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八成通过性传播 亚洲面临威胁

中健网 >> 疾病库 >> 传染病 >> 艾滋病 2011年11月28日 北京日报 佚名

1981年,美国发现了世界第一例艾滋病患者;1985年,中国首次报告艾滋病病例。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11月21日发布的年度报告表明,目前全世界有3400万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每年近200万人因艾滋病死亡。我国卫生部统计数字表明,截至今年9月底,累计报告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为42.9万例,加上未发现、未报告的病例,总数估计可达78万例。

从世界第一例艾滋病发现至今,30年来,艾滋病已夺走2500多万人的生命。全球范围内艾滋病疫情形势严峻,潜在的“危险者”似乎就在身边。

发现的感染者只是实际50%

在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前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吴尊友教授获得了中国医药卫生领域著名的非官方奖项——第十二届吴杨奖(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他说,世界各国为艾滋病防治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但一直是希望与失望并存。

30年来防艾工作有3个突出的成绩:第一个是分离艾滋病病毒。1983年,科学家首次从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中分离出了病原体,把它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第二个是研制出诊断试剂。艾滋病从感染到抗体检出这段“窗口期”,传染率非常高,及时有效地监测很重要。现在,除了正规医院用的各项仪器外,还有方便人们快速检测的指血、尿液、唾液诊断试剂;第三个是抗艾滋病药物成了抗病毒药物发展史上进展最迅速的药物,大大减少了感染率、死亡率。就我国来说,2003年开始启动抗病毒治疗时,病人的病死率约40%左右,现在则降到了17%-18%,艾滋病的死亡总体约下降63%,累计治疗病人10多万例。

吴尊友教授说,我国在发现感染者、抗病毒治疗、针对目标人群开展治疗等方面,在全球都做得比较好,但面临的困难也很多,第一个就是歧视。由于歧视,现在发现的感染者比例只是实际感染者的50%,推进抗病毒治疗的速度赶不上疾病发展的速度。现在,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扩大宣传、扩大检测和治疗,最大限度地发现感染者,降低新感染率、减少死亡率。

病毒会逃脱药物攻击

艾滋病病毒很难对付,它会不断地变异,就像打字出了错却没有纠错机制,而且复制很快,每天都可以产生上亿甚至上千亿的新个体,这些特性可以使病毒逃脱药物的攻击。如果只用一种药物,病毒只要有小小的变化就可以存活,甚至还产生抗药性。

自从第一个治疗HIV感染的药物1987年被美国批准上市后,抗艾滋病药物的研发一直是热点,但至今仍未有理想的根治药物。不过,也不必“谈艾色变”,从艾滋病的发展规律看,有相当一部分人感染后10余年里,仍维持相对正常的免疫功能、过着相对正常的生活;在需要抗病毒治疗后,药物可以有效地延缓病情发展,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对已感染者来说,药物治疗是他们终生唯一的救助方式。比如“鸡尾酒疗法”,就可以控制病人体内的病毒,使得病人的免疫系统有机会修复,只是不能清除或治愈疾病。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