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排便习惯改变应警惕结直肠癌

中健网 >> 疾病库 >> 肿瘤 >> 常见肿瘤 >> 大肠癌 2012年02月13日 中健网·肿瘤 佚名
结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在大城市,它已成为恶性肿瘤的“老三”。以上海为例,30年来,病人人数增加了5倍多,而且,年轻人的发病率大幅度上升。

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在大城市,它已成为恶肿瘤的“老三”。以上海为例,30年来,病人人数增加了5倍多,而且,年轻人的发病率大幅度上升。更严峻的情况是,很多人发现结直肠癌时多为晚期,治疗效果欠佳。

大便习惯改变,要警惕

要提高结直肠癌的疗效,关键在于早期发现与治疗。结直肠癌最常见的症状是便血(占48%~68%)和腹痛(占21%~55%),这一般都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另一种症状——大便习惯的改变,由于司空见惯,则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警惕。

事实上,大便习惯的改变(包括腹泻、便秘、便频、腹泻便秘交替)在结直肠癌病人中并非少见,如上海的数据:结直肠癌病人中,出现便频者达28%~50%;而广州的数据显示,腹泻及便频者达15%,以便秘为突出症状者亦时有所见,特别是直肠癌病人,可高达60%。

一般来说,健康人的排便次数为每日1~2次,或1~2日1次,多为成形便或软便;少数人的排便次数可达3日1次,粪便多为半成形或腊肠样硬便。

结直肠癌病人,如果肿瘤刺激肠黏膜导致体液渗出,渗液在肠腔内积存过多而刺激肠道蠕动增加,就会出现腹泻。若肿瘤伴发炎症、坏死并引起肠腔阻塞,则会延长粪便的通过时间,引发便秘。

腹泻或便秘,由肿瘤位置决定

产生腹泻还是便秘,主要与肿瘤在结肠的位置有关。腹部右半侧结肠(包括盲肠、升结肠、部分横结肠)肠腔较宽大,移动性较大,故早期癌症多表现为腹泻(约20%),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而腹部左半侧结肠(包括部分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因其肠腔不如右半侧结肠宽大,且乙状结肠肠腔狭小,又与直肠成锐角相连接,故一旦长有肿瘤,多出现顽固性便秘,也可有便频,容易发生慢性进行性肠梗阻

肿瘤出现在直肠(直肠癌)时,肿瘤表面的溃疡继发感染刺激直肠,会导致便频,每日总想排便,可达十余次,且所排出的粪便变细,带黏液,量也甚少。病人常有排便不尽感。

当然,排便习惯的改变亦常受到饮食质量及种类、多种常用药物、致病微生物感染乃至精神情绪的影响。但排除这些因素而发生持续性、顽固性腹泻(含便频)或便秘者,尤其是那些以前没有肠道症状的人,以及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定期肠镜检查很必要

结直肠癌虽然病因仍然不明确,但是,我们已经掌握了它的发生发展规律,结直肠癌并不是直接从正常的肠粘膜变化而来的,从正常的肠粘膜到肠癌还要经过一个癌前病变阶段,也就是肠息肉阶段,这一阶段大概需要2-7年时间。只要能在这一阶段查出并切除肠息肉,也就能阻断癌变进程,避免癌症的发生。大便潜血拭验、直肠指诊检查和电子肠镜检查是发现肠息肉的可靠手段,电子肠镜还能同时进行肠息肉切除。因此,只要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就能有效地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肠镜检查在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某些特定人群中已列为常规体检项目。对癌症家族成员,既往有肠息肉病的人,经常有胃肠不适症状的人,以及45岁以上的正常成年人要求每年作一次大便潜血拭验和直肠指诊检查,每隔2-3年作一次电子肠镜检查,这样就能够发现绝大部分的结肠癌的癌前病变,还能切除肠息肉,使我们免于结直肠癌的困扰。因此,我们说结直肠癌是可以预防的。

结肠癌可治愈

结直肠癌不再是绝症,经过以手术根治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绝大部分中、早期结直肠癌病人是可以治愈的。我们已经有数百例手术治愈后生存十年以上的例子,甚至还有生存二十年以上的例子。即使是晚期结直肠癌病人仍然还有治愈的可能,多学科综合治疗可使部分过去认为不能手术的晚期病人,肿瘤缩小后再行手术根治;现代腹腔镜微创外科技术治疗结直肠癌,更是极大地减少了创伤,使原来不能耐受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高龄、体质差的病人得以能够接受手术根治。腹腔镜微创技术还可使大部分过去必须切除肛门的低位直肠癌病人,既能根治切除癌症又能保住肛门功能。

总之,结直肠癌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提高对它的认识,定期检查尽早发现并切除肠息肉这一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组织,就可以防止肠癌的发生;重视排便习惯改变和胃肠道症状,早期就诊定期体检,就能早期发现结直肠肿瘤;一旦患上肠癌也不要过于紧张,只要按专科医生的指导,采取以手术根治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就一定能治愈。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