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点血,即可找出大肠癌的早期线索

中健网 >> 疾病库 >> 肿瘤 >> 常见肿瘤 >> 大肠癌 2010年06月29日 中健网·肿瘤 佚名

大肠镜是目前早期筛查大肠癌的有效方法,但很多病人却恐惧大肠镜的检查过程,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医生们正试图寻找另一种方法——只需要抽一点静脉血就能够发现大肠癌早期线索。近日,这一新办法及其所获得的实验证据,已经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并刊登在肿瘤学领域的国际期刊《临床医师肿瘤杂志》上。尽管这种方法距离临床应用尚有一段距离,但《临床医师肿瘤杂志》审稿人认为,上海医生的研究实现了胚胎发生学、肿瘤学和实验胚胎学的多学科间交叉,为认识肿瘤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课题负责人、市六医院副院长秦环龙教授说:“我们相信沿这种思维方式持续研究,就有可能找到大肠癌筛查的新办法。”

医生的新思维来源于发育生物学,也就是研究从受精卵直至成熟个体的发育全过程的科学。在人类发育过程中,有一些蛋白质物质只出现在胚胎、胎儿期,随着胎儿发育,在妈妈临产前,人体会自然启动调控机制,停止这些蛋白质物质的合成和分泌,以确保胎儿发育恰到好处。可随着年龄的增大,在各式各样内外因的累积影响下,某些早已“关闭”的基因会重新激活,重新生成和分泌蛋白。此时,这部分蛋白的生成和分泌很有可能处于“失控”状态。

“这类蛋白虽然与肿瘤组织不一定都具有特定相关,但确实与肿瘤的发生存在内在联系,并且可以视为一种较为常见的肿瘤标志物。这些肿瘤标志物在临床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中都会有重要意义。”秦环龙说。

此次研究发现,在这部分蛋白物质中就有大肠癌的肿瘤标志物。在市六医院妇产科的帮助下,经过严格的伦理程序,研究人员从引产的胎儿中、脐带血中寻找线索,果然得到印证:

在大肠癌筛查中,一些阳性价值较高的肿瘤标志物如CEA(癌胚抗原)在胚胎3—4个月期间出现阳性,在正常成人身上处于较低水平,若肿瘤发生则又会在部分患者体内出现高表达。

六院研究人员试图从蛋白组学、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三个渠道进一步寻找胎源性生物标志物,并且均有收获。参与此研究的马延磊博士介绍,利用蛋白质组学角度,已经找到了大肠癌组织及血清中的一些生物标志物;从代谢组学研究,也已经分析出大肠癌血清特征性的代谢模式。经过临床小样本初步计算,这一代谢物组合模式对于大肠癌的诊断率可以达到93.5%。

目前,大肠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也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据统计,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居于全部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年死亡率为10.25/10万。

“我们的研究目标是,未来只需要取患者少量体液或标本做生化检查,在无创伤的前提下,就能筛选出直径1厘米以下的早期肿瘤。”秦环龙说。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err:标签"内容信息列表_59120"数据源读取错,原因:传递到 left 函数的长度参数无效。] [err:标签"内容带图片的信息列表_59120"数据源读取错,原因:传递到 left 函数的长度参数无效。]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