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0期]补冬不如补霜降 霜降节气话养生

中健网 >> 医疗圈 >> 焦点 2016年10月24日 中健网·健康焦点 李可
气肃而凝,露结为霜。昨天是秋天最后一个节气--霜降,霜降节气预示着秋天开始向冬天过渡。此时天气变得寒凉起来,昼夜温差加大,秋燥明显,燥易伤津。霜降养生首先要重视保暖,人们除了要适时添加衣服之外,应格外重视身体各个部位的保暖,因为身体上的关节等一到了这个时期,最容易受凉,从而引发一些疾病。其次要防秋燥,霜降节气时应通过在饮食上进补以防秋燥。民间有谚语说:“补冬不如补霜降”,强调霜降进补的重要性。

  气肃而凝,露结为霜。昨天是秋天最后一个节气--霜降,霜降节气预示着秋天开始向冬天过渡。此时天气变得寒凉起来,昼夜温差加大,秋燥明显,燥易伤津。霜降养生首先要重视保暖,人们除了要适时添加衣服之外,应格外重视身体各个部位的保暖,因为身体上的关节等一到了这个时期,最容易受凉,从而引发一些疾病。其次要防秋燥,霜降节气时应通过在饮食上进补以防秋燥。民间有谚语说:“补冬不如补霜降”,强调霜降进补的重要性。

  为什么“补冬不如补霜降”?

  在炎热的夏日,人的胃口普遍较差,饮食相对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不少人都会瘦一些,加上经常食用冷饮解暑,人的脾胃也会变得虚弱。

  秋后天气渐凉,人有了食欲,脾胃功能也逐渐恢复,及至秋冬交替的霜降时节,若进补得宜,不仅能补偿夏季的损耗,还有助于增强体质,帮助人们度过寒冷的冬天,也为新一年的健康生活打下坚实基础,因此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霜降进补”。

  霜降“食补”较为宜

  中医养生学提出“四季五补”: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中医养生专家建议,“应少吃一些辛辣的食物,如姜、葱、蒜、辣椒等,特别是辛辣火锅、烧烤食物要少吃,以防 上火 ,多吃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杨桃、柚子、柠檬、山楂等。”

  此外,霜降时还适合吃柿子、栗子、萝卜、梨、洋葱等。有些地方有霜降吃柿子的习俗,认为:“霜降吃柿子,冬天不感冒”。柿子一般在霜降前后成熟,这时的柿子皮薄、肉鲜、味美,有清热润燥、养肺化痰、止渴生津、软坚、健脾、止血等功效,可以缓解大便干结、痔疮疼痛或出血、干咳、咽痛、高血压等病症。

  山东有农谚说: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萝卜有顺气、宽中、生津、解毒、消积滞、宽胸隔、化痰热、散癖血之功效,可治疗食积胀满、痰嗽失音、吐血蛆血、消渴、咽喉痒痛、痢疾和头痛等,也是霜降时的养生佳品。

  “滋阴润燥”需防“湿”

  霜降节气虽已时至深秋,但“秋燥”并未完全消退。由于秋燥的存在,燥邪极易伤人津液,津液既耗,就会出现燥象,表现为口舌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燥甚至皲裂。“肺喜润而恶燥,肺的功能必然受到影响,就会出现鼻干咽燥、声音嘶哑、干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秋燥症状。”养生专家表示,“霜降养生仍需把握 滋阴润燥 的原则。”

  元代医家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说,秋气燥,宜食麻润其燥。因此,霜降时节应多吃芝麻、蜂蜜、银耳、青菜之类的柔润食物,以及生梨、葡萄、香蕉等水分丰富、滋阴润肺的水果。此外,还要早睡早起,早睡能养阴,早起可培阳,以利舒肺,使机体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这里还要提醒大家的是,秋季气候虽然干燥,但湿邪对人体的影响同样应当注意。此时,暑气余热未尽,阴气又较前加重,如遇秋雨天气,须防湿气阴邪困伤脾阳,避免发生水肿或腹泻症状。

  有业内专家表示,“如果秋季脾伤于湿,就会为冬天的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发作种下病根。”因此秋季防湿也很关键,此时养生防湿主要应以祛湿化滞、和胃健脾的膳食为主。如莲子、薏米、冬瓜、莲藕、山药等。

  霜降保暖养生注意五大位置

  1.脚部

  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在脚部都有对应的反射区,刺激或锻炼脚,就能通过筋络给全身器官以积极有益的影响。祖国医学早就有“上病取下,百病治足”之说,因此,脚部的保暖措施在秋冬之际是必不可少的。

  2.肩膀

  肩膀一直以来都是非常容易被忽视的受凉部位。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冬天缩在温暖的被窝里,但是只要露着肩膀,就会觉得很冷很冷,如果不理会它的话,第二天起来肩膀立马就会变得又疼又酸,这其实就是肩膀受凉受寒引起的。所以,在这个季节,大家一定要注意对肩膀的保护。

  3.腹部

  上腹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甚至疼痛,特别是有胃病史的人更要加以注意;下腹受凉对女性伤害大,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经期妇女尤其要加以重视。

  4.脖子

  脖子是寒气入侵的主要位置,很多人一到了换季的时候就会咳嗽,嗓子发炎,其实主要根结就在脖子。因为这个部位受凉,向下容易引起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

  5.膝关节

  膝关节周围的末梢神经对温度和气压变化特别敏感,因此受凉以后,会导致周围的血液循环变差,局部毛细血管和组织发生了变化,释放出一些炎性物质,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进而引发关节炎。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