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副部长自缢事件反思 需要永久式心理救援

中健网 >> 医疗圈 >> 医讯 2009年04月23日 央视网 佚名

  美国的做法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借鉴,美国政府针对在“9.11”恐怖袭击中出现心理问题的市民制订了长达20年的救助计划,纽约市卫生局还建立了世贸中心健康登记系统,每两到三年调查一次,还针对不同类型进行调查。

  如今,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冯翔的离去刺痛了我们的心,同时,这也是在提醒我们,对灾区人们的心理关怀和援助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主持人:

  你看这个冯翔,他参加过心理的咨询,但是这些咨询好像还是没有阻挡他选择离开的道路。

  白岩松:

  我个人首先觉得,每当有一个灾区的干部或者说是一个同胞,突然因为心理问题或者自杀离开了人世间的时候,大家都会立即想到的是心理辅助,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思维,因为想要帮助他们,在心理上帮助他们,仅有心理医生是不够的,它必须有相关的政策,有周围人的更加敏感,以及整个的氛围共同构成这样一个心理的网,仅仅说就靠心理医生我觉得是太难的事情了,更何况在这次灾区重建的时候,我们也要提出这样的一种反问,很多的项目都细化了,但是在灾区重建的过程中我们有心理重建的项目吗?好像没有。

  另外,我们是建了很多的心理咨询的医院,但是都是坐等人们上门来就诊,但是又有多少人,本来他的心理就遇到了很大的问题,你认为所有的人都会主动去医院接诊吗?反而需要走出去,到他们的身边,我觉得这是从心理咨询的角度来说,而且一定得是长线的,我觉得现在一种模式很重要,什么样的模式呢?应该是培养一根又一根的火柴,在灾区去培养一根又一根的火柴,让火柴慢慢地把周围的人群点亮,什么意思呢?仅仅依靠像志愿者一样,到了地方,呆一个月走了,不行,一定要在当地中土生土长的去培养很多过个具有心理救援能力或者心理观察或者咨询能力的人,慢慢培养他们的能力,最后让这样的星星之火去燎原帮助更多的人。

  主持人:

  但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