蛾神经节、三叉神经的半月神节。

    脑血管面部舒张中枢、三叉神经脑血管系统。其释放的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降钙素相关基因肽等对脑表面侧支循环具有调节作用。

    人中穴分布有三叉神经、面神经分支,因此,针刺人中可通过脑血管面部舒张中枢、三叉神经脑血管系统,促进肽能神经的释放,舒张脑血管,促进侧支循环的开放。

    (3)脑中风---相关穴位

    ①四神聪

    【定位】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4穴。

    【主治】①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痫等神志病证;②目疾。

    ②印堂

    【定位】在额部,当两眉头的中间。

    【主治】①痴呆、痫症、失眠、健忘等神志病证;②头痛、眩晕;③鼻衄、鼻渊;④小儿惊风,产后血晕,子痫。

    ③风池

    【定位】 后项部枕骨下方,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部之间凹陷中。

    【主治】① 镇静安神,治头昏头痛,失眠多;② 头面五官病之要穴,尤以目疾为常用;③ 解热,治感冒发热;④ 降血压;⑤ 祛风通络,治面神经麻痹;⑥ 局部头项强痛。

    ④曲池

    【定位】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鼻衄,牙痛,咽喉肿痛,前臂痛。

    ⑤外关

    【定位】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主治】① 少阳头痛(侧痛);② 治感冒发热;③ 目赤肿痛,耳鸣聋;④ 上肢麻痹。

    ⑥百会

    【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或当头部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主治】①痴呆、中风、失语、瘈疭、失眠、健忘、癫狂痫证、癔病等神志病证;②头风、头痛、眩晕、耳鸣等头面病证;③脱肛、阴挺、胃下垂、肾下垂等气失固摄而致的下陷性病证。

     ⑦足三里

    【定位】犊鼻穴下三寸,胫骨前山脊外一横指处

    【主治】1、胃肠道疾病要穴,用治胃胀、胃痛、嗳气、吞酸、呕吐、呃逆、腹痛、腹泻、便秘、痢疾等症。2、止咳化痰,降气平喘,用治咳嗽气喘等症。3、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降血压治疗高血压病,又能抗休克,升血压。4、镇静、安神,治头昏失眠。5、强壮补虚之要穴。6、头面五官病,常与合谷配用。7、下肢瘫痪之要穴。

    ⑧丰隆

    【定位】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主治】 咳嗽、哮喘、眩晕、精神病、消化不良、下肢麻痹(除痰要穴 )

    ⑨太冲

    【定位】足背,第一、第二跖骨底之间凹陷中。

    【主治】① 疏肝利胆,治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病等;② 镇静降压,治高血压头昏头痛,癫痫抽搐等;③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遗精,遗尿,月经不调等;④ 清肝降火,治肝火上炎引起的头痛,目赤肿痛。

    ⑩中脘

    【定位】脐上4寸

    【主治】 1. 胃病要穴,诸如胃痛,胃胀,吞酸,嗳气,恶心,呕吐等均可应用。2.理气化痰,治咳嗽痰多。

(2)经穴按摩 :又叫穴位按摩、点穴按摩、指针按摩和指针疗法等。它是运用一定手法,作用于经穴,引起应答性反应,达到防治伤病的目的。临床常用的按摩手法为指禅推法:

    动作要领 :用大拇指指端或罗纹面或偏峰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手握成空拳状,四指不着掌面,拇指伸直,食指中节桡侧抵住拇指面或指间关节,使拇指关节活动时起稳定作用。肩关节放松,肩部不要耸起用力,肩部下垂。 上臂肌肉放松,肘部自然下垂,略低于腕部。手腕自然垂屈,不可将腕关节用力屈曲。腕部放松。

    操作要求:1、腕部摆动时,尺侧要低于桡侧,使产生的“力”持续作用于治疗部位上。2、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灵活。3、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4、在拇指端或其罗纹面能吸定的基础上,再练习在腕部摆动时,拇指端作缓慢直线往返移动,即所谓紧推慢移。

