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3期]产后抑郁自杀事件频发 它有多严重

中健网 >> 医疗圈 >> 焦点 2017年01月11日 中健网·健康焦点
近日,一条“一母亲抱两年幼孩子跳楼自杀”的消息引发全国关注。因产后抑郁并遭家暴,1月6日晚上20时许,在湖南湘潭岳塘区纳帕溪谷小区,一位患产后抑郁的母亲携两个年幼的孩子从13楼跳下,女子和2岁多的孩子当场死亡,只有几个月的幼儿送医治疗后身亡。产后抑郁有多可怕?年纪轻轻的她,为什么要选择以与一双儿女一起结束生命的决绝方式,离开这个世界?专家表示,严重产后抑郁可能出现“扩大性自杀”不仅伤害自己,也会伤害他人。

  近日,一条“一母亲抱两年幼孩子跳楼自杀”的消息引发全国关注。因产后抑郁并遭家暴,1月6日晚上20时许,在湖南湘潭岳塘区纳帕溪谷小区,一位患产后抑郁的母亲携两个年幼的孩子从13楼跳下,女子和2岁多的孩子当场死亡,只有几个月的幼儿送医治疗后身亡。产后抑郁有多可怕?年纪轻轻的她,为什么要选择以与一双儿女一起结束生命的决绝方式,离开这个世界?专家表示,严重产后抑郁可能出现“扩大性自杀”不仅伤害自己,也会伤害他人。

  产后6周内最易抑郁 二胎妈妈抑郁概率更高

  据相关资料统计,有80%-90%的女性会在产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一般来说,产后抑郁往往发生在产后6周以内,其中大多数能自行缓解,大约有10%左右的比例会持续到6周以后。

  有医生表示,自从二胎政策放开后,高龄二胎妈妈产后抑郁的发生率,要比头胎年轻妈妈增加1.5倍左右。此外,如果生第一胎时已有过抑郁表现,那么二胎后往往容易继续抑郁。

  生二胎的女性中不少又是高龄产妇,且不论二胎产妇生理激素水平相较头胎时更加明显的变化,单就因为年龄的增高,面临的风险增多,她们对分娩的过程就可能更加害怕和恐惧,更容易产生紧张、焦虑心理;另外二胎产妇在精力、体力等方面相比年轻产妇更加欠缺,更容易诱发低落、烦躁情绪。

  除开这些源自自身的因素,二胎家庭所面临的各方面问题确实更多更复杂,如二胎的养育、二胎和头胎之间如何相处等,都会影响产妇情绪。还有,二胎产妇家庭中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也都会随之发生微妙的改变,有些家庭对头胎视若珍宝,二胎就淡漠很多,有些爷爷奶奶会觉得,已经帮你们带过一胎了,没有义务再带一胎。医生表示,对于敏感的产妇来说,基于各方面的变化,家属稍稍不关心,就能引起产后抑郁;另外生孩子、养孩子的成本急剧上涨,二胎产妇的家庭经济条件变得紧张,生活质量的下降,也就更容易诱发孕妇产后抑郁。

  别小看家庭琐事!它们有可能压垮产后抑郁症患者

  湖南湘潭那位年轻产妇留下的遗书中,密密麻麻、近乎琐碎地诉说了一些常见的家庭不和谐琐事,如夫妻三观不合、做了全职太太后心理失衡、老公家暴、公婆不体谅,等等。不少人都认为是生活中的琐事,根本犯不着为这些结束自己和孩子的生命。然而,可能就是这些方方面面的因素综合起来,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其实大部分产妇都会有抑郁情绪,只是轻重度不同。这和女性生产后体内激素水平迅速变化,让大脑产生快乐感的神经递质如五羟色胺等分泌下降有关。这时,女性就会格外敏感、善感,如果再加上一些负性刺激,比如体型变差、宝宝吵闹、丈夫不体贴、家人不支持等等,就很容易发生产后抑郁。

  处在不和睦家庭里的产妇,产后缺乏社会支持系统,往往会有抑郁情绪。如果女性在孕期及产后六个月内经历重大生活事件,如离婚、失业、亲人死亡等,产后抑郁的发生率更会增加六倍以上。

  总结,有几个高危因素容易导致产后抑郁发生--

  1.产妇曾经有过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史,或是有家族史;2.缺乏家庭支持;3.曾有家暴经历(包括童年期);4.经济条件差;5.生产过程不顺利;6.孩子的出生不被期望;7.产妇在每个月的月经前期,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心理和生理波动,称之为“月经前期综合征”。

  医生提醒,产后抑郁往往不是一蹴而就,它会有一些早期征兆,比如产后突然变得沉默寡言,容易伤感,动不动就流眼泪,或是变得敏感、爱发脾气等。家属要多关心产后妈妈,注意她们出现情绪性格上的变化,及早识别,将产后抑郁的苗头扼杀在萌芽之中。

  产后妈妈出现抑郁症状后,家人该怎么做?

  产妇生产后体内激素变化是无法改变的,这时候尤其需要家人的关怀与呵护。那么,家人具体能做什么?

  丈夫要多呵护多做家务

  丈夫在这个时间段一定要多陪伴、关心妻子,可以多主动做做家务,多听妻子发发牢骚,多说些甜言蜜语,多帮妻子解决些实际困难。

  最好由亲妈陪伴产妇

  如果有条件的话,让亲妈在产后陪伴产妇比婆婆陪伴要好,毕竟母女之间有话可以直说,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芥蒂。

  要对产妇尽量宽容

  产后六个月到一年,家人即使因为产妇的情绪受点委屈,也要对其尽量宽容,更不能对产妇有比平时更为苛刻的要求。

  多鼓励产妇实现自我价值

  家人除了要定期陪同来做心理干预和治疗,还要随时观察患者需要,不要让她们过度劳累,同时要鼓励她们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及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让她们感知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