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期]别被骗,“宿便”实是噱头

中健网 >> 医疗圈 >> 焦点 2015年06月30日 中健网·专题部 刘颖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宿便”这个概念闯入了我们的生活。“排宿便”被各类美容减肥机构、排毒保健产品等当作卖点,近日更有微博声称,在女性45公斤的身体里,约有6公斤的宿便,它会阻碍营养的吸收,压迫小肠绒毛的活力和弹性,导致身材变形,甚至会经血液致病。6公斤的宿便,这可能吗?

  “宿便”纯属卖概念

  近年来,人们从铺天盖地的保健品广告中学到了一个新词——“宿便”,并且被告知,很多疾病是“宿便”引起的,清除了“宿便”人体才能健康。但其实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根本没有“宿便”这个概念。可见“宿便”并不是一个医学上的概念,“宿便”其实是商家和美容机构杜撰出来的营销噱头!从字面上理解,应该是积存在体内时间过长的粪便。

  网络上还曾流传过一个说法,“人类在近20年来,排便量下降了20%,食物的消化速度变慢了90%……人体内有6公斤的宿便。”应该说,现代人排便量下降、食物消化减慢是有事实依据的。随着城市人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的变化,特别是进入速食时代,食物更加精细,膳食纤维摄入减少,蔬菜的补给也没原来充分,所以排便和消化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这恐怕是“宿便”一说的来源,但“6公斤的宿便”有点耸人听闻。这么多的粪便积存只会发生在特发性巨结肠病人身上,这类病人由于结肠特异性改变,会堆积很多大便,且不会觉得胀。正常情况下,人体内是不可能积累这么多粪便的。

  正常人每天排便约150克,如当天没有排出,肠子会逐渐吸收其中的水分,令大便变得干结,重量也减轻到120克左右。即使便秘一周,积攒起来也只有840克。得攒多久,才能有6公斤啊?

  食物吃进口,经4~6小时消化入到结肠,根据个人身体习惯,在不同时间点引发排便反射。只要每天能排便,就不会有残留。得了消化系统疾病,或身体虚弱的人,有可能因便秘一周不排便。但这长时间不排便,人体会非常难受,会寻求其他方法解决便秘,不可能攒到6公斤。

  “宿便”并不是健康杀手,大便暂积存于体内是正常现象。

  错误认识一:宿便会压迫小肠绒毛的活力和弹性?

  这简直是无稽之谈。要知道,食物在运行到结肠被吸收水分之前,都是粥样的物质,和小肠绒毛充分接触,吸收养分。这条微博的作者大概认为食物经过胃,在小肠里就都是粪便样的物质,所以会压迫小肠绒毛。

  错误认识二:粪便发酵、胀气导致酸毒症。

  这样的说法实在搞笑。如果说酸性物质进入血液就算酸毒症,那么随着食物进入肠腔的胃酸早就已经害死人了。事实上小肠中的肠液是碱性的,即使食物发酵产酸,也会被肠液迅速中和,根本不可能堆积酸性物质,更不可能进入血液搞出所谓的酸毒症。

  错误认识三:宿便会改变腹部和脊柱形状,会让身材变形。

  粪便并非如铁一样坚硬,而是柔软的食物残渣集合体。即使粪便碰到了脊柱,也会被脊柱给弄变形了,怎么可能压迫脊柱!腹部肥胖是粪便堆积在腹部所致,更是无稽之谈。真正能在腹部看到胃肠被撑起来的形状,那叫做胃肠型,是一种疾病的表现。而中年男性腹围增大,主要是脂肪堆积在腹部所致,和宿便一点关系都没有。

  常喝“清肠”茶,当心肠子变黑

  千万别随意喝‘清肠’茶排便,当心肠子变黑。这些打着“排毒、清肠、减肥”旗号的药品或保健品,为了达到所谓的快速“排毒”的功效,往往在其中添加某些泻剂或其他化学成分,长期滥用易引起结肠运动功能混乱,患上“结肠黑变病”,严重时导致结肠癌。

  常喝这类“清肠”茶会形成依赖,停用便秘越来越严重。医学上每天排便3次是正常的;一两天排便一次,只要每周达到3次以上,也算正常。

  如担心自己有便秘倾向,想防止宿便,除了多喝水、多吃粗粮和粗纤维食品、多运动外,还可抓住排便的4个黄金时间段:早上起床时,体位变动、身体进入觉醒状态,肠道会产生排便冲动;三餐饭吃完后,也会引起结肠反射,产生排便冲动。

  饮食、运动才是护肠关键

  中药清肠不适用于所有人,决明子、火麻仁等中药虽有排便功效,但不适用于脾胃虚弱者。因此,“千人一方”是中药清肠的大忌。对大多数人而言,调节肠道最关键的方法是调整饮食结构的同时,搭配合理运动。市面上的清肠产品不是人人需要,使用前最好咨询医生。

  生活中坚持以下四点利于肠道健康:1.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燕麦、芹菜、萝卜等;2.坚持适当锻炼,跑步、快走等能促进肠道蠕动;3.养成定时如厕的习惯,不憋着;4.多喝水能滋润肠道,促进排便。

  便秘应急妙招——面条+麻油

  便秘憋得难受怎么办?排不出便时吃点面条,多放点麻油,再加几条菜心,比吃香蕉更管用。“肠胃对油的消化量有限,若摄油量比正常多好几倍,吸收不了的油分便直接进入大肠,起润滑肠道的作用。

  便秘是个综合因素,保持饮食规律,多喝水,多吃水分多的食物,多吃萝卜、冬瓜、面食、玉米等食物,都有助改善单纯的功能性便秘。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