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性肝病超声诊断探讨

中健网 >> 疾病库 >> 肝病 >> 血吸虫性肝病 2006年12月05日 中健网·疾病 佚名



血吸虫肝病(以下简称肝病)是血吸虫病流行区的一种常见肝病。超声诊断作为首选检查项目,已被广大患者所接受。二维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肝脏形态、内部结构;彩色多普勒可探查肝脏的血流变化。超声检查起到其他任何检查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为此,笔者将近3年诊断为肝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超声诊断肝病时减少误诊和明确病变程度。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B超室2001~2003年9月间,超声诊断为肝病的病例,筛选出102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72例,女350例;年龄14~80岁,平均47岁。

1.2 仪器和方法

1.2.1 仪器 应用ALOKA-1000,HP-IMAGE POINT,GE-L0GIQ-400,探头频率2.5~5.0MHz。

1.2.2 方法 常规灰阶超声多切面扫查,观察肝脏形态及内部结构,测量肝脾大小及门静脉主干内径,以>1.2cm为增宽 [1] 。必要时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血流变化。

1.3 诊断标准 肝急性血吸虫病:可有轻度肝大,肝内有无数散在分布的绿豆、米粒大圆形或椭圆形液化性坏死灶,即急性虫卵结节。超声学上呈微小脓肿型回声,或无明显声像图的特征 [2] 。一般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而确诊。肝慢性血吸虫病又为血吸虫性肝纤维化,可分为:(1)轻度肝纤维化:肝脏外形轻度改变,肝实质较正常肝脏回声增高,肝 内粗大的光点,分布不均,隐约可见肝内高回声的门静脉。(2)中度肝纤维化:肝脏外形明显改变,表面不平,肝包膜轻度增厚,肝内粗大而密集的光点,分布不均,门静脉呈短条状或棒状的高回声,将肝脏分成多个斑块状。(3)重度肝纤维化:肝脏形态失常,肝表面高低不平,呈凹凸状或锯齿状,肝包膜增厚,肝内粗大光点,分布不均。肝脏以高回声为主的强弱不等区,大部分有结节,结节直径多在3~5cm左右。门静脉管壁增厚、回声增强呈网格状或地图状高回声是血吸虫性肝硬化特有的改变,此时肝脏各径线测值均缩小。

2 结果

1022例肝血吸虫病,其中急性3例,慢性1019例;轻度肝纤维化209例(20%),中度肝纤维化412例(40%),重度肝纤维化398例(39%)。轻度肝纤维化中合并门静脉内径增宽20例,脾脏增大59例;中度肝纤维化中合并门静脉内径增宽59例,脾脏增大130例;重度肝纤维化中合并门静脉增宽123例,脾脏增大195例,腹水152例。

[1] 2 下一页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err:标签"内容信息列表_59120"数据源读取错,原因:传递到 left 函数的长度参数无效。] [err:标签"内容带图片的信息列表_59120"数据源读取错,原因:传递到 left 函数的长度参数无效。]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