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巨超:悬壶济世 妙手仁心

中健网 >> 公益行 >> 榜样的力量 2017年05月19日 中健网·榜样的力量 张军霞
在晋州市有这样一位医生:他用一双妙手,治愈了无数被痛苦折磨的病人;他有一颗仁爱之心,无私的向患者送去春天般的温暖;他刻苦钻研,在骨科医疗技术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创新。悬壶济世,是他职业的特点;医者仁心,是他人生的信条。他将自己的学术高度,转变成妙手回春的本领,把医者恒德当成了自己的信念。他对待病患如同亲友,看待名利如同云烟,他就是晋州市中医院的骨科主任刘巨超。

  在晋州市有这样一位医生:他用一双妙手,治愈了无数被痛苦折磨的病人;他有一颗仁爱之心,无私的向患者送去春天般的温暖;他刻苦钻研,在骨科医疗技术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创新。悬壶济世,是他职业的特点;医者仁心,是他人生的信条。他将自己的学术高度,转变成妙手回春的本领,把医者恒德当成了自己的信念。他对待病患如同亲友,看待名利如同云烟,他就是晋州市中医院的骨科主任刘巨超。

  百折不回执着踏上学医路

  1961年10月,刘巨超出生在晋州市东张村一个富裕的家庭里。他的曾祖父是一位爱国人士,在抗日战争时期,曾冒死救下本村七名共产党员,听着这些故事长大的刘巨超从小就立下了服务民众报效国家的志向。

  十三岁那年,一向身体健康的奶奶突然半身瘫痪了,眼歪嘴斜,连说话都很困难。后来请到了当地的名医陈瑞生来家针灸。陈瑞生为人态度随和,一点也没有名医的架子。每次来为奶奶诊治,刘巨超都在旁边观看,看他眼疾手快地将银针上下扎捻,不久,奶奶竟然慢慢能下床走路、开口说话了。是医生还是神仙?从此,从医的想在他幼小的心灵扎下了根。

  然而,受“文革”的冲击,刘巨超家因为出身关系,任何机遇都与他无缘。在那些日子里,刘巨超含着泪水生活,为糊口他学过砖瓦匠和木工,直到现在,老家还在用着他当年做的饭桌。

  1977年恢复高考,看到别的有志青年都在跃跃欲试,刘巨超也想圆自己的学医梦,但是他不知道自己的身份有没有后遗症,只是暗地里偷偷的看书学习,直到政策明朗,于1979年考入石家庄地区卫生学校。如同是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博采众长勤奋学得岐黄术

  进入自己心爱的学校,刘巨超有种脱胎换骨的感觉。他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如饥似渴的学习着,从阴阳五行到辩证论治,从解剖生理到临床实验,他像一株茁壮成长的小树,不知疲倦地、勤奋地吮吸着医学花株中的甘霖。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三年实习的时候,刘巨超已熟练地掌握了丰富的医疗理论知识,一些简单的病症他已能单独处理。1982年,卫生学校毕业后,刘巨超被分到晋县中医院工作。他虚心向老中医学习经验,和新伙伴探讨问题,案头上总放有《伤寒》、《金匮》、《温病》、《金鉴》等中医典籍。一些常见的病症,他治疗起来得心应手。

  1983年春天,医院派刘巨超到湖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进修。一天,老师有事不在,一个下巴脱位的男子来求医,他按照书上学来的五步法帮其复位,反复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正当他面对痛苦的病人一筹莫展之时,老中医回来了,只见她托住病人的下巴,只拉拽了几下就复位了!自此以后,刘巨超明白了光靠书本上的知识远远不够,要多实践才能掌握真本领。在工作之余,刘巨超还注重理论联系临床,陆续创新研制出了“理伤续筋丹”、“理伤接骨灵”、“消肿神液”、“骨刺效灵胶囊”等多种中药制剂,不仅有效地为患者减轻了病痛,还为医院增加了经济效益。

  1994年,中医院派遣他到省三院骨科进修。在那里,他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积极实践,以提高自己的诊治技能,圆满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回到单位后,在院领导的支持下,逐步更新了设备,创建了现代化手术室,在晋州市率先独立开展了腰椎间盘摘除术、带血管皮瓣转移术、带锁髓内钉固定术,并成功完成了脊柱骨折、脱位的椎弓根钉内固定、椎体成型、股骨头置换、膝关节表面置换、神经血管吻合等骨科高难度手术,使晋州市骨科技术在周围县市名列前茅,为晋州骨科及中医院赢得了荣誉。

  1999年,中医院骨科正式独立出来,刘巨超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每天他来往于门诊、病房、手术室,在诊治伤病之余,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和同事一起撰写的《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72例》、《尺骨鹰嘴骨折四种固定法的比较与选择》、《睡眠中仰卧位小重量后伸牵引治疗颈椎病》等十几篇论文,分别刊登于《中国骨伤》、《中医正骨》、《颈腰疼杂志》等十几种国家核心期刊杂志上。

