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创办打工博物馆 想上春晚不想成为王宝强

中健网 >> 医疗圈 >> 医讯 2008年05月12日 凤凰网-京华时报 沈佳音 王鹏

王德志说,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也是打工者的三十年。每个人都有历史,都渴望被记录。所以工友们对博物馆都特别支持。昌平有个建筑工地的工人在广播上听说他们筹建博物馆的事后,第二天,30个人一起来到皮村给他们捐赠物品。

31岁的王德志将自己用过的十几张暂住证和一套《打工周刊》捐给了博物馆,他捐献的暂住证是该博物馆收到的第一件展品。

王德志是内蒙古乌兰浩特市一个马场的农民,15年前他来到北京,想成为一个天皇巨星,但很快梦想破灭,成了“北漂”。

他说,博物馆的成立,让他和他所在的打工群体有了进入历史的自豪感。

来京想上春晚

1990年,13岁的王德志跟随父亲第一次进城后,城市的影子一直在他心里。1995年12月,他拿了家里700块钱,买了一张前往北京的火车票。他决定远行,他要上春晚说相声,一举成名,但央视等待他的是武警把守的大门。

打工博物馆里存有很多打工者捐献的书信、日记,从这些东西里可以看到每个打工者当初选择背井离乡时都怀着对城市的憧憬,王德志也不例外。

王德志出生在内蒙古乌兰浩特市科右前旗跃进马场,小时候,他的生活范围一直局限在跃进马场。乌兰浩特的冬天漫长、寒冷,伙伴们都靠喝酒和搓麻将来打发时间,酷爱读书的他整天躲在家里看书。

1990年,13岁的王德志跟随父亲第一次进城。

那是冬天的一天,他跟父亲骑了两个多小时的自行车,翻山越岭到乌兰浩特市办年货。站在最临近城市的一个山头上,王德志看到不远处的上空笼罩着一片灰蒙蒙的云雾。“我觉得那就是城市的颜色,很好看。进城之后,我第一次看见了楼房,那么多的楼房。当时我很纳闷,全是楼房,人住哪里?那时我只知道平房是住人的,以为楼房全都是用来办公的。”18年后,王德志在皮村一间租住的平房里回忆起当初自己的想法,觉得很好笑。

进城后的第二年,王德志便因家境贫寒辍学了,那时他初一才上了一学期,此后喜欢读书的他只好四处找书读,但马场很难找到书。马场有个老人曾经上过私塾,会背四书五经,但不会写,也不懂解释。王德志把他当成宝贝,整天哄着他,让老人给他背书,王德志就在一旁边猜边记。

但这显然满足不了他,城市的影子一直在他心里。他跟身边的伙伴假装开玩笑说:“1997年香港回归时,你就会在电视上看见我了。”

1995年12月,18岁的王德志拿了家里700块钱,偷偷去乌兰浩特买了一张前往北京的火车票。他要上春晚说相声,一举成名。

他觉得只要练两个月就可以上春晚了,然后家人就能从电视上看到他了。因此,一下火车,他就拿着自己写的相声段子信心十足地直奔中央电视台。

央视等待他的是武警把守的大门。他向传达室说明来意后,工作人员愣了一下,说:“今年春晚节目已经敲定了,明年再来吧。”

他愣了一下,在门口转了一圈,还是不甘心,又折回传达室,希望能有人带他进去,但都被拒绝。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