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特大贩婴案调查:一个城市处于缄默中

中健网 >> 医疗圈 >> 医讯 2004年07月21日 华商网-华商晨报 穆云平

   “……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公交分局近日破获一起特大贩卖婴幼儿案件,警方初步查明,这个以任素彦为核心的特大贩婴团伙,违法犯罪嫌疑人达95人,涉案婴幼儿76名……”

  7月12日,新华社内蒙古分社报道了一则“内蒙古破获特大贩卖儿童案”的消息,消息称,“这个团伙自2003年以来,先后从呼和浩特市周边地区的28个个体诊所和医院收买婴儿46名……被贩卖的婴儿最大的出生5天,最小的出生才2小时……”

  此后,境内外20余家媒体先后致电呼和浩特市相关负责人,询问关于此案的详细情况,但均被以“新华社记者的报道存在毛病,我正在找他”予以拒绝。

  有负责人还在电话中对本报记者称:呼和浩特市根本不存在这样骇人听闻的贩卖婴儿事件,关于此事,没有予以报道的必要……

  事实到底如何?

  疑犯家乡见闻

出生仅8小时的待售婴

姥姥:别让风吹着了,要不就卖不上好

  7月15日14时30分,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火车站站前,表示要去新城区毫沁营乡麻花板村(犯罪嫌疑人任素彦所在的村子)采访的记者,先后遭到了6名出租车司机的拒载。

  “去那个地方能采访个啥嘛!”出租车司机对记者普遍表现得异常警觉,而当记者说出“贩卖婴儿、任素彦”的字眼儿时,司机们更是纷纷表示“不知道,从没听说过”,之后便用狐疑的眼光开始上下打量记者。

  “呼和浩特市不存在贩卖婴儿的事。”撇下这句话后,司机们都猛踏油门,“嘟”的一声走了。

  经过45分钟的交涉,最后记者花费高价才雇得一辆出租车。

  麻花板村印象--一条巷子诊所七家饭馆两家

  麻花板村地处呼和浩特市市区北端近郊,一路上,司机师傅对记者询问的“贩卖婴儿事件”三缄其口,被问得急了,他会硬邦邦撇下一句,“要去就去,多问个啥嘛。”

  司机入村后就不愿再向前走,“我带来了一个采访‘贩婴事件’的沈阳记者,这事若被×××知道了,我可能会有麻烦。”记者只好换乘当地一种叫板车的交通工具。

  麻花板村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诊所多过饭馆,一条不足50米的巷子里仅有2家饭馆,诊所却有7家。诊所一律以个人姓氏命名,如“王家诊所”、“李家诊所”,有些诊所的名字甚至干脆就直呼其名———“张诚和门诊部”。

  诊所的窗户上、门板上贴有治疗项目,包括精神病、癌症、半身不遂、类风湿、性病等疾病,其中,每家诊所都能看到妇产科的广告,一家门诊门前由于广告语过多,索性把“药物流产”、“接产放环”写在了锈迹斑斑的铁皮板子上面;村子中还设有多个“B超检查”、“妇科治疗”、“产前检查”的路标。

  给孕妇接产,似乎是各诊所最为乐道的治疗项目,“你来吧,在我这里接生绝对安全,你也可以记下我的电话号码,等到临盆时召唤我……”在“君乐诊所”外面,记者清晰地听见医生大声对女患者说。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