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2期]立冬节气养生、饮食、习俗都在这里

中健网 >> 医疗圈 >> 焦点 2022年11月21日 中健网·健康焦点 佚名
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

  立冬的由来

  11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立冬,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

  立冬节气养生

  健康起居--早睡晚起 晨练推迟

  在生活起居方面,建议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睡个懒觉也是可以的,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年轻人要避免夜生活丰富,睡觉过晚。

  冬至悬练时间可以适当推迟,"见太阳才运动”。太阳出来以后气温升高.空气质量也会变好,户外活动应选择在上午9时半以后到下午4时之前进行最为适宜。出汗过多既损伤人体之“阴”,又耗心阳,因此,在冬至锻炼身体,要防止运动过度,避免大汗淋漓,以身体微热为度。

  情志--恬淡安静 畅快心情

  从“立冬”开始一直到“立春”都叫“冬三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虽然一些南方地区还不冷,但还是要顺应自然的变化,入冬以后起居调养都应该以“养藏”为主。

  情志方面,中医讲究入冬后,情志要恬淡安静,寡欲少求,这样可以使得神气内收,利于养藏。冬至万物凋零常会使人触景生情、郁郁寡欢,改变这种不良情绪的最好方法就是多参加娱乐活动,如跳舞、弈棋、画画、练书法,欣赏音乐等,这样可以消除冬至低落情绪,振奋精神。

  饮食--秋冬养阴 合理调养

  要道循“秋冬养阳”“无扰平阳”“虑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元代忽思慧所着《饮膳正要》曰:“……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也就是说,少食生冷,但也不宜躁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乌鸡,鲫鱼,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青菜,豆腐,大日等。

  运动--锻炼强身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生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事实证明,冬至多参与室外活动,使身体受到适当的寒冷刺激,可使心脏跳动加快,呼吸加深,体内新陈代谢加强,身体产生的热量增加,有益健康。立冬时节,要想身体机能正常,则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否则,即会使新陈代谢失调而产生疾病。因此,立冬养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注意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以及科学的养生方法。

  立冬进补,记住4个“三”

  中医里的立冬进补也有个地域原则:南方清补,北方温补,高原润补。具体来说就是,北方地区的冬季天气寒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牛、羊肉等。而长江以南地区虽然已入冬,但气温较北方地区要温暖得多,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为主,比如鸡、鸭、鱼类。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木耳、冰糖为宜,比如冰糖炖雪梨就是不错的膳食。

  当然,还需要注意小环境。比如家中有暖气、空调的,环境就相对燥热一些,进补也要注意润燥。

  01、三种“菜”

  白萝卜——消食清火

  白萝卜有“赛人参”的美誉,中医认为它能下气,消食,除疾润肺、解毒生津,利尿通便。冬季气候很燥,每个人的火气都很大、情绪也容易激动。尤其是老人的血管很脆弱,在这种气候下,着点急血压更容易升高,若是适当喝点白萝卜汁也可以清理内火,不让情绪产生太多波动。

  山药——健脾益胃

  冬季适宜吃根菜,例如山药就是好根菜。山药是药食同源的食材,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素,比如皂甙、黏蛋白、黏多糖、氨基酸、维生素C等保健物质,健脾、益胃、益肺。而且,钾含量非常丰富。

  莲藕——清热健脾

  藕生食能清热润肺,凉血行瘀;熟吃可健脾开胃,止泻固精、补脑,有“长寿菜”的称谓。冬天吃,不仅能清热润燥,还能“上下通气”,是顺气佳品,可以做成鲜藕炖排骨、莲藕粥等。

  02、三种“果”

  冬天户外活动少,保暖做得好,再加上室内取暖湿度降低,容易让人出现口干、便秘、咽疼等“上火”症状,因此增加水分、维生素的摄入更加重要。

  甘蔗——清热润燥

  在中医上,甘蔗味甘性寒,是很好的“泻火”食品,有清热润燥的作用。甘蔗清凉爽口,含有丰富的糖分、水分和对人体新陈代谢有益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最适合冬季吃,帮你浇灭体内燥火。

  梨——润肺通便

  梨的特点就是“水多”,被称为“天然矿泉水”,水里不光有维生素C、钾等营养成分外,还含有较多膳食纤维,具有较好的通便作用,特别适合被便秘困扰的人。梨既可以生吃,也可蒸熟后食用,可以润肺,其所含的配糖体及鞣酸等成分,对咽喉有养护作用。

  柚子——下气消痰

  冬季嗓子干、发痒、咳嗽的孩子特别多,这跟天气干冷,孩子在空调、暖气房中呆的时间过久有很大关系。这种情况,可以吃点柚子。柚子有健脾消食、润肺止咳、下气消痰的功效,柚肉中丰富的维生素C,还有提高免疫力、促进消化、帮助通便的作用。

