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创办打工博物馆 想上春晚不想成为王宝强

中健网 >> 医疗圈 >> 医讯 2008年05月12日 凤凰网-京华时报 沈佳音 王鹏

出名后的诱惑

小有名气后的王德志,有机会彻底转型去做演员,但他放弃了。他说,他有自己的价值体系,他要为打工文化建设做点事。但搭档走后,说双口相声的他有些寂寞。

《飘》没能让他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但王德志和几个工友成立的打工青年艺术团却慢慢在打工群体中有了一些名气。

他们经常到工地、工厂、打工子弟学校演出。条件通常很简陋,有时候在露天空地上支起一个话筒架就开说了,演出气氛总是很热烈,观众时哭时笑。

他渐渐懂得哪里才是他的舞台,他的相声是为谁而说。

王德志说,别人总以为打工者只想着挣钱,只喜欢去录像厅看黄片,没有精神追求,不需要文艺。事实上却是打工者的精神需求长期被忽视,被压抑。

因此,他把一些演出时的音像资料捐给了博物馆,其中就有他的获奖节目《飘》,可以供工友们随时欣赏。

随着演出的增多,王德志和搭档李勇也小有名气了。他还如愿在央视的一套、二套、十套等多个节目中做过访谈,表演过节目。搭档李勇很快彻底转型做演员了,上过《命运呼叫转移》这样的热门电影。李勇曾几次拉王德志跟他一起拍电影,但都被婉拒。

“我不想成为王宝强,我就是一个打工者。”

现在王德志是“工友之家”的专职工作人员。“工友之家”旗下除了博物馆,还有5家同心互惠公益商店、1家同心实验学校、1个打工青年艺术团、1个协会、1个中心。

在李勇看来,王德志有不同于他的价值体系,这和王德志的大量读书有关。

王德志喜欢外国文学,《红与黑》曲折的故事情节让他唏嘘不已:“木匠的儿子于连拼尽全力想进入上流社会,但最终还是被一脚踢开,断送了命。”

王德志15平方米的简陋住所里,3个书架上都放满了书,地上还堆了两蛇皮袋的书。其中,有一套完整的《资本论》和《毛泽东选集》。

小学毕业的王德志说:“只要有一本字典,什么书都是可以读通的。理论是很好的武器。”

拍片记录打工生活

北京最热的时候,王德志一个人用DV拍了纪录片《皮村》,记录这个外来人聚居地的生活状态。皮村的旁边就是高档别墅区——最低价700万元一套的格拉斯小镇,月收入2000多元的王德志那段时间就穿梭在皮村和别墅区之间。

没有转型去做专业演员,王德志自导自拍了两部关于打工者在北京工作、生活的影片——《顺利进城》和《皮村》。他后来将这两部电影捐给了博物馆。

2006年8月。王德志拍摄了《顺利进城》,讲述了一个名叫顺利的打工者如何进城不顺利,被城市里形形色色的人骗得身无分文的故事。

去年8月,北京最热的时候,王德志又独自用DV拍了纪录片《皮村》。皮村位于东五环和东六环之间,距离市中心车程40多公里,本地人口一千多人,外地人则有五千多人。

王德志说,皮村是北京非常典型的一个村子,大量流入的外来人口这些年里极大地改变了这个村庄的面貌和生态。皮村可以说是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一个缩影。记录皮村,其实也是在记录打工者的历史。

那个月,他拿着DV,骑着三轮车,顶着炎炎夏日在皮村转悠,让村里人讲述皮村的故事。王德志试图用这些片段拼凑起一段完整的历史。

皮村的东北方向有一个高档别墅区“格拉斯小镇”。在它还没有建好时,王德志曾冒着酷暑,骑了半小时的自行车专程去看过。他甚至上网搜格拉斯小镇的资料,包括价位、名字的含义。“我就是想看看另一种生活是什么样的。”

格拉斯小镇当时的价位是一套400多平方米的别墅最低价700万元。

他后来在《皮村》中调侃说:“打工的朋友们,好好干吧,省吃俭用,几年后,你就可以拥有一平方米属于自己的欧洲别墅。”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