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结束 应该如何去摆脱“节后综合征”

中健网 >> 医疗圈 >> 医讯 2019年02月12日 中健网·医讯 史爱华 于文亚
悠闲了一个春节,眼睛一闭一挣,假期就过去了。这一上班有些人提不起精神、困倦、烦躁、忧虑,情绪莫名低落,惆怅万千……甚至出现神经性厌食,食欲不佳,这就是“节后综合征”的表现。

  中健网讯 悠闲了一个春节,眼睛一闭一挣,假期就过去了。这一上班有些人提不起精神、困倦、烦躁、忧虑,情绪莫名低落,惆怅万千……甚至出现神经性厌食,食欲不佳,这就是“节后综合征”的表现。

  “节后综合征”实际上并不是指某种具体的疾病,而是指在长假前后由于生活规律、生活节奏、社会角色的变化和调整,所引发的一系列身心不适应。包括各种躯体症状、心理问题和社会适应问题,只是一种身心亚健康的状态。

  唐山市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于文亚介绍:长假结束后许多人都可能会有以下一两种体验:一是假期结束前的一两晚,想到节日过完马上就要上班,突然感到心神不定,或是失眠、胡思乱想,无法入睡;脑海里还在回放着节日里和亲朋好友们尽情欢聚的情景,放纵的心情怎么也收不回来;二是节后两三天里总是感到厌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出现抑郁、失落、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有不明原因的恶心、晕眩、肠胃不适、皮肤过敏、神经性厌食、神经衰弱等反应。中医的角度来讲,节日期间,很多人的饮食、作息都跟平时发生很大的改变,无序的饮食、作息对人体消耗较大,消耗过大精气神自然无法集中,所以很多人上班提不起精神,无法收心。因而想摆脱“节后综合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节:

如何摆脱“节后综合征”

起居有序,早睡早起

  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起居有序,早睡早起。古人强调“子午觉”就是说在子时(晚上11时~1时)和午时(中午11时~1时)这两个时辰睡觉,基本可以保持一天精力充沛。而假期各位亲友聚会,应酬会面,神经系统高度兴奋,会导致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所以,收假前一天应“静下来”,避免高强度应酬,在家休息。建议早睡早起,起居有序,保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饮食有节,避免过于油腻

  其次,我们要调整饮食结构,不要吃得过于油腻,以免对肠胃造成更大的负担。长假期间,因为放松了对自己的约束,熬夜、暴饮暴食打乱了原有的睡眠和饮食规律,进食了过多的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使胃肠道负担过重,容易出现腹胀、恶心、频繁排气等症状。这些症状一般比较轻微,在恢复了正常的生活作息后,可以得到逐渐缓解。有些症状比较重的,如反复的呕吐、腹泻,可能会一定程度的影响工作。医生建议我们在长假过后一定要调整饮食结构,尽量吃的清淡一些,让胃肠道得到充分的休息。定时饮食、多喝茶、多吃水果、多吃新鲜的绿叶蔬菜和稀饭等“清火”食品,还可适当吃一些健胃消食片或山楂片,尽量吃清淡一点的饭菜,让已经“不堪重负”的胃肠得到休息,可以每天喝一杯酸奶或者益生菌饮料,尽量避免辛辣刺激、浓茶、咖啡等。

适度运动 缓解疲劳

  另外,适宜的运动有助于缓解节后综合征。假日期间,玩乐过度,甚至通宵饮酒打牌等,打乱了人体正常的生物钟,同时,运动减少,也让人变得“懒懒的”,对于久坐不动的“上班党”、“学生党”而言,适度的运动不仅有助于缓解疲劳感和紧张情绪,还能有活力地开展节后工作。摆脱假期懒散的生活习惯,散步是很好的运动方式,推拿也可以对付睡眠紊乱和疲惫,慢跑、游泳、瑜伽、羽毛球等是减轻体重、恢复元气的不错选择。

制定计划合理安排工作

  有计划、合理的工作安排是成功减轻“节后综合征”的关键。假期和非假期是两种不同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态,七天长假我们的身心开始去适应一种“娱乐、松驰、非理性”的舒适状态,假期一结束,意味着又要开始一种“条理、紧张、挑战、理性”的工作或学习状态。

  第一天上班,建议写一张便笺式的备忘录,将未尽事宜和上班或上学后头几天要办的事情罗列出来,这样可做到一目了然,避免第二天上班时不知从何做起。上班前三天,尽量安排一些计划性、交流性质的工作,可以给到一个缓冲调整的时期。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避免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每天工作一段时间后,给自己的身体留一点时间,可通过闭目养神、聆听舒缓一些的轻音乐、读书阅报等方式调整身心。与此同时,可以做一些心理暗示,告诉自己假期已经结束,静心思考一下未来的工作安排,把心态调整到正常的工作状态。

不可“恋假” 做到“健康收心”

  于文亚副主任建议:所谓节后综合症是从一种生活节奏换到另一种生活节奏的不适应,现代人随时调整状态成了必不可少的心里过程。无论春节假期还是其他长假,都需要及时调整,快速适应,。这既考验我们的自控能力,也是一种生活智慧,希望我们都能够及时调节心态及行为,轻松做到“健康收心”。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