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4期]久泡木耳致中毒 饮食要谨慎

中健网 >> 医疗圈 >> 焦点 2015年07月11日 中健网·健康焦点 王艳
木耳是一种营养丰富、滋味鲜美的副食品,有很好的医疗和药物作用。但近日,一篇媒体报道中显示:一位先生因吃泡了3天的木耳后致多脏器功能出现衰竭住进了ICU,险些丢命。事发之后 ,不禁让人感到惊讶,难道木耳也不能吃了?

  新闻回顾:吃木耳后竟离奇中毒

  陈先生家在浙江瑞安市,与家人出门旅游3天回来后,发现家里还有之前泡的黑木耳,就做了一盘木耳炒蛋,他自己吃了半盘,女儿吃了少量,妻子没吃。当晚,陈先生和女儿均出现腹泻。经输液,女儿病情好转,陈先生的情况却日益严重:小便没了,全身出现黄疸,呼吸急促且越来越困难。之后,陈先生陷入昏迷被转入ICU抢救,当时他的血压高压只有70多毫米汞柱,多脏器功能出现衰竭,肝脏转氨酶高达9000多,超过常人170多倍。

  医生判断,应该是久泡导致黑木耳变质,造成陈先生急性生物毒素中毒,症状跟误食毒蘑菇的中毒症状很像。木耳本身无毒,但是久泡后可能会变质产生类似的生物毒素或滋生细菌、真菌等致病微生物。虽然这种病例非常罕见,但是,一但食用不当,后果不堪设想。所以饮食时刻都需谨慎。

  医生建议,发泡木耳最好用热水,防止木耳变质。当发泡时间超过8小时,变质所导致的细菌量将达到原来的数倍至几十倍,就有可能生成毒素。

  黑木耳饮食禁忌

  1、出血性中风患者要慎吃

  黑木耳有“食物中的阿司匹林”之美誉。常吃黑木耳可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对防治冠心病、动脉血管硬化、心脑血管病颇为有益。虽然黑木耳好处多多,但出血性中风患者由于凝血功能较差,要慎食。

  2、血脂异常的人要注意食用量

  血脂异常的人,常吃木耳能起到食疗的作用,但只能作为药物治疗外的辅助手段,每周吃2~3次即可。

  3、黑木耳一定要煮熟才能吃

  黑木耳中有一种叫嘌呤核苷的物质,称为黑木耳多糖。它有很强的抗凝血活性、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的作用。需注意的是,黑木耳经过高温烹煮后,才能提高膳食纤维及黑木耳多糖的溶解度,有助于吸收利用,所以黑木耳一定要煮熟,不要泡水发起后就直接食用。

  4、不宜和黑木耳搭的食物千万不要一起吃

  有抗凝的作用,有出血性疾病的人不宜食用。孕妇不宜多吃。木耳不宜与田螺同食,从食物药性来说,寒性的田螺,遇上滑利的木耳,不利于消化,所以二者不宜同食。患有痔疮者木耳与野鸡不宜同食,野鸡有小毒,二者同食易诱发痔疮出血。木耳不宜与野鸭同食,野鸭味甘性凉,同时易消化不良。

  夏季饮食需谨慎

  其实在高温天气,不仅是木耳,像干蘑菇、干豆角、干肉等浸泡时间太久,都有可能会产生毒素,食用后,轻者产生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重者可引发多脏器衰竭。夏季是各类食物中毒的高发期,一般引发中毒的食物来源主要有毒蘑菇、野菜、鱼胆、蛇胆、变质的凉拌菜、隔夜菜等,多发人群为儿童、中老年人及消化系统功能虚弱者。

  医生建议,各类干菜不要浸泡太久,更不要超过一天,可适当用温水浸泡,以加快泡发的速度,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不论荤素最好都不要吃隔夜的,最多隔餐,大白菜、菠菜等叶类蔬菜最好不过夜,以免产生亚硝酸盐,在各类剩菜中,鱼虾蟹贝等很不耐放,即便低温下储存,也容易发生变质。另外,夏季饮食不宜追求过冷、过凉,避免刺激肠胃。冰箱中冷藏食物再次食用时一定要高温加热,烧熟烧透后再吃。

  哪些常见的蔬菜可能导致食物中毒:

  》新鲜蚕豆

  蚕豆中含有巢菜碱苷,可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蚕豆黄病),全身乏力,一般在吃生蚕豆4-24小时后发病。吃新鲜蚕豆一定要煮熟。

  》新鲜的黄花菜

  黄花菜中的秋水仙碱含量可不少,一次食用100克以上的鲜黄花菜(含有0.1-0.2毫克的秋水仙碱)就能引发中毒症状,而7-65毫克的秋水仙碱就可能致命。轻微中毒症状就是恶心、呕吐、拉稀以及腹痛等,更严重的会有肌肉疼痛无力、手指脚趾麻木、不正常的瘀伤或者流血等等。

  食用鲜黄花菜前可先在开水中焯一下,用清水充分浸泡、冲洗后烹调。每次不宜多吃。

  》没煮熟的扁豆

  扁豆是家常菜之一,但我们总看见有人因吃扁豆中毒的新闻。

  扁豆中含有两种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皂素会对胃黏膜产生较强的刺激,植物血凝素可使红细胞凝聚从而降低红细胞携带氧的能力。这两种毒素遇热不稳定,高温可以将其破坏。扁豆一定要焖煮10分钟以上,当颜色由鲜绿色变为暗绿或墨绿色,吃起来没有豆腥味,才可以安心食用。

  》发黄的银耳

  银耳的颜色是普通的白色,存放太久的银耳会变质发黄,这是受黄杆菌污染所造成的,吃了可引起头晕、腹痛和腹泻等。

  》土豆长芽或变青

  长芽或皮变青的土豆里含有龙葵碱,毒性相当强,中毒症状为呕吐、腹泻和神经毒性,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英国就曾经发生过78个学生因为食用龙葵碱含量过高的土豆而中毒的事件。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