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私塾先生朱执中逝世 在传承中创新

中健网 >> 医疗圈 >> 技术 >> 中医项目 >> 名人健康 2009年06月11日 红网 李柏松 叶良颖

  当地习俗让中国传统式教育在这里延续

  南江镇五角村至今仍保留着婚丧嫁娶红白喜事要应酬、写对联、做祭文等许多传统习俗,朱执中老先生本人生前也是地方上德高望重的应酬先生(指地方上办红白喜事或祭祀时唱礼、主持仪式、撰写挽联、文帐和讣告的人),古文功底很好自不必说,而且还担任过族长。40多年来,朱老先生每年只招收十多名学生,但他的学生基本上都达到“学习传统文化,竭其力,致其事,言而有信,和睦四乡”的目的,进一步淳化了民风民俗,而优良的民风民俗又使得更多的学生前来五峰私塾就读,逐渐形成了良性循环。

  私塾收费以自愿为主,标准十分低

  五峰私塾收费标准相当低,一般每生每月收30元,加一斤米。虽然钱不多,朱老先生从没有放松对孩子的教学。多年来,他一直严格要求着每一个孩子,不仅每天都要求学生背诵、默写、写字、作文、作诗,规规矩矩,而且保证从元月二十九开学到十二月初几才放假,从不间断上课,不是特殊缘故不能请假。

  社会各界也对朱执中老先生的“五峰私塾”非常关注。2003年11月3日,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以《中国最后的私塾》为题对朱执中老先生进行了专访,其他各家中央、省、市媒体也都纷纷进行了专题报道。2003年底,朱先生因年事已高“实在教不动了”,宣布闭馆,此事当时引起海内外舆论轰动,关于私塾是非功过的争论也一时沸沸扬扬,这个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原生态意义上的私塾”似乎因此而消亡。

  蜕变,来自创新

  中国私塾的争论无非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认为私塾是封建文化的产物,知识内容陈旧过时,教学方式方法落后,不再适应社会需求,不宜继续提倡;另一方面认为私塾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传授的是中华文明的精粹,在当前教育产业化、功利化的情形下有利于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就在这些争论声中,一位叫张志勇的外地人接过朱执中老先生手中的教鞭,将五峰私塾改名为“考亭科教五峰新私塾”,将这一事业传承下来。

  张志勇是福建省建阳市人,1988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物理专业,在上海执教多年。他看到《湖南日报》报道五峰私塾后来到平江县,还带来了大批书籍和电脑、摄像机、刻录机、传真机等新玩意,连6岁的儿子张宇杰也一起带来了,在平江县南江镇一呆就是5年。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