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3期]"珍珠"存胃,还敢喝珍珠奶茶?

中健网 >> 医疗圈 >> 焦点 2015年10月12日 中健网·健康焦点 李可
这两天,不少人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一张CT图像。图像上附带的文字称CT显示胃部有密集的白色点点,称这是“珍珠奶茶中的‘珍珠’,而且这些‘珍珠’都是用塑料做的(未证实)”。网友纷纷表示震惊,称“再也不敢喝珍珠奶茶了”。这些真的是珍珠奶茶里的“珍珠”?以后还能不能喝珍珠奶茶了?

  释疑 光从CT看无法确定

  医生介绍,一般来说,珍珠奶茶里的“珍珠”是用薯粉或者糯米等淀粉类的物质制成的,这类原材料加工成“珍珠”后,比较难消化,但是经过咀嚼,一般也不会在胃里留下白色点点的CT图像。经过一到两天,淀粉类的物质基本上都会被消化掉。

  单纯的薯粉、糯米粉制成的“珍珠”,没有过度食用,对人体基本上没影响。对于网友猜测的这些“珍珠”与“塑化剂”或者塑料有关,医生表示“珍珠”在制作过程中如添加了一些其他物质,导致在胃里难以消化,并不是不可能。不过是否真的含有塑料,只能通过进一步的检查才能确定,单从图片无法得知。

  学龄前儿童尽量不喝珍珠奶茶

  由于要吸上“珍珠”,所以喝珍珠奶茶用的吸管很粗。但很多时候,“珍珠”的大小与吸管并不完全匹配,饮用时要用很大力气才能将“珍珠”吸进嘴里。这种情况对成人来说,问题不大,但对发育尚未完全的宝宝来说则相当危险。因为小孩牙齿还没长齐,喉管和气管较细,喉部反射能力也差,当吸入“珍珠”时,很容易因用力过大而被噎住,形成呼吸道异物。这与小果冻对孩子造成的危害非常类似。

  珍珠奶茶营养很低

  正宗优质的珍珠奶茶一般采用鲜奶或奶粉+冰糖或蔗糖+红茶+纯净水+木薯粉制成的“黑珍珠”调配而成。但后来因为竞争激烈,个别商家开始动脑筋,从口味上、成本上下工夫。2009年的时候,《新闻晚报》就有报道说,有些色香味俱全的珍珠奶茶事实上只是用几种粉末勾兑而成,奶精(注:不是奶粉,更不是鲜奶)、塑料、芒硝和工业氯化镁等化学品竟成为部分珍珠奶茶的主打原料。一家连锁珍珠奶茶店的老板说,珍珠奶茶中的黑色小圆,他们称之为珍珠粉圆,公开的主材料是木薯淀粉,但单纯的木薯淀粉并不能让珍珠弹性十足,如今比较通用做法是在其中加入小麦蛋白。即便如此,有的商家也觉得弹性还不够,为了让珍珠更有 “嚼头”,于是再添加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说白了,高分子材料就是塑料,这也是行业内心照不宣的秘密,这样的成分不可能被人体吸收。”

  《新闻晚报》的这篇报道后来引发了“喝珍珠奶茶,就是喝塑料”的争论。虽然后来也有检测部门对市场上的珍珠奶茶检测后说,没发现“塑料”成份,但许多消费者对珍珠奶茶的芥蒂却始终存在。

  而营养学家及医生们,对珍珠奶茶的营养价值,一直评价很低。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是我国有名的营养学专家,她曾在《饮食科学》杂志上撰文《粉碎珍珠奶茶的营养神话》中说,珍珠奶茶中的奶精,所含的牛奶成分微乎其微。它不能补钙,更不能补充蛋白质,只会提供糖分和脂肪。特别是脂肪含量高达40%-75%。最糟糕的是,奶精中的氢化植物油,这是一种反式脂肪酸,喝多了,不仅会影响心脑血管健康,还可能增加乳腺癌和糖尿病的发病率。

  补充: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有七大影响

  反式脂肪酸在自然食物中的含量几乎为零,很难被人体接受、消化,容易导致生理功能出现多重障碍,是一种完全由人类制造出来的食品添加剂,实际上,它也是人类健康的“杀手”。

  1、降低记忆力。研究认为,青壮年时期饮食习惯不好的人,老年时患阿尔兹海默症(老年痴呆症)的比例更大。反式脂肪酸对可以促进人类记忆力的一种胆固醇具有抵制作用。

  2、容易发胖。反式脂肪酸不容易被人体消化,容易在腹部积累,导致肥胖。喜欢吃薯条等零食的人应提高警惕,油炸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会造成明显的脂肪堆积。

  3、易引发冠心病。根据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所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反式脂肪酸能使有效防止心脏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胆固醇的含量下降。

  4、容易形成血栓。反式脂肪酸会增加人体血液的黏稠度和凝聚力,容易导致血栓的形成,对于血管壁脆弱的老年人来说,危害尤为严重。

  5、怀孕期或哺乳期的妇女,过多摄入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会影响胎儿的健康。研究发现,胎儿或婴儿可以通过胎盘或乳汁被动摄入反式脂肪酸,他们比成人更容易患上必需脂肪酸缺乏症,影响生长发育。

  6、影响男性生育能力。反式脂肪酸会减少男性荷尔蒙的分泌,对精子的活跃性产生负面影响,中断精子在身体内的反应过程。

  7、影响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对必需脂肪酸的吸收。反式脂肪酸还会对青少年中枢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