    (3)中医治疗

    ①经络导平治疗仪

    功能特点:a.传统中医针灸的穴位治疗:与传统的穴位针灸治疗相结合,采用直流脉冲超高电压(最高3000Vpp),通过经络、穴位,对人体病理经络中的生物电流进行强制性疏导,使人体第三循环系统(经络)的电子运动恢复正常的平衡状态。b.直流脉冲电对人体的治疗作用:在直流脉冲电的作用下,人体产生脑腓肽等物质,具有强烈的镇痛作用。c.直流脉冲电具有提高或降低兴奋性的作用,能提高神经肌肉的紧张度。利用阳极的脱水作用,消除组织炎症。同时能对皮肤进行药物离子导入治疗。d.直流脉冲电对人体穴位的治疗作用:采用中医针灸的治疗原理,疏导经络,调理气血,平衡阴阳

    适应症 :神经系统疾病:小儿脑性瘫痪、偏瘫、截瘫、小儿麻痹后遗症、周围神经损伤(面瘫、臂丛神经损伤、坐骨神经损伤、胫腓神经损伤)、脑发育不良、精神运动发育迟缓、语言发育迟缓、小儿多动症、失眠。运动系统疾病:颈椎病、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及各种疼痛症。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腹泻、便秘。

    ②痉挛肌治疗仪

    功能特点: 可以交替输出波宽与频率均可调的两组脉冲,分别刺激患者的痉挛肌和拮抗肌。通过两组电流的交互抑制使痉挛肌松弛,从而改善部位的功能。

    适应症: 该治疗仪刺激痉挛肌和对抗肌,使二者收缩,治疗痉挛性瘫痪和开展电刺激、电体操。脑血管意外后遗轻度瘫痪、儿童脑性瘫痪、产后引起的痉挛性瘫痪、多发硬化性瘫痪、脑脊髓外伤引起的痉挛性瘫痪等疾病造成的肌张力高的患者,对其缓解症状进行康复治疗。另外,还可以开展电针灸、电体操等。

    ③吞咽言语治疗仪

    功能特点:电极放在患者颈部,通过输出电流,对喉返神经、舌咽神经等与吞咽言语功能相关的神经进行刺激,缓解神经麻痹,促进受损的神经复苏,从而加强吞咽肌群、构音肌群的运动,缓解肌废用性萎缩,加强其功能,改善喉部血流,最大程度的帮助患者实现言语和吞咽功能的恢复与重建。

    适应症:脑中风引起的吞咽困难、言语困难等。

    ④多功能艾灸仪

    功能特点:根据传统艾灸的原理,结合现代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磁疗方法而发明设计的,能够进行温灸、温针灸、隔物灸、发泡灸、化脓灸操作的现代艾灸仪器。多功能艾灸仪将用艾绒制备好的专用艾壮,安置在具有发热元件及磁化装置的艾腔中,将灸头直接用可调整松紧的缚带固定在被灸穴位上,当专用艾壮被加热后,患者的皮肤同时被加热,其汗毛孔舒张,使艾绒的有效成份、挥发物迅速通过穴位经络,直接作用于病灶,从而达到治疗和保健目的,磁疗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适应症:多功能艾灸仪能够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颈椎病、腰间盘突出、肩周炎、静脉炎、末梢神经炎、关节炎、腰腿痛、腹痛、腹泻、扭伤红肿疼痛、面神经麻痹、中风、半身不遂、高血压。内、外、妇、儿、五官科、神经系统、泌尿、内分秘调节仪对减肥、祛癍、美白、调节内分泌、对乳腺增生、乳腺囊性肿瘤、纤维瘤、女性更年期综合症、盆腔炎附件炎痛经、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⑤电脑中频治疗仪

    功能特点:a、集中频,低频物理疗与药物导入及温热疗法等多和治疗功效于一体,发挥综合治疗功效,疗效好,见效快。b、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提高生物膜通透性,吸收水肿,消除炎症,快速镇痛止疼,无副作用。c、改善动脉,静脉和淋巴循环,促进淋巴回流作用,延迟肌肉萎缩。d、被动节律性收缩,患者享受敲击,拍打,按压,揉捏等按摩动作,使正常脉动血流增加86%,是手法按摩所不及。e、创造良好受药环境,靶向给药,局部药物浓度比口服或肌注给药法高20~100倍,超长时间发挥药理作用。f、导入体内的是纯药物离子,不化合物,并且直接进入病灶部位,避免了其它给药途径带来的副作用。

