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3期]小雪节气养生、饮食、习俗在这里

中健网 >> 医疗圈 >> 焦点 2022年12月10日 中健网·健康焦点 佚名
11月22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小雪,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
 
  11月22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小雪,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
 
  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就是说,到“小雪”节气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下的次数少。
 
  小雪养生,贵在“冬藏”!
 
  “冬藏”到底要藏什么?一藏身、二藏阳、三藏神。
 
  藏身
 
  藏身有两层含义:一是冬季冰天雪地的时候要减少外出,尽量待在温暖舒适的室内;二是外出时要藏好身体的关键部位——头、肩膀、肚子、背部、膝盖、脚部,不能受风受寒。
 
  一旦没藏好,轻则感冒头痛、肠鸣腹泻,重则导致肩周炎、关节炎、阳痿早泄、痛经不孕、中风、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生。
 
  藏阳
 
  冬,对应五行中的水,五脏中的肾。冬天,肾脏像水一样开始潜藏、凝滞,人体阳气内收,精气固藏。
 
  藏阳重在护肾!小雪节气保健灸取穴:命门穴、太溪穴、关元穴。
 
  命门穴,顾名思义,就是“生命之门”的意思,古代医家认为命门内含有真阳,五脏六腑以及整个人体的生命活动都由它激发和主持,艾灸此穴能养护“命门之火”。
 
  太溪穴,是肾经上的原穴,被称作是汇聚肾经元气的“长江”,艾灸这个穴位能够调动起生命的原动力,增强身体御寒、抗病的能力。
 
  关元穴是“封藏一身真元之处”,灸法借助火力,有行气活血、补益阳气的作用,施之关元,能使肾中精气盛而体日壮。
 
  冬不藏阳,寒凝心脉,心脏易缺血,人会感到心悸气短、胸闷、胸痛,所以,艾灸命门穴、太溪穴、关元穴除了敛藏肾精,对养护心脏也有帮助。心脏不好、血压不稳定的朋友,最好加灸内关穴、神门穴,加强心脏功能。
 
  早睡晚起也是一种藏阳之道。
 
  《黄帝内经》里提出“冬三月,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阳光”。
 
  冬季万物生机闭藏,水面结冰,大地冻裂,所以,人不要扰动阳气,要早睡晚起,须等到日光出现后再起床。
 
  藏神
 
  人在暴怒或欲望高涨、精神兴奋时,阳气升浮外越,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就散失了体内很多阳气。
 
  因此,人在冬天,情志上也要潜藏,不要轻易动肝火,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避免过度兴奋,用现在的流行语说就是平静地看待周围的人、事、物,减少外界对神气的不良刺激。
 
  小雪时节,崇古效法古人养生,孙思邈《修养法》中云:宜减辛苦,以养肾气。
 
  1、不宜食用辛辣食物以免生“内火”。
 
  2、宜吃温润益肾的食物,可以选择腰果、枸杞、芡实、山药、栗子、白果、核桃、黑木耳、黑芝麻、黑豆、桑椹等。
 
  3、多食炖食,尤其适宜多食热粥,以减少营养流失。
 
  4、同时可配合养生药膳食谱进行调养。如养心除烦小麦粥、益精养阴的芝麻粥、消食化痰的萝卜粥、养阴固精的胡桃粥、健脾养胃的茯苓粥、益气养阴的大枣粥等。
 
  黑芝麻红枣粥
 
  【配料】粳米150克,黑芝麻20克,红枣(干)25克,白砂糖30克。
 
  【做法】用小火炒香黑芝麻,稍微用勺子研磨一下。粳米用水提前浸泡半小时,然后沥干水。将去核的红枣干和粳米一起煮沸之后,改为小火慢慢熬。熬至想要的稠度,将黑芝麻丢进去一起再熬五分钟,加白砂糖调味即可。
 
  【功效】具有滋补肝肾、补益精血的功效。
 
  五色养生粥
 
  【配料】大黄米20克,黑豆、红豆、眉豆各10克,绿豆3克,莲子6克,百合6克,红枣3枚。  
 
  【做法】黑豆、红豆、眉豆、绿豆提前浸泡6小时,红枣去核,莲子去芯,大黄米、百合洗净。把上述材料一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大火煮开,转小火,煮至豆类熟烂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具有补中益气、滋补肺肾的功效。
 
  小雪节气相关民俗
 
  腌腊肉
 
  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
 
  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把多余的肉类用传统方法储备起来,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
 
  吃糍粑
 
  糍粑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
 
  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晒鱼干
 
  小雪时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乾粮。乌鱼群会在小雪前后来到台湾海峡,另外还有旗鱼、沙鱼等。
 
  台湾俗谚:十月豆,肥到不见头,是指在嘉义县布袋一带,到了农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鱼”。
 
