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三国:制定针灸穴位国际标准好处多

中健网 >> 医疗圈 >> 医讯 2006年11月09日 北青网—法制晚报 孙秀萍 沈林 段聪聪

  中国针灸医学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隋唐时代流传到日本和韩国。但随着针灸在国际上的广泛传播,中日韩三国在穴位名称、定位等问题上不太统一的现象越来越明显,阻碍了针灸的进一步发展。11月2日,由世界卫生组织主办、在日本筑波市举行的“经穴部位国际标准化正式会议”上,中日韩等9个国家就针灸中使用的穴位位置制定了世界统一的标准。 专家们普遍认为,有了针灸的国际标准,将进一步推动针灸在世界的传播。

  穴位差别由来已久

  据日本《读卖新闻》2日报道,在这次会议上,到讨论的最后阶段,各国专家围绕6处穴位仍存在争议,会议采用投票表决的形式获得了一致,而未被采用的穴位位置也作为参考被列入附记。据悉,本次确定的标准位置和日本教科书的内容有40处存在差异,这一标准可能带来日本相关教育内容的相应变更。

  在日本提案中,主张把治疗心跳、发高烧的穴位“劳宫”规定为在拇指与中指之间稍微偏下的部分,结果得到了认可。报道说这一穴位在日本完全是按照中国最古老的穴位方法继承至今的,所以得到了赞成。

  世界卫生组织在1989年统一了361个穴位的名称。穴位名称引进了由英文字母和数字相结合的命名方法。2003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在马尼拉召开了第一次国际标准《经穴部位》非正式会议。当时日 中韩三个国家仍有92个穴位虽然名称相同,但位置不同。此后的3年中,中日韩三国的针灸科研、教育、临床专家每年都要召开几次会议讨论。各国专家以科学实验数据和历史文献记载为论据,协商讨论,其中90%以上的穴位定位标准采纳了中国专家的方案。

  引起经穴部位国际争论的根源产生于中国。一种情况是,由于文献传抄错误,传到国外后,被国外医生当成是正确的。第二种情况是,由于古代文献描述不详细,造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第三种情况是,中国大陆内部就有两种不同的说法,而日本和韩国分别遵循了不同的说法,造成分歧。第四种情况是外国人对中文汉字的理解错误,导致他们与中国的分歧。

  中韩观点差别不大

  穴位在东方医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人体脏器的功能和各脏器之间,“气”有很重要的作用。而“气”随着经络流动。穴位指的就是因气流停滞出现问题的部位,也是可以利用针灸治疗的部位。针灸就是通过针刺等方法来调整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功能。早在1979年,世卫组织就已列出宜以针灸治疗的疾病共43种。目前,可以用针灸治疗的病症已经达300种,包括内、外、妇、儿、五官及皮肤各科。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err:标签"内容信息列表_59120"数据源读取错,原因:传递到 left 函数的长度参数无效。] [err:标签"内容带图片的信息列表_59120"数据源读取错,原因:传递到 left 函数的长度参数无效。]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