    适应症:软组织损伤;周围神经损伤;骨关节病;坐骨神经痛;腰间盘突出;风湿、类风湿;局部减肥;肩周炎;网球肘;颈椎病、麻木;骨质增生、肿痛;腰疼、腰肌劳损;胃下垂、便秘;偏瘫、肌萎缩;软化瘢痕、粘连;盆腔炎、乳腺炎;肺、肾功能康复;排尿路结石;高血压(一般型);失眠、神经衰弱;面部神经麻痹。

五、脑卒中的康复

    积极有效的康复治疗,对于减轻患者的后遗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住院期间康复治疗开始的具体时间要由医者根据病情病情而定。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开始康复训练的时间不同。脑卒中进行早期康复训练不仅可以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缩短恢复期限,还可以避免各种并发症及误用综合症的发生。脑功能的恢复一般在卒中发生后的前3个月恢复最快。因此康复训练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积极地尽早开始。

1、康复治疗的手段

    主要有运动疗法治疗、作业疗法治疗、言语疗法治疗、文体治疗、物理因子治疗、假肢矫形器使用、康复护理等。

2、脑卒中康复护理

    经过康复工作者的大量实践证明,康复要从疾患发生之时(生命体征平稳)开始,康复必须与治疗同时进行。早期康复可以增加感觉信息的输入,可杜绝或减轻废用综合征的发生,如压疮、肌肉萎缩、关节疼痛和挛缩,可缩短康复疗程。

    良肢位---正确的肢体摆放仰卧位

    尽可能少采用仰卧位,因为这种体位异常活动最强;使偏瘫侧骨盆后旋,患侧下肢外旋,同时也增也加了骶尾部、足跟外侧和外踝处褥疮的发生。作为一种替换体位或者患者需要这种体位时采用。

    良肢位---正确的肢体摆放患侧卧位

    患侧卧位是所有体位中最重要的体位。该体位增加了知觉刺激,并使整个患侧上肢被拉长,从而减少痉挛;另一个明显好处是健手能自由活动。

    良肢位---正确的肢体摆放健侧卧位

    患侧上肢:放松前伸,放于枕头上,高于心脏,肩前伸,肘伸直,腕背伸,五指伸展。患侧下肢:在前稍屈曲放于软枕上,健腿在后自然屈曲。

    床上正确的坐姿

3、偏瘫康复器

    偏瘫康复器是偏瘫患者进行恢复训练的辅助用具,适用于偏瘫患者坐在轮椅内,利用健侧的上肢对患侧上肢或下肢进行被动性的牵拉训练,以增加偏瘫肢体的关节活动度。

    木钉板:改善上肢协调性及进行手眼协调性训练;提高手指抓握及对指能力;提高上肢运动的准确性及改善速度练习。

    功率自行车:(1)适用于下肢关节活动、肌力和协调功能的训练;(2)训练者可根据需要选取合 适的座位;(3)根据需要可有阻尼调节选择,逐步加大训练强度。

    肋木和肩梯:肋木用于上、下肢体关节活动和肌力训练; 坐、站、立训练;平衡及躯干牵伸训练。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肩梯等组合使用。对迟缓性驼背,脊柱侧弯,帕金森氏综合症等前屈姿势进行矫正治疗。肌力、耐力及各种平衡训练。适用于各类原因引起的肩关节活动障碍,如肩周炎、关节炎及关节活动受限患者进行肢体关节活动度的训练。4)脊髓损伤患者不能独立站立时,可借助肋木稳定膝关节进行站立负重训练。5) 肋木在使用过程中,切勿剧烈运动,摇摆晃动。 在使用肋木时,每根横杆的最大受力不大于135kg。使用者在使用肋木训练时,应有护理人员在旁辅助进行。

六、脑中风的危险因素与预防

1、脑中风的预防原则

    一级预防通过干预,远离中风;二级预防通过干预,防止再犯。

    不可治疗的危险因素:年龄(大于50岁者年龄每增加10岁,脑中风危险性增加1倍 )、性别、种族(中国人的中风发病率较西方高)。地理位置(纬度越高,越靠北,中风发生率越高)、 脑中风史(曾经有过中风症状的患者,再发脑中风的机率为正常人4倍)、家族遗传(家族中有中风直系亲属的人,中风机率比没有中风家族史的人增加3倍)。

2、可控的危险因素

    控制高血压;防治糖尿病;戒烟、少酒;保持情绪平稳;防止大便秘结;饮水要充足;坚持体育锻炼;饮食清淡;注意气候变化;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平稳控制血压是防治脑卒中的重要措施:收缩压下降5-6mmHg和/或舒张压下降2-3 mmHg ,脑梗死或脑出血的相对危险度下降40%。

