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K缺乏症

中健网 >> 疾病库 >> 儿科疾病 >> 维生素缺乏 2006年03月01日 中健网·疾病 佚名

  维生素K缺乏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K引起的凝血障碍疾病。临床主要见于新生儿期及婴儿期,发生于前者称新生儿出血症,发生于后者称为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本节仅述后者。本病为婴儿期较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广泛出血倾向,常合并急性颅内出血,若贻误治疗,常导致死亡或神经系统后遗症。近年来,由于对本病认识的提高,预后已有改观。
  维生素K又称凝血维生素,是天然和人工合成维生素K的总称。存在于食物中的称维生素K1,猪肝、黄豆和绿叶食物如( 苜蓿和菠菜 )中含量丰富。人体肠道内细菌合成的称维生素K2,二者均为脂溶性,在肠道吸收,需有胆盐及胰腺酶参与,人工合成的维生素K有维生素K3和维生素K4,均为水溶性维生素。
  病理生理
  肝脏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Ⅹ需要维生素K,因此,统称这些因子为维生素K依赖因子。
  维生素K使存在于肝细胞微粒体内的羧化酶将这些依赖因子前体中的谷氨酸转变为,γ-羧基谷氨酸后,方具有活性。若缺乏维生素K,则维生素K依赖因子前体中的谷氨酸不能进行羧化,因而不能正常地与钙离子结合,影响其凝血活性,临床上出现出血倾向。
  病 因
   (一) 摄入不足
  乳类含维生素K较少,人乳中维生素K含量仅为牛乳中含量的1/4,且母乳喂养婴儿肠道内细菌合成维生素K较少,因此,单纯母乳喂养未添加辅食的婴儿易患本病。此外,小儿生长发育快,对维生素K需要量较大,更易发生摄入不足。
   (二) 吸收障碍
  患肝、胆、胰腺疾病如阻塞性黄疸等及任何原因引起的慢性腹泻等均可影响脂溶性维生素K在肠道内吸收。
   (三) 利用障碍  病毒感染等任何原因损害肝功能,均可造成维生素K依赖因子合成障碍。
   (四) 合成减少  长期口服广谱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因抑制肠道内细菌,致使维生素K合成减少。
   (五) 抗凝药物的应用
  抗凝药物双香豆素能抑制肝脏中的羧化酶,使维生素K依赖因子生成减少。水杨酸是双香豆素降解产物,也具有双香豆素类似作用,故应用大剂量水杨酸盐治疗风湿病时,应补充维生素K。
  临床表现
  多见于3个月以内的婴儿,人乳喂养者占多数,病前多有腹泻、服用广谱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的病史。
  常突然出现自发性出血,如皮肤出血点、瘀斑、皮下血肿,尤以受压部位如背部、腰骶部、臀部多见。常见注射部位出血不止、鼻衄、消化道出血等。
  严重者发生颅内出血,多见蛛网膜下腔、硬膜下出血,脑室、脑实质出血少见。颅内出血可不伴有其它部位出血而单独发生。可出现脑膜刺激征、急性颅内压增高征及血肿压迫脑组织所致神经定位症状。甚至出现脑疝、呼吸衰竭死亡。其它临床症状可有贫血、肝肿大、发热等。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err:标签"内容信息列表_59120"数据源读取错,原因:传递到 left 函数的长度参数无效。] [err:标签"内容带图片的信息列表_59120"数据源读取错,原因:传递到 left 函数的长度参数无效。]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