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幼儿直肠息肉,唐山市中医院大夫妙手摘除

中健网 >> 医疗圈 >> 医讯 2017年08月18日 中健网·医讯 史爱华
据了解,患者为3岁女孩丽丽(化名)?大便带血半年余,加重伴肿物脱出2个月。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带血,颜色鲜红,量不多,附于大便表面,曾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痔疮”治疗后症状未见好转。而慕名来到唐山市中医医院就诊,经肛门指诊检查后确诊为幼年性直肠息肉,住院后镜下行直肠息肉黏膜切除术,患儿术后状态良好。

  中健网讯 日前,一名3岁患者,在唐山市中医医院成功摘除直肠肉。

  据了解,患者为3岁女孩丽丽(化名)?大便带血半年余,加重伴肿物脱出2个月。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带血,颜色鲜红,量不多,附于大便表面,曾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痔疮”治疗后症状未见好转。而慕名来到唐山市中医医院就诊,经肛门指诊检查后确诊为幼年直肠息肉,住院后镜下行直肠息肉黏膜切除术,患儿术后状态良好。

  唐山市中医医院窥镜室副主任李小海介绍说:幼年性息肉大部分发生在2-10岁的小儿,是小儿便血的最常见原因,因大部分发生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因此多为新鲜血便,可为大便带血或者便后滴血或便纸染血,严重者可出现贫血,患儿一般无明显症状,但如果息肉较大,可因重力作用导致肠套叠肠梗阻、直肠粘膜脱垂等,因此,小儿便血应重视,及时就诊。

   幼年性息肉内镜下所见多呈球形,带蒂,表面可呈结节样或颗粒样,多呈红色,如同草莓,大部分大于1cm,好发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其中直肠最常见,因表面组织脆,易发生浅表糜烂,易出血。幼年性息肉一般单发,但部分患儿也可多发,如息肉数目超过5个,被定义为幼年性息肉病,可恶变。直肠息肉是儿童便血的常见原因,以幼年性息肉多见。息肉生长在肠壁黏膜层,为一个带蒂的肉疙瘩,位置低的息肉,排便时可脱出肛门,犹如一个红色“肉球”。多见于3~6岁儿童。幼年性息肉的便血特点为长期排便终末时出现鲜血,量少,不与粪便混杂,一般无其他伴随症状。结肠、直肠炎所引起的便血,多有腹痛、腹泻、黏液血便等。

  李小海提醒:当患儿出现间歇性无痛性便血时,需及时就诊,及时检查,及时诊断,及时治疗。结肠镜检查是儿童便血的首选检查方法,结肠镜可检查全部大肠,其病因检出率非常高。如果患儿为单发性直肠息肉,可采用肠镜下电凝电切摘除息肉及活检,若为多枚息肉,则应分次治疗。(史爱华、吕嘉俊)

  相关链接:幼年性息肉

  幼年性息肉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一个病理诊断,“幼年性”指息肉的组织类型,即镜下表现为黏膜固有层增生、腺体囊性扩张及炎性细胞浸润,而不是指息肉发生的年龄。它是一种错构瘤,属于非肿瘤性病变,目前认为是由于肠粘膜慢性炎症导致局部肉芽组织增生形成瘤样改变。由于部分腺体扩张形成囊状,内有大量黏液潴留,又称潴留性息肉,因不属于肿瘤性息肉,因而一般认为其不会癌变,但也有报道癌变的,但罕见。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