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中医养生:何谓与风气相通的肝为风木之脏

中健网 >> 医疗圈 >> 医讯 2018年03月02日 中健网·医讯 王群海
按照传统中医理论而言,春天是肝脏最活跃旺盛的时期,肝为风木之脏,与风气相通,风属阳,阳主动,故《素问》病机十九条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风气内动之因不过虚实两端耳,然实能转虚,虚可挟实。风气内动之病,诸如眩晕、柔痉、颤振、小儿急慢惊风、发搐、痫证等。

  中健网讯 按照传统中医理论而言,春天是肝脏最活跃旺盛的时期,肝为风木之脏,与风气相通,风属阳,阳主动,故《素问》病机十九条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风气内动之因不过虚实两端耳,然实能转虚,虚可挟实。风气内动之病,诸如眩晕、柔痉、颤振、小儿急慢惊风、发搐、痫证等。

  现以《王旭高临证医案·肝风痰火门》为主,参考《临证指南医案》、刘河间等众名医之论而言之。

  一、热(火)极生风 罗国纲论火:“有实火、虚火、湿火、风火、郁火、阴火、五脏火、六腑火、游行不归火。”其诸火皆可生风,亦包括“风火”。河间云:“火本不燔,遇风冽乃焰。”论热极生风之理,一者木本生火生风,二者风能助火。《临证指南医案·肝火》述:“郑氏,巅胀神迷,经脉抽痛,胀闷不欲纳食,一月经期四至,此郁伤气血成病。”本案“经脉抽痛”即郁火(热)动风之症。

  二、肝阳化风 情志郁勃,木气太过而兼火化,故风阳弛张。《王旭高临证医案·肝风痰火门》何案述:“肝风阳气上冒,头左偏痛,连及左目难开。”徐案述:“丧弟悲哀太过,肝阳升动无制。初起病发如狂……”即是此证,然其久则化热或耗阴而转虚。

  三、血虚生风 肝藏血,血虚木失濡养,则燥而生风,故《妇人大全良方·卷三·妇人贼风偏枯方论》言:“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是也。”

  《王旭高临证医案·肝风痰火门》顾案述:“血不养筋,筋脉牵掣,昼日则安,暮夜则发,不能安卧,病在阴经。宜养血以和经脉。”宋案述:“营血内亏,不能涵木,加以恼怒,肝风暗动,不时头昏脚软,防其跌扑。今宜养血熄风。”是其证也。 

  四、阴虚动风 《王旭高临证医案·肝风痰火门》方仁渊按云:“肝之所以生风,由肾水不足灌溉,致木燥火生,火生风气。”如其载施案述:“久遗下虚,肾水不足,肝风暗动,上升则头痛眩晕……法以上熄风阳,下滋肾水……”苏案述:“肝阴久亏,风阳上扰不熄,头顶目珠皆痛……自宜育阴熄风,镇逆宁神。”即是指此。血虚生风与阴虚动风俱指肝肾不足(肝肾同源、精血互生),但血虚侧重在肝,阴虚侧重在肾。 

  五、阳虚风动 张行柏在喻嘉言“阳虚邪害空窍为本”论的基础上,力倡阳虚风动。他言:“阳虚风动者,多由肾阳虚衰,水寒无火,木不得养而风动,或由阳衰痰浊不化,阻滞经脉,与外风相携,引动内风,或因阳损及阴、阴损及阳,阴阳两虚而致虚风内动。”《湖北当代名医传》认为,该风之来,渐而且缓,如冬风刮地而行,阴惨凛冽,其去艰而且难。此说可补孙一奎“阴血不足,少水不能灭盛火”(《医旨绪余·颤振》)之论。 

  六、土薄风动 肝为脾之制脏,脾为肺之承脏,肺为肝之制脏。土薄,一则肝木乘之,二则肺金失养,弱土病金,金不制木,强木(肝)不柔而风动。《临证指南医案·肝风》述:“孙氏,胃虚,肝风内震,呕痰咳逆,头痛眩晕,肢麻,汗出寒热。胃虚痰滞,二陈汤加天麻钩藤。”中虚水湿不化,易生痰湿,故多风挟痰为患。

  此外,《丹溪心法》有“热痰挟风”之论,然痰非风生之因,乃引风尔,故不论。亦有外风引动内风之说,仅供参考。

  概而言之,风生之因全赖木病,宜治肝,因此方仁渊云:“木之生也,栽培在土,滋溉赖水。”土薄则遭强木乘之,风易动于四肢(脾主四肢);水亏则肝木无以生养,或水寒木亦不养,阴不潜阳,虚亢之阳动风。此二者风势有异,不可不鉴。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