3、高血压的管理

    定期监测血压,坚持服药,ACEI/ARB、CCB为一线用药,尽可能选用长效降压药物,平稳降压,尽量使24小时内血压的波动幅度在20/8mmHg以内,一般高血压人群降压的目标值为<140>

4、控制血糖的方法

    定期检测血糖,以早期发现 血糖异常,严格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合理选用降糖药,血糖目标值:理想(空腹血糖:4.4~6.1 mmol/L;餐后血糖:4.4~ 8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良好(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血糖:≤10.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7.5 %)。

5、心脏病治疗

    应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心脏病,确诊为心脏病的患者,应积极找专科医师治疗,对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可使用华法令抗凝治疗 ,冠心病高危患者也应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150mg/d 。

6、治疗高血脂

    生活方式改变:减少脂肪摄入,选择全谷类食物、水果、蔬菜、各种豆类等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运动,戒烟、限盐、降低血压等,3个月后LDL未达标再进行降脂治疗,他汀类药物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有确切降胆固醇作用的药物。

7、戒烟限酒,戒烟者发生中风的危险性可减少50%。

    戒烟小窍门,想抽烟时可用别的东西代替,如口香糖、瓜子、喝茶等。尽可能让自己忙碌一些闲时可陪家人逛公园、做有氧运动或家务,适量饮用红酒会减少中风的发生,对于从不饮酒的患者,不推荐用饮酒来预防心脑血管病 。

8、合理饮食、控制体重

    少吃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少吃肥肉、动物油、奶油蛋糕、油炸食品,每人每天烹调用油少于半两。选择不饱和脂肪酸多的食物,用橄榄油或菜籽油烹饪,每周吃两次鱼。减少盐的摄入,每日食盐少于6克。

    合理饮食、控制体重:减少胆固醇的摄入。成年人的体重指数(BMI)应控制在<28 或腰>BMI(kg/m2)=体重(Kg)/身高2(m2)

9、阿司匹林的应用

    脑中风高危患者可应用阿司匹林预防中风。最佳剂量为75-150mg/日。

10、穴位按摩(自我保健)

    推荐的穴位:四神聪---手指轻叩法;风池-----指揉法;曲池-----指揉法;中脘-----掌揉法;足三里---指揉法

11、重视中风的先兆征象

    如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昏沉嗜睡、性格反常时,就应采取治疗措施,避免中风的发生。

12、药 膳

    (1)玉米:含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亚油酸的含量高达 60%以上,有助于人体脂肪及胆固醇的正常代谢,可以减少胆固醇在血管中的沉积,从而软化动脉血管。

    (2)西红柿:不仅各种维生素含量比苹果、梨高出2 至4 倍,而且还含维生素一芦丁,它可提高机体氧化能力,消除自由基等体内垃圾保持血管弹性,有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3)苹果:苹果富含多糖果酸及类黄酮、钾及维生素e 和c等营养成分,可使积蓄于体内的脂肪分解,避免过胖,对推迟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发作有明显作用。

    (4)海带: 海带中含有丰富的岩藻多糖、昆布素,这类物质均有类似肝素的活性,既能防止血栓, 又有降胆固醇和脂蛋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5)茶叶:含有茶多酚,能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血脂,缓解血液高凝状态,并增强红细胞弹性,缓解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经常饮茶可以软化动脉血管。

    (6)大蒜:生食大蒜或洋葱 10~15 克,含挥发性辣素,可消除积存在血管中的脂肪,有明显降脂作用,并有增强纤维蛋白活性和抗血管硬化的作用。是主治高血脂症和动脉硬化的良药。

    (7)洋葱:含有一种较强血管扩张作用的前列腺素 a 它能舒张血管,降低血液黏度减少血管 的压力,同时洋葱还含有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和含硫氨基酸,可增强纤 维蛋白溶解的活性,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硬化的功能。

    (8)黑木耳:用水泡发,加入菜肴或蒸食。可降血脂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

    (9)在常规体检的基础上重点检查:1、血脂、血糖、血流变;2、经颅多普勒(TCD);3、双侧颈动脉彩超;4、心脏超声;5、双上肢血压;6、必要时头颅CT。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