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前提是继承:坚持中医特色,融纳现代成果

中健网 >> 医疗圈 >> 医讯 2016年01月21日 中健网·医讯 马京雪
中医药学自黄帝“咨于岐伯,作《内经》,以究天人之奥”伊始至今五千余年,随着人们对中医药服务需求的提升和不断出现的新的医学问题的不断出现,古老的中医药学当发挥更大的作用,引领医学领域继续对生命进行不断探索,对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健网讯 中医药学自黄帝“咨于岐伯,作《内经》,以究天人之奥”伊始至今五千余年,随着人们对中医药服务需求的提升和不断出现的新的医学问题的不断出现,古老的中医药学当发挥更大的作用,引领医学领域继续对生命进行不断探索,对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青蒿素获得若贝尔将绝对是中国和中国科学家的骄傲,但是这种方式的研究不是中医药的研究,这种方式研究出来的药物不是对中医药的创新也不可以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这一点是必须要搞明白的。中医药的研究必须在《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传统中医观念认为人与天地相应,不是孤立的存在于自然界,同时受到自然界的气候、时间、空间、地域、天文等因素的影响,所以中医的五脏六腑更多的指的是脏腑的功能状态而并非指的是人体血肉的五脏六腑,但是中医的五脏六腑概念源于古人对于人体解剖的粗略观察是无疑的。在现实中我们也可以观察到不同地域不同环境的人的功能状态是不同的,如冬天天寒地坼,万物蛰藏,人在这个时候代谢率低下睡眠时间比较长,夏天则呈相反状态。再如南方人腠理疏松比较容易出汗而北方人腠理致密不容易出汗等等,这就需要我们在用药的时候有所把握,否则会导致药不胜病或者药物的作用过强而导致疾病,而在现代医学的概念里没有时间空间地域的概念,把人体看成是机械的孤立的状态,这是他们的不同之处。
  中药的研究方式应该在中医传统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研究,换言之就是要根据药物的形、色、气、味、升、降、浮、沉并且结合药物出产的地域、时间、空间、气候等因素综合考虑,采用提取有效成分的研究方式不是中医的研究方式,研究出来的新药也不能称为中药,因为这种方式研究出来的药物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形、色、气、味,作用于人体后对人体的治疗作用与传统的中药饮片是不同的,换言之,这种方式研究出来的药物不具有对人体气机的调节作用,只能在现代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应用,如中药葛根可以解肌发汗,升发阳明经气而葛根素没有这种功效,不能用葛根素去代替葛根,同样葛根也不能代替葛根素。但是中医药学也不能故步自封,夜郎自大,必须在中医经典理论的指导下去审视现代医学成果和科技成果,将这部分成果纳入到中医基本理论中或者在中医经典理论的指导下参考这部分成果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如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的功效,现代研究发现黄芪对于血液病的白细胞降低有治疗作用,当患者出现气虚症状的时候我们在中医经典理论的指导下可以优先考虑应用黄芪进行治疗等,但是我们不能用葛根素的药理作用或者黄芪具有升高白细胞的作用去指导中医的临床治疗和遣药组方,这样的治疗不会取得好的临床疗效,中医临床一定要坚持“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只有这样在中医传统经典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和创新才是具有中医特色的创新。创新的前提是继承,在没有对传统经典做到“如出吾口,如出吾意”时谈创新为时过早。
  “道无术不行,术无道不远”,在保持中医药特色临床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基于中华传统文化指导下的自身修养。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屹立于世界之林固然与其璀璨的文明密不可分,中医药之所以能够流传久远与其基于中华文化的“中、和”密不可分。中华文化对自然界充满敬畏之心,对生命充满无限的尊重,这在古今医家的故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应当学习古人的那种敬天畏地,效法中和的思想,并将这种思想贯穿于人生的修养之中,使得我们的人生境界在学中医,用中医的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升华。一介村医,微末之言,不当之处,敬请斧正,不胜荣幸,感激涕零。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