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的治疗--其它疗法

中健网 >> 疾病库 >> 儿科疾病 >> 小儿抽动症 2006年12月02日 中健网·疾病 佚名

按摩法:用双手拇指指腹按揉双侧内关、神门、灵道、风池、太阳、率谷各1分钟;推小天心,清心经、肝经各300次,分推坎宫10次。

用上法治疗21次,睡眠恢复正常。症状好转,继续治疗10次,基本恢复正常。

针刺法:中医认为,小儿为阳盛之质,肾常不足,故先天肾精亏虚、饮食不节、阳明积热为主要诱发原因。手足阳明经皆布于头面,脑为髓之海,藏精明而寄元神,督统情志及全身功能活动。阳明热盛,化火生风,或精亏髓少,元神失摄,则筋惕肉*,头面抽动,不能自止。肾脉入肺,循喉入咽,故喉中有异常发音。元神无主,故有秽语。临床针刺多分阳明热盛及髓海不足两证。经过针刺可使不同区域的异常脑电图随着症状的减轻而有所改善。似乎可以说明,通过针刺腧穴可作用于脑边缘系统及锥体外系统。

治疗方法:阳明积热型,用清泄阳明法。取穴:内庭、曲池、偏历、四白。 前三穴用提插泻法;四白用雀啄泄法;使针感向下传导。髓海不足型治以滋肾、养心、调督之法。取穴:哑门、廉泉、神门、复溜等穴。神门、复溜用捻转补法,哑门深刺1.5-2寸,上肢出现触电感即出针。廉泉用雀啄手法,使局部出现堵胀感。每日针刺1次,留针30分钟,间隔10分钟运针1次,治疗2周为1疗程。

耳穴贴压法:

主穴:肝、神门、肾、脑。辅穴:脾、胃、皮质下、枕。

随症配穴:头面部抽动明显者加面颊、额;上肢明显者加肩、肘;下肢明显者加膝、髋;躯干抽动明显加胸、腹。

施术:以75%酒精消毒耳廓,取0.6cmX0.6cm胶布,贴1粒王不留行籽压耳。每次取主、辅穴4-6个。根据患儿抽动部位配以相应穴位。两耳同时压籽,并嘱家长协助揉压,至耳廓发热、发胀能忍受为度。每日揉压3次,每次1分钟。每周更换1次,5次为一个疗程。一般治疗2个疗程。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err:标签"内容信息列表_59120"数据源读取错,原因:传递到 left 函数的长度参数无效。] [err:标签"内容带图片的信息列表_59120"数据源读取错,原因:传递到 left 函数的长度参数无效。]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