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暖宝取暖 糖尿病人需防 “低温烫伤”

中健网 >> 医疗圈 >> 医讯 2014年12月01日 中健网·医讯 史爱华
冬季来临,气候寒冷,热水袋、手炉、暖宝宝等取暖设备相继登场,但由此造成的低温烫伤更是常见。在此,提醒市民,舒适的环境也可能危机四伏,要防微杜渐,当心低温烫伤,尤其是糖尿病人更应谨慎使用这些暖冬装备。

    中健网讯 冬季来临,气候寒冷,热水袋、手炉、暖宝宝等取暖设备相继登场,但由此造成的低温烫伤更是常见。在此,提醒市民,舒适的环境也可能危机四伏,要防微杜渐,当心低温烫伤,尤其是糖尿病人更应谨慎使用这些暖冬装备。


    所谓“低温烫伤”,就是较长时间接触温度并不是很高的热源所致烫伤。在一般情况下,接触温度超过45℃的热源才可导致人体正常皮肤烫伤,但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取暖设备和理疗设备的温度虽然不高,如果接触时间很长亦可导致皮肤烫伤。


    低温烫伤有何特点?唐山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一病区中医学博士刘颖介绍,皮肤、皮下组织的损伤程度,主要取决于温度及热力作用时间。一般认为,造成人体正常皮肤损伤的温度阈值为45℃,热能越高,作用时间越长,组织损伤越重。较低的温度为什么也会导致烫伤呢? 刘颖介绍称,首先,人体局部与高于体温但低于45℃的致热源接触时不会产生明显的痛觉; 如果长时间接触,则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会因适应而麻痹,而痛觉正是人体最重要的保护机制之一。其次,相对低热的持续作用,虽温差小,但表层组织脱水缓慢,热容量大,向深部组织传导的热量多,使深部组织的热损伤逐渐累加。最后,流动的血液本来能够带走热量而有效防止热能蓄积,如果局部长时间与致热源接触,尤其同时受压,就妨碍了局部血液流动,容易使热能蓄积起来而导致局部组织损伤。


    同时,刘颖还特别提醒,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感觉神经病变,痛觉及温度觉减退,甚至丧失,失去自我保护的功能,同时,糖尿病患者多存在局部微循环障碍,动脉血供降低,仅可维持完整皮肤保护下的组织生存,一旦发生损伤和感染,这些组织常不能做出适当的反应,造成创面难以愈合。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糖尿病患者,由于局部微循环病变,血液循环障碍,皮肤散热功能减退,即使在正常人不致烫伤的温度,因热消散率差,导致热积聚,也会引起组织损伤。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控制好血糖的前提下,不应长时间接触热源,需要短暂取暖时,不要使皮肤直接接触热源,适当用衣物阻隔,需要热水洗脚时,最好由家人帮助试水温,水温以37℃为宜。


    低温烫伤虽与高温烫伤不同,但同样需要及时处理。刘颖提醒,发生烫伤后,如果烫伤范围很小,只是皮肤稍微有点发红,可在冷敷后抹点酒精,包上消毒纱布,用绷带缠好。如果烫伤部位已经起泡或是脱皮,就不宜再自己进行包裹,应保持开放状态,在未经消毒的情况下,不要轻易挑破水泡,应咨询医生后再进行处理。不要再烫伤部位涂抹牙膏或者酱油等,这些物品未经消毒处理,很容易造成感染。之所以低温烫伤的创面出现水泡,是因为此类烫伤的初期损伤比较浅,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使致伤因素未被发现而继续起作用,热能继续蓄积并进一步损伤真皮深层及皮下组织,早已形成的水泡依然存在,这就是低热烫伤常伴有水泡的道理。由于低温烫伤的严重程度很难判断,所以还是建议患者在发生烫伤后第一时间去医院就诊,寻找最佳的治疗途径。糖尿病患者发生低温烫伤后,更应及时寻求医生帮助,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不良后果。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