  吃刨汤
 
  小雪前后,土家族群众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热烈的气氛。吃“刨汤”,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在“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中,用热气尚存的上等新鲜猪肉,精心烹饪而成的美食称为“刨汤”。
 
  小雪养生参照这六点(吃、喝、饮、泡、练、动)
 
  吃:三食谱
 
  专家介绍,3个滋补食谱可帮助驱赶寒气。
 
  1. 羊肉炖萝卜
 
  萝卜消食化痰,能帮助肺病患者化痰疾,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温性的羊肉不仅可以增加人体热量,抵御严寒,还能修复胃黏膜,帮助脾胃消化。
 
  2. 板栗炖牛肉
 
  两者搭配能健脾利虚。牛肉可帮助提高免疫力,促进蛋白质的新陈代谢。尤其对老年人来说,板栗炖牛肉可作为家庭必备菜单的选择。
 
  3. 炖排骨
 
  滋阴壮阳、益精补血,对身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喝:三款粥
 
  冬季是喝养生粥的好时机。推荐三款养生粥。
 
  1. 益肾粥
 
  大米300克、糯米50克、血糯米50克、桂圆50克、枸杞子60克、红枣30克、薏仁50克、莲子10克、红皮花生米10克、红豆10克、黑豆10克、核桃30克、黑枣20克,煮粥食用。
 
  2. 滋阴粥
 
  鲜百合100克、银耳100克、莲子20克、绿豆20克、大米300克、糯米50克、小米50克、白果20克,煮粥食用。
 
  3. 健脾粥
 
  黄芪100克、山药100克、大米300克、糯米50克、芡实30克、薏仁50克、红枣20克,煮粥食用。
 
  饮:三杯茶
 
  除了喝粥,饮茶也是养生好方法。专家介绍了三款茶饮。
 
  1. 桔皮
 
  桔皮行气健脾、燥湿化痰,适宜于咽喉及脾胃不适,咽喉肿痛、音哑、喉痒及脾胃失健之胸脘胀满、呕吐腹泻、咳痰咳嗽等症。用开水冲泡桔皮,或加入适量冰糖饮用。
 
  2. 麦冬
 
  麦冬润燥生津,凡上焦(咽喉)虚热或胃火偏旺引起的烦渴、燥热、呛咳、咯血等症均适宜。一般可用麦冬数粒口腔含用,咽其津液,也可煎水内服。
 
  3. 胖大海
 
  胖大海具有开胃气、清肺热、利咽喉及润肠通便的功效。可泡水饮用,对音哑干咳、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及口疮诸症有良效。
 
  泡:勤泡脚
 
  寒冬除了注重饮食药膳之外,还可以通过泡脚、晒太阳等方式养生。
 
  专家表示,热水泡脚既可以保暖,又可以促进全身气血循环,通过刺激足部穴位达到调整人体阴阳气血的作用。
 
  午后晒晒太阳,重点晒督脉经过的头顶和后背,也有助于温补阳气。
 
  练:腹式呼吸
 
  专家提醒,冬天养生最好以“静”为主,这样才能利于“养藏”。
 
  锻炼上,可以打打太极拳、散散步。也可练练静功,如做腹式呼吸。平躺在床上,嘴合上,用鼻子慢慢地吸气,这时腹部肌肉尽量放松,小腹慢慢地膨大起来。然后用嘴呼气,腹肌尽量收缩,小腹凹进去。不要求呼吸频率放慢,不要憋气,自然地深吸、深呼就可以了。每次5分钟即可。
 
  动:睡前五浴操
 
  专家介绍,睡前可练一套“五浴养肾操”,这里的“浴”是用手摩擦身体部位,从头到脚温暖起来。
 
  1. 浴头:十指梳头
 
  又称“干梳头”,双手五指分开如梳状,从前额发际处向后梳头36下。用力的大小以做完后头皮微感发热为度,有祛风升清降浊、益肾清脑的功效。
 
  2. 浴耳:提拉耳朵
 
  双手置于耳前,来回搓动36下。长期浴耳,可有益肾填精、疏通全身气血的功效,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
 
  3. 浴腹:揉揉小腹
 
  双手放在小腹,来回搓动,左右各36下。能壮肾起痿、补益下元,兼有运脾导滞、减肥排便的功效。
 
  4. 浴腰:对搓腰眼
 
  双手握拳,拳眼向内,置于腰带以上、后腰部位上下搓动36次。腰为肾之府,肾虚多有腰痛。浴腰能温肾壮腰、培源固本。
 
  5. 浴足:按摩足心
 
  每晚睡前,泡脚后端坐床上,左手攀左大脚趾,右手掌搓左涌泉穴36下,然后左右手足交替,搓右涌泉穴36下。涌泉穴位于足底前1/3处,屈曲凹陷处。搓涌泉穴有益肾养阴、清心除烦、导热下行的功效。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