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探讨

中健网 >> 知识库 >> 家庭 >> 青少健康 2008年03月11日 中青在线 伊凡

再看不见欢喜等待父母得孩子,有的只是一双双哭红得眼睛,一张张惆怅的面容,一幕幕令人鼻酸的画面,一个年轻生命突然地殒落,在至亲家人,朋友,师长的心中都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在网路上开始掀起层层波澜.

故事回放:

2月25日安徽省太湖12少年章宇选择在祠堂后自缢身亡,仅留下一封,中透露父母打工离去是导致他自杀的关键因素。章宇是安徽省太湖天台合小五年生,平格和向,在师长眼中也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怎料,在看似平和坚强得外表下,内心早已伤痕累累,毅然决然地选择在开学得第一天结束短暂的生命,经由记者的实际采访,其实,在悲剧发生前,的确是有些许徵兆,跟他一起生活的爷爷懊悔地说: “前几年他寒假作很早就做完了,但次一字不。非常不愿出,只怪我重啊。”跟他亲近得同学也提到:章杨宇曾经说要给大家一个惊喜,但没想到却是这样的结果,这些曾经的预警都被大家以平常心对待而忽略了,徒留不可挽回的悲剧.

针对这则新闻事件我上网查询了相关的论坛文章,网友普遍对这件儿童自杀事件基本是以同情的角度来看待,在宣城论坛中,网友石斧留言:悼念可怜的孩子,太孤独了! 网友陶器也留言: 杨宇 一路走好.希望在天堂里能找到你童年的快乐....很可惜你这么小小年纪怎么就这么想不开呢?除了哀悼,同時我們也聽到了許多呼籲的聲音, 网友石斧再次說:可怜的孩子啊,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如何教育留守儿童,这是当前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严峻的事实,不容回避!沙子也說:留守孩子确实需要全社会来关爱,否则我们的下一代,尤其是农村下一代会出现很严重的社会问题。

今雨来心理健康研究中心林松老师说:从心理角度儿童处在没有成人陪伴的完全分离状态下会体验强烈的生存忧虑,如果长久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与照顾会产生被父母遗弃的心理感受,从而衍生各种心理问题。结束生命是最消极与本能的处理方法,其背后是生命的无力感,并不是所有的留守儿童都会选择极端的方式。慧心老师也提到: 母亲对儿童来说是一个孩子生存意义的重要依据与价值来源,透过母亲,孩子感受到自己生命的定位,再加上对母亲与生俱来的依恋感,是一种共生共死的连结,但此次这个的孩子,十二年来面临一次次与母亲的分开,一次次的求助,一次次的失望,心理上的分离焦虑感与被抛弃感逐渐累积,导致情绪上的抑郁,在极度绝望与求救无门的状态下,而走上绝路。

其实不仅仅是农村才有留守儿童的问题,这也存在许多的城市家庭中,关键加强父母、亲人与留守孩子的情感互动,以及心理咨询的介入、建立支持性的交流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将起到一定的作用。避免孩子把心理问题带入成年期,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的关注。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