  精益求精解除病人痛和苦

  在湖南进修时,一个八岁的小孩肱骨踝上骨折前来就医。按照传统接骨原则,儿童发育不完全,不能内翻,否则会损伤提携角,造成儿童手臂畸形。当时,几名医生按传统方法试了几次都不能复位。听着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叫声,看着家长心疼的泪水,刘巨超忍不住走上前去,仔细观看X片,反复斟酌,他请示老师:“是不是肌肉或肌腱绊住骨折端,如果我们先轻度内翻,再加大力度外翻,是否能复位。”老师看着这个胆大心细的学生,略一沉思,这种办法倒符合病人实际情况,可以一试。在助手对抗牵引下,首先前臂内翻再外翻,外翻力大于内翻力,纠正侧方移位,最后纠正前后移位,然后外固定,经手法整复小孩的手臂复位如初!他的疗法得到了骨科主任的嘉许:“你这是反向思维,不拘泥于传统,敢于突破传统固有模式,可以叫'内翻复位法',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治疗股骨骨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西医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中医应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刘巨超查阅了大量的书籍资料,询问了大量病人和医生,决定取中西之所长开展治疗。根据骨伤治疗的不同时期分别给予活血化瘀、接骨续筋等功效中药煎剂。同时,改良布朗式牵引架,在牵引的作用下,两天后膝关节就能做屈伸功能锻炼,使关节僵直机率大大降低。他为此撰写了论文《改良式布朗式架治疗股骨干骨折》获省级优秀论文奖,《改良式布朗式架治疗股骨干骨折的应用》获石家庄地区医学论文二等奖。

  针对腰椎摔伤病患,刘巨超和同事们查阅文献、反复试验,终于研制出可拆装的硬质塑料过伸夹板,解决了固定迅速、不易变形、且有效避免了石膏背心沉重和透气差的问题,还可随时拆开进行功能锻炼。1990年9月,他们研制的“脊柱康复外固定器”获首届中国中医药文化博览会神农杯优秀奖。同年12月, “胸腰椎过伸外固定器的研制及临床应用”获河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1991年12月,此项科研成果获省科委科技进步四等奖。

  跟骨骨折占足部骨折的60%,致残率高达20%~30%。刘巨超和同事们研制出的“挤压端提整复器”,大大提高了整复动力和效果,降低了手法整复的难度。该项目于1998年4月获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三等奖。

  医者仁心筑就大爱无字碑

  家住晋州西关年逾八十岁的周老太太,患半身不遂,下颌肌肉无力,关节囊松驰,频繁脱臼。那时候,只要家属一个电话,不论什么时间,也不论正在做什么,刘巨超就会立即赶过去给老人复位。有一次刘巨超到省医大学习,老人脱臼复发,家人找来几个骨伤医生都不能令其复位。一直到四天后刘巨超从省城回来,才帮老人解除了病痛煎熬。这之后,他每次出门前都要先去问候老人,并尽量缩短自己的行程。他这样上门热忱服务直至两年后老人离世。刘巨超忘我的奉献精神和患者至上的从医原则,让他从一名普通医师成长为一名群众交口称赞的名医。

  城南一家造纸厂的老板发着高烧被家属抬来。原来病人因发热腹痛曾到省级医院住院半月,症状稍微有些减轻就出了院,但病因一直未能查清。于是刘巨超查资料,请会诊,反复研究,最后拟诊为髂窝脓肿。盛夏时节,患者因病程拖的较长,经B超检查,患者大腿近端外侧、远端内侧及膝关节下前内侧均有脓液。刘巨超在以上部位逐个切开引流,并每天为他清理创面、换药。时值盛夏,每次换完药,刘巨超就像从水里涝出来似的,里外的衣服都被汗水湿透。恶臭还熏得他常常吃不下饭,身上的臭味怎么洗都去不掉,对此,刘巨超没有一丝懈怠和怨言。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两个多月。

  一名纺织女工被工友抬进医院,刘巨超拿起银针在病人脚面上行针,腰腿部按摩,半个小时后病人自己走出医院,原来是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宿村八岁男孩摔倒,左臂不能动,被家人抱到医院,刘巨超诊断为桡骨小头半脱位,用手法整复,孩子立即破啼为笑;他随身携带着银针,随时随地为碰上的病患解除痛苦……能手法治疗的就不做手术,能针灸解决的就不让病人吃药、打针、输液,刘巨超就是这样一个人,能为病人省的钱,他会悄悄地为病人省去,能不让病人花的钱,他决不让病人掏。

  一名好医生,一定兼具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技,二者相辅相成。刘巨超用自己执着的行动,树立了医德与医术两座高峰,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和敬仰,在患者心目中筑起了一座熠熠闪光的无字丰碑。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