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5期]"三伏贴"虽火,但不可盲目跟"贴"

中健网 >> 医疗圈 >> 焦点 2016年06月25日 中健网·健康焦点 李可
随着夏至到来,“三伏贴”又进入旺季。冬病夏治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对治疗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风寒湿等冬季常发慢性疾病有显著疗效,很受群众推崇。不过,专家表示,冬病夏治因人而异,并不是人人都适合贴三伏贴,不选择适应症、盲目夸大三伏贴的疗效,还可能加重病情。

  随着夏至到来,“三伏贴”又进入旺季。冬病夏治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对治疗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风寒湿等冬季常发慢疾病有显著疗效,很受群众推崇。不过,专家表示,冬病夏治因人而异,并不是人人都适合贴三伏贴,不选择适应症、盲目夸大三伏贴的疗效,还可能加重病情。

  什么是三伏贴?

  三伏贴即所谓的“天灸”,是将中草药中辛温散寒、解表祛风、温经散寒、化痰平喘等类型的药物研磨成粉,用酒、醋、生姜汁等单独或合成加工后,调制成糊状,药物成分通过皮肤角质层及毛囊、汗腺等吸收入血,随血液循环而发挥作用。

  “三伏贴”之所以能达到防治冬病的目的,是因为伏天人体毛孔张开,在相应穴位贴敷膏药,药物能很好地渗透皮肤,通过刺激穴位和舒通经络,起到固本扶阳和祛除病邪的作用。

  虚寒体质更适合冬病夏治

  中医认为,冬病主要是人体受寒气侵袭容易加重或发作的疾病,如支气管哮喘冠心病类风湿关节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秋冬季节发作明显,这种病的好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一般表现为四肢冰凉、好暖厌寒、易疲倦,中医称阳气不足。

  所谓“冬病夏治”,就是针对冬天易发生的疾病或冬天症状加重的疾病,在病情相对缓解的夏季进行调治补养以达到减缓发作乃至控制的一种调养方法。中医强调“春夏养阳”,夏季三伏天正是阳气最盛,肺脏气血通畅的时候,此时在人体的内外部环境都处于阳气充盛状态的有利条件下因势利导,可以祛除寒邪、蓄养阳气、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力,有利于虚寒性疾病的康复。

  哪些人不适宜贴三伏贴?

  尽管三伏贴适合虚寒型疾病的治疗,但这类患者中也有禁忌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症状严重者、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到了肺气肿阶段的患者,肺结核患者、湿热型胃痛患者都不适合采用三伏贴治疗。

  非虚寒体质的人盲目加入到三伏贴治疗的不在少数。一切属于热性的疾病都不适合用三伏贴疗法。因为该疗法选择的中药都属辛温大热型,若热天再用热药,无异于火上浇油。例如咳喘伴有吐黄痰、咯血、发烧的患者,肺结核活动期伴有咯血的人都不能用三伏贴。

  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有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的疾病,或患有支气管扩张、本身为特殊体质、有接触性皮炎等的患者、阴虚阳亢体质者以及孕妇,都不适宜贴三伏贴。痔疮湿疹类热性病如果“夏治”,用温性药敷贴,还可能加重病情。

  特别要注意的是,儿童普遍阳热之气旺盛,即便是6个月以上的儿童,也不能随便用冬病夏治,只有体质瘦弱、免疫力低下、肺脾不足的才适合。

  贴敷三伏贴期间应注意哪些事项?

  贴敷过程中出现小水泡,不必特殊处理,待其自然吸收,或外涂龙胆紫;若出现较大的水泡,应及时妥善处理,以防感染。

  第一次贴敷的时间不宜太长,尽量不要把皮肤贴出水泡,以免影响以后的治疗。贴敷部位的皮肤如出现红斑、水泡等,应谨慎进行下一次贴敷治疗。可更换腧穴或待皮肤恢复正常后再进行治疗,要注意减少贴敷治疗的时间。久病、体弱、消瘦者,用药量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久,并在贴敷期间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患者在贴敷后不要剧烈运动,避免出汗,尽量避免电扇、空调直吹。患者在贴敷期间的饮食宜清淡,应尽量避免食用寒凉、过咸等有可能减弱药效的食物;应慎食海鲜、牛羊肉等及其他肥甘滋腻之品,以免诱发过敏反应及减弱药效。

  在取下贴敷剂后,可用清水冲洗局部。不宜搓、抓、挠贴敷部位,也不要使用洗浴用品或涂抹其他止痒药物,以免进一步刺激局部皮肤。

  专家提醒:擅自买药敷贴,可能会带来麻烦

  随着冬病夏治越来越火,因为网购省事,不少人也乐意通过网络购买。然而,专家指出,如果没有相关的医学经验和知识,擅自买药敷贴,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首先必须明确的是,三伏贴作为冬病夏治的一种,是一种治疗手段,所以,患者在接受冬病夏治前,首先必须明辨体质,只有虚寒型体质的患者才适合冬病夏治,这需要专业的中医进行辨识。另外,影响敷贴疗效的因素有不少,除了敷贴用药是否合适外,根据个人身体情况辨证选穴,找准穴位敷贴也很重要。如果对疾病的认识及治疗适应症的把握不足,很容易出现不良反应,甚至伤身。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