  03、三碗“汤”

  芡实鸡肉汤——益气养胃

  胃不舒服大多数都是“作”出来的,比如不注意保暖、吃刺激性食物等。冷天一定要暖胃,推荐芡实鸡肉汤。药食兼优的芡实、菱角、板栗等是养胃佳品,具有补中益气、开胃止渴、固肾益精等功效。冬季可用芡实、红枣或花生仁炖汤服,或用芡实炖鸡肉或者芡实炖瘦猪肉等。

  栗子羊肉汤——补肾强筋

  羊肉性热、板栗性温,冬天进补喝此汤就再合适不过了。羊肉性热、味甘,中医多用于治疗肾阳不足、腰膝酸软、虚劳不足、贫血、产后气血两虚、腹部冷痛、体虚畏寒等症。栗子可用于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是不错的冬季进补佳肴。

  红薯生姜汤——益气润肠

  冬季正是吃红薯的季节,推荐一款用红薯制作的药膳——红薯生姜汤。红薯有健脾养胃、润肠通便的作用。搭配温中散寒的生姜,还能起到益气润肠的作用,这样一碗暖身甜汤,适合体质虚弱而大便不通的人食用。

  04、三碗“粥”

  生姜苏叶粥——祛寒平喘

  冬季感冒多由风寒引起,主要表现为发热,畏寒、无汗等症状。多食热粥,有助于发汗散热、祛风寒。生姜苏叶粥中生姜是中医常用的药材,有祛痰、祛寒、补气、除痘、平喘的作用,而苏叶也有发散风寒的作用。白粥熬好后加入10克苏叶,3片生姜,再开锅后即可食用。

  松子粥——润肺滑肠

  冬季皮肤干燥,老人易皮肤瘙痒,可以试试松子粥。松子粥能补虚、养液、润肺、滑肠,适用于中老年人及体弱早衰、产后体虚、头晕目眩、肺燥咳嗽咳血、慢性便秘等症。松子仁50克,研碎,同粳米50克煮粥,粥熟温后冲入适量蜂蜜即可,宜早晨空腹及晚上睡前服食。

  海鲜粥——清补养生

  海鲜粥是非常适宜冬季清补的药膳之一,以粳米、虾仁、文蛤、螃蟹为主要材料。若阴虚内热明显,则稍加温热的海虾;若脾胃虚寒者,则可多加海虾,少用文蛤和螃蟹,且可加姜丝加强暖胃和中的效果。

  立冬的习俗

  1.吃饺子

  立冬处于秋冬之交,饺子是“交子”的谐音。因此在北方的很多地方,立冬有吃饺子的习俗。人们还认为饺的外形像耳朵,吃了,冬天耳朵就不受冻。

  2.贺冬

  贺冬,就是拜冬的意思。从古到今,人们会在立冬之时举办一些活动。如办冬学、拜师等。有些冬泳爱好者还会在这天用游泳的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

  3.迎冬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是个重要的节日,谚语道:“立冬补冬,补嘴空”。古时候,人们劳动了一年利用立冬这一天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

  4.喝羊肉汤

立冬时节,有些地区有喝羊肉汤的习俗。在寒冷的天气,喝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羊肉中还含有大量的脂肪和热量,御寒效果极佳。

  5.四红汤

  红小豆、红枣、花生仁(红皮)、红糖。红豆洗净,清水浸泡1小时。红枣洗净,温水浸泡片刻。锅中放水,放入红豆、红枣、花生仁,大火煮开。然后放入适量红糖,转小火熬煮。煮稠即可。

  立冬和冬至什么区别?

  立冬和冬至是两个不一样的节气,时间,寓意、气候特征、风俗习惯等方面都是不同的。

  时间不同

  立冬的时间是每年公历的11月7日-8日:冬至的时间是每年公历的12月21日-23日。

  寓意不同

  立冬表示自此进入了冬季,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冬至表示自此之后白昼时间变长,黑夜时间变短。同时也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

  气候特征不同

  立冬时,气候由秋季的少雨干燥向冬季的阴雨寒冻转变,并不是特别冷:冬至时气温下降明显,天气寒冷、干燥。

  风俗习惯不同

  立冬时,我国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广东潮汕地区要吃甘蔗、炒香饭,北方地区要吃饺子:冬至时,南方沿海地区有祭祖的习俗,广东地区吃烧腊与麦饭,杭州地区吃年糕,南方的一些地区还比较盛行吃冬至团,北方地区则有吃饺子